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9-05-30顾娟

中国市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顾娟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公共建设提供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资产信息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111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始于1993年,2014年1月1日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依据,在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推行,标志着我国行政单位内控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规范》包含授权、预算管理、流程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监督五大模塊,全面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及业务层面。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营运效率,使其权责清晰、制衡有力,在保证财政资产安全、相关制度落实、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升优质服务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内控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因此,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可以有效防范腐败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性腐败严重地导致了资源浪费,破坏了公平正义,阻碍了民生改善,危害了国之根本。内控制度建设,明确了每一项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同时,能确保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12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的财产及财产权利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应以防止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为职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资产安全性也被社会广为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及时地发现问题,减少资产流失的可能,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同时,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13节约成本开支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是依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将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限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使资金使用更合理,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根据内控制度的相关规定,各行政单位必须严格制定并执行财务预算,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的滥用资金行为,并对费用报销流程、公务卡消费、资产日常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节约成本开支,严防资金不当流失。

14提高社会服务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政府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必然会有新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内控制度在规范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提高公共效率、完善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制度不完善、意识不到位、执行不给力的问题仍然存在。

21内控意识薄弱,拘泥于表面形式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和执行的基础,但有的行政单位管理者更注重个人政治业绩,忽略了单位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对内控体系没有科学的认识,认为只是简单的建章立制,因此在整个内控制度执行上渗透力不足,不能贯穿于行政单位运行的始终,导致内控制度无法真正发挥其约束个人行为、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作用。

22管理手段滞后,内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行政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内控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制度体系仍然不完整、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业务流程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日常监管机制、信息沟通不流畅等方面,甚至存在以财经制度替代内控制度的情况,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缺乏突发事件标准化、制度化的应对措施。

23财务制度不完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行政单位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主要遵循《新会计准则》《内控会计控制规范》,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并未覆盖所有部门及各个操作环节,导致财务信息不够全面、质量较差。另外,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权责不分、意识不足,导致制度落实不准确、不到位,给行政单位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

24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收支管理严谨性不足

由于行政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正常的运行,预算编制、收支管理的规范是减少其财务漏洞、谨防腐败风险的要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目前,基层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仍存在不完整、不科学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安排项目支出缺乏测算依据、项目支出跨年错位执行、部分基本支出动用往来资金等方面,在财务收支管理上也存在制度不规范、财管意识淡薄、资金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25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

《政府采购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效果显著,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的同时,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强了廉政建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体系内协调性不够、公共管理目标估计不足、采购方式较僵化以及采购信息透明度不高等现象,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不强,也为监管部门、采购人员、供应商提供了不法谋利的契机。

26固定资产管理松散,账实不符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够严谨,存在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将其直接列为费用支出,没有入账的情况,造成账实严重不符;另外,固定资产闲置,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在固定资产报废上,也存在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擅自出售及报废等不合规情况,随意性较大,导致固定资产处置利润不能实现最大化。

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完善对策

31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内控意识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是单位良好运作的基础,而增强内控意识则是内控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人员素质高低,都将直接决定着制度执行的方向和力度。对行政单位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思想建设,确立起单位负责人“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并注重内控方面的学习培训以及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

32健全内控制度,完善管理手段

我国行政单位内控体系已初步建成,但完整性、全面性仍不够,内控制度包含财务内控制度,但却不仅仅是财务内控,行政单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原有的管理制度,确定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岗位的权限、职责及风险点,全员参与、全面监控,完善并推行相互约束、彼此连接又互相牵制的内控制度。

33优化财务制度,提升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是单位日常运营的重点工作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运行要求,优化并完善财务制度,积极调整不适应单位发展和运行的财务管理体制,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管效率,并通过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末位淘汰等方法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品质方面的考核,培养既有业务能力,更有优秀品质的人才,确保财务制度能有效执行。

34科学编制预算,杜绝资金浪费

单位预算是对行政单位一定时期收支情况、资金结构的预计,行政单位应严格以《预算法》的規定为依据,坚持客观事实、综合预算的原则,结合单位内部各部门上一年度的实际收支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收支预计,统筹安排资金,编制科学合理、真实合法的单位总预算,确保使资金用到实处的同时,杜绝因不切实际而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

35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防范贪腐风险

政府采购法要立足于本国国情,遵从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需要,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采购预算。采购单位内部应成立由财务、稽核、纪检等组成的采购小组,对采购执行是否遵循采购计划、采购方式、款项支付等全程参与,有效监督,防范贪腐风险。在采购模式上可倾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半集中半分散”模式,对于政府集中采购部分,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在节约资金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率;而对于分散采购部分,由各单位在遵守《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自行进行,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

36转变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建立资产信息监管机制

现行“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即是将多个模式支撑点与资产管理的信息披露机制、评价机制、资产日常管理机制合并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在互联网时代,应将其逐步转化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应实行重大资产联动监管机制,制定“条形码”,从购置开始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直至处置,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各相关部门的资产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实时监控,使固定资产管理监督长效日常。

4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基层机构,对国家的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内控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领导层内控意识不强等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行政单位的健康发展,使单位日常运行存在潜在风险,只有从单位内部不断探究、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监管的执行力,才能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落实的良好的内控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子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研究[J].时代金融,2018(8):232

[2]陈晓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探析[J].管理科学,2018(27):105-106

[3]魏淼浅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J].今日财富,2017(4):55-56

猜你喜欢

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浅析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