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生死劫
2019-05-30张曙霞
张曙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期,因董事长赵涛家庭卷入斯坦福大学招生丑闻,步长制药及其主打产品丹红注射液遭受广泛质疑。
与此同时,丹红注射液所属的中药注射剂领域也集体深陷舆论漩涡,其安全事故频发、无实际疗效、回扣营销等“黑幕”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中药注射剂的困境早已出现。由于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面临医保受限、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等多重政策挑战,不少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面对质疑,本就问题重重的中药注射剂行业,能够“浴火重生”还是面临“生死劫难”?现在,诸多依靠中药注射剂发家的“步长们”活得如何?为了生存,他们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安全性困局
外界对中药注射剂最大的质疑来自其安全性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制剂,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品种获批于1985年之前,安全性、有效性基础研究薄弱,造成了临床有效性数据、安全性数据严重不足。随着中药注射剂销售规模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87% 重重压力之下,不少中药注射剂公司业绩大幅跳水。以艾迪注射液为主打产品的贵州益佰制药净利润同比下降287%。
影响最大的是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当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因为情况过于严重,鱼腥草注射液当即被暂停销售。
随后,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剂和喜炎平注射剂等产品都曾出现安全问题。
为降低用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紧对中药注射剂的重点监控。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54.6%,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4.1%。
为降低用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紧对中药注射剂的重点监控。
2017年2月,人社部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中,49种中药注射剂中有39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中26種注射剂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自2017年下半年起,各省也陆续出台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文件,中药注射剂成为重点监控对象,使用比例和金额都受到控制。
2018年,国家药监局公告的28种被要求修改说明书的药品中,中药注射剂有10种,其中8种在儿童用药范畴内被禁用/限用或要求风险提示,涉及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产品。
而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提出,药品目录调整涉及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药品调入和药品调出两项内容。业内人士认为,缺乏临床有效数据、安全性不明的中药注射剂可能会成为重点调出对象。
重重压力之下,不少中药注射剂公司业绩大幅跳水。例如,以参麦注射液为主打产品的大理药业和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为主打产品的龙津药业,2018年净利润降幅均超过60%。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 人。
大理药业在年报中解释业绩变动提到,2017年9月份起,各省陆续开始实施2017版医保目录,公司主要产品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被限制使用,导致销量同比明显下滑,并形成较大库存压力,最终业绩大幅下滑。
还有更糟糕的,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主打产品的振东制药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9%,以艾迪注射液为主打产品的贵州益佰制药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287%。
而身处此次舆论漩涡中心的步长制药,整体业绩虽有增长,但主要产品丹红注射剂销量降幅超过20%。
加大营销力度
受困于政策压力和市场萎缩,中药注射剂企业纷纷走上自救道路。
有企业选择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开拓市场。
例如,昆药集团2018年年报提出,为了维护产品在医院终端的销售情况,实行了一系列措施:通过资质优良的药品批发商进行医院供货销售,并设立医药信息员,为临床医生提供药物基本信息、合理用药指导、国内外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收集药物使用情况回馈,协助监测上市后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同时,通过协助专业学会组织国内外专家交流、学术会议、临床研究等方式,对临床医师形成良好学术影响力,确保产品销售持续健康成长。
为稳定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市场份额,龙津药业同样在营销系统上采取措施,一方面,将营销模式由精细化的区域招商代理+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模式过渡并转变为“深度分销运营服务+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模式;另一方面,探索对客户进行商业授信,稳定客户并保障实现销售目标。公司2018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2.7%,占营收比重超过70%。
振东制药则大幅增加广告投入,提升品牌形象。例如,冠名“振东健康号”高铁、赞助《健康之路》等国内知名电视节目。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7.7亿元,同比增加30.6%,占营收比高达51.6%。
但效果似乎并不好。昆药集团净利润同比仅增1.6%,龙津和振东净利润大幅下降。
单纯靠加大营销力度不是长久之计。中药注射剂企业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畸高的销售费用率以及给医生回扣或变相贿赂等灰色行为。
也有企业在中药注射剂遭大医院抵制后,将战场转向基层。
例如,神威药业的注射液产品2018年贡献收入13.4亿元,保持37%的增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基层市场的开拓。
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其清开灵注射液基层销售额达3.9亿元,占清开灵整体销售额85.4%,该产品也是公司在基层医疗机构销量最高且销售额增幅最大的产品。
丽珠医药为应对旗下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液的销售压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基层市场将是努力的方向之一。
不过,走基层这一路径能否行得通,还属未知数。目前,已有省份将中药注射液排除在基层的大门之外。5月5日,湖南省发布通知,明确指出抗生素和中成药注射剂不被纳入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范围。
发力再评价
“针对安全和疗效的不确定和质疑,对中药注射剂产品进行再评价非常有必要。”扬子江药业集团中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仲青表示,通过再评价,可以提升产品有效性与安全性,提升質量,淘汰疗效不确切、成分不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产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对主要产品进行再评价成为一些企业押宝的出路之一。
步长制药,过去两年投入超过6000万元,用于丹红注射液的IV期临床研究和安全性再评价系列研究等。
康缘药业对占公司营收10%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热毒宁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也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两者累计研发投入金额已分别高达1.28亿元、9174万元。
中恒集团则开展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和血栓通注射液质量再评价工作、安全性研究以及有效性研究工作,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
丽珠医药则选择让其中药注射剂产品接受国际市场检验。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其重磅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一期临床,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大理药业、贵州益佰制药等也对其主要中药注射剂产品开展了再评价工作,但研发投入较少,大理药业2018年整体研发投入仅224万元,益佰在艾迪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项目上累计研发投入不到7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质量控制、工艺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很多,而巨额的研发投入也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而且,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具体参照标准,导致再评价工作进展缓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就建议,国家药监局尽快落实推进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责任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并制定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总体目标、工作细则和时间计划表,定期公布再评价的工作进展,使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寄望多元化
从以中药注射剂产品为支柱向中药口服制剂、生物药、化药、保健品乃至诊断试剂等方向多元化发展,也是不少企业重要的自救举措。
例如,神威制药通过创造口服制剂新增长点,加大口服制剂增长动力,降低中药注射液产品对利润贡献的集中度。
从目前看,这一举措成效初显。2018年,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增长达137.5%,连续三年翻番,已成为其收入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点。
龙津药业为改变产品单一化局面,通过布局特色化药、仿制药及对现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等方式做多重布局。但过去两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下跌超过60%,萎靡不振的业绩能否支撑其做多元化尝试,还有待检验。
以注射用血塞通为主要产品的昆药集团在年报中表示,公司近年来持续推动由注射剂为主向口服+注射双轮驱动,处方推广为主向处方+OTC的战略转型,并逐步实现了三七、天麻等产品处方市场迁徙到OTC等零售终端、针剂到口服剂产品的迁徙。
步长制药近年来加紧了对化药与生物药的布局。例如,在化药领域,步长制药培育出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等,2018年合并收入已超过10亿元。此外,其在生物药领域和多元化并购方面也有布局。各路开花的做法,让步长开始摆脱过去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18年,其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比增加5.2%。
不过,曝出“斯坦福丑闻”、“牵连”出中药注射剂的信任危机后,步长制药们的新一轮市场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