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华在线教育”对新型立体教材开发的启示研究

2019-05-30汪婷婷曹殿波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4期

汪婷婷 曹殿波

摘   要:教材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之下,现在的教材更趋向于数字化、立体化,科技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革新,极大地体现了信息化教育的特点。本文旨在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以当前新型立体教材研究背景为动力,通过对“文华在线教育”互动教材建设的研究,总结出新型立体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模型及资源构建框架。

关键词:文华在线教育;新型立体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模型;资源构建框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7-0050-04

一、新型立体教材研究背景

当前,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材的革新之中,探索着更适合当前教育環境的教育教学教材,最典型的莫过于教材的立体化建设,类似前当下出现的一些数字化教材,我们知道数字教材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确实有着很大的时代优势,但依旧问题重重,因此,新兴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成为社会迫切所需。

二、新型立体教材的定位分析

1.教材的概念

教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熟悉,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教材就是书本,是记载了文本信息的纸质材料;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教学手段也在不断革新,教材不仅仅指纸质书本和知识内容,也包含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一切物理实体。但教材的本质依旧是不变的,教材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教学材料,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教学信息、符号、载体。教学信息是信息的一个子集,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符号则是对信息的表征方式。载体即是信息得以传播的物质基础[1]。因此,根据教材的基本特征,只要满足教材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为教材。

2.教材的变迁

(1)教材在形式上的变迁

教材的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一路走来,教材的外在表现形式由单一纸质教材发展为多种信息载体结合使用的复合型教材,其变迁过程可用教材形式变迁图表示(如图1所示)。第一代教材为文本印刷教材并沿用至今;第二代则是幻灯片、投影片等信息记录载体,虽然现在还未完全淘汰,但在新兴技术的革命之下,第二代教材已经变得落后且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第三代教材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一些网络课程、电子教材等知识集合体出现在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然而,教材的发展不可能止步不前,在前三代教材的运用基础之上,新的信息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在新兴教与学理论领导之下,教材建设的思路又出现了不一样的方向,如今的教材是立体化的,它在精心的教学设计思路描绘蓝图之下,对各种信息与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使每部分各司其职以实现教材的最大使用效率。

(2)教材在内容上的变迁

教材的变迁不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其内容也有所变化,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信息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集合。如第一、二代教材,其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着老师的课堂讲课进行呈现,基本无法实现互动;再看第三代教材及立体教材,这一类教材主要是学习者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进行学习,发挥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性,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可以发现,教材的发展不只是技术泡沫的产物,它也是人们探索高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3.新型立体教材的概念

新型立体教材是对传统教材的革新,也是对立体教材的改善,但它依旧摆脱不了作为教材的本质,仍然应该具有教材的三个基本特征:教育信息、符号和载体。新型立体教材的内容几乎囊括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新型立体教材甚至可以等同于“课程”,它是对学习者整个知识结构的系统建立,学习者可在新型立体教材的支持之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在对教材与立体教材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当前的个性化学习趋势,带着对新型立体教材的憧憬,笔者对新型立体教材进行了一个定位:新型立体教材是以教学设计思路为指导思想,在科学规范的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与资源构建框架下,对各种相关信息载体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而成,并通过知识内容的动态呈现以实现个性化高效学习的教材。

教学设计为知识结构设计模型的建设提供思路,新型立体教材的开发在知识结构设计模型的指导下获得教学设计的原始思想,而资源构建框架则在新型立体教材的资源构建上提供建议,在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与资源构建框架的支持之下,新型立体教材的架构将更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三、“文华在线教育”在教材建设上的探索

1.“文华在线教育”及其产品服务概述

从“文华”在线教育的发展规模及其产品服务的方向来看,该企业在教材建设上不但投资高,资历也很深,并且在行业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教材建设的经验当然也不贫乏,我们可借其在教材建设上的经验来研究新型立体教材的建设。

2.“文华在线教育”互动教材的资源构建形式

“文华”深度融合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率先原创“互动教材”的概念,而新型立体教材与“互动教材”有着极为相似的建设理念,即把教育信息以多种符号通过多种信息载体融为一体的“教材”进行课程的呈现。教育信息即为教学内容,符号即为教学内容呈现的媒体方式,信息载体也就是承载或传播教育信息与媒体的介质实体。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互动教材”将教学内容开发为视频、音频、动漫、图文、游戏、小程序、AR/VR等富媒体,发布到移动端、PC端、纸质版等多种介质,并基于二维码、视觉识别等交互技术实现跨介质互动,把多种介质融合为一体。相较于传统的教材,“互动教材”的资源构建形式在媒体与载体的使用上都更加多样化与数字化,从“互动教材”的实践经验来看,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与学,不但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

3.“文华在线教育”互动教材的教学设计

“文华”在已有的“互动教材定制服务体系”之下,对于不同学科教材的建设会在学科模板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技术开发,从“文华”已有的互动教材来看,其教材等同于课程,整个教材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展现,课程为实现个性化学习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其中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中(后)习题几部分;课程介绍包括了培养目标、学习建议、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则根据课程性质提供不同的展现方式;课中(后)习题也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之下进行设计,对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文华”在互动教材上的教学设计相较于传统的教材更倾向于学习过程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化、多样化的知识体系,并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互动教材的教学设计是对前沿教育理念的实践,更是针对当代教育形势,在教材上所做出的创新。

四、“文华在线教育”对新型立体教材开发的启示 

1.新型立体教材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缺点在于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步调下进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而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時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复杂、多元,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新需求,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而言,更加关注“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关注的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2];可以看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更易达成当代教育的培养目的。“文华”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进行教材建设,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我们可以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结合“文华”教材教学设计经验进行新型立体教材的教学设计。

新型立体教材专注于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建,那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将会是新型立体教材建设上的一个指导思想。个性化教学即因材施教,要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学情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而精准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3],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使得精准教学能够全面、精准、迅速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风格,判定与预测教学活动乃至教学策略的合理性[4]。因此新型立体教材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选取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动态地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学习要素,将会为学习者创设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新的资源,形成生成性资源以适应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

2.新型立体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模型

新型立体教材的教学设计思路对于知识结构设计模型的构建有着赋予灵魂的作用,而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不但是对教学设计思路的一个体现,还为新型立体教材建设提供了更清晰的架构。武法提认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并基于此理解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5]。由于新型立体教材也是依托于网络,对学习者提供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因此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也就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指导下进行知识结构设计模型的构建,而精准教学方法刚好对个性化学习有着对口的促进作用,因此由彭红超、祝智庭建立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4]对学习活动设计部分也有着参考性的作用。在集合、借鉴与创新以上观点和内容之后,建立的新型立体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模型如图4所示。该模型的课程分析报告部分是教材开发的前提,在对课程内容、目标、特点等进行分析之后再开针对性地开发教材;基础资源、学习活动集和评价集都属于原始资源库,这里包括了所有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材料,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组织者即学习者的课前检测部分,通过先行组织者进行学习者分析,并将分析数据提交至学习活动生成系统;学习活动生成系统借鉴精准教学的活动生成性设计模型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动态地提供符合当前学习者自身情况与学习要求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评价,并在每一次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生成性资源,动态地对原始资源库进行生成性补充,直至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最终得出学习分析报告,对学习者的整个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说明及评价。

3.新型立体教材的资源构建

资源的构建是实现新型立体教材的重要步骤之一,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将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并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6]。新型立体教材在资源上的构建将整合各类信息技术,也将为用户提供新型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

以“互动教材”的资源构建形式为启示,新型立体教材亦可开发为富媒体形式,并在融合出版的启发之下将新型立体教材发布在不同介质终端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实现跨介质互动。为提供与新型立体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模型相配套的资源构建建议,笔者基于“互动教材”资源构建形式的启发,建立资源构建框架(如表1所示)以支持新型立体教材的开发,该资源构建框架对新型立体教材每个阶段应提供的内容、应有的构建形式与载体都有着相应的建议,这对新型立体教材的有效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结束语与展望

本文所建立的新型立体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与资源构建框架是从“文华在线教育”教材建设上获得的启示,借鉴武法提建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和彭红超、祝智庭建立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模型教学设计思想,并结合当下的教育发展方向,在新兴学习理论与科学技术思想的支持之下设计而成。新型立体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为新型立体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整体建设思路,使新型立体教材的开发更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而新型立体教材的资源构建框架进一步为教材建设者提供了教材的资源构建建议,以此促进新型立体教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呈现。但随着技术的更新、社会环境的变迁、教育理念的创新等等因素,新型立体教材的构建内容与方式都将有所改变,因此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对新型立体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模型与资源构建框架进行更新,这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促进教育发展上需要做出的努力与奉献!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从教材的本质论教材形式的分化与综合[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5(2):35-37.

[2]刘妍,顾小清,顾晓莉.教育系统变革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再访国际教学设计专家瑞格鲁斯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13-20.

[3]White,O.R..PrecisionTeaching-PrecisionLearning[J].ExceptionalChildren,1986,52(6):522-534.

[4]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学习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8):53-62.

[5]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