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

2019-05-30

山东高等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通识硕士

刘 瑶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一、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人们逐渐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2000年的《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取得公认的、可衡量的学习成果”。[1]从国内来看,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校已经逐渐将质量关注的重点从以学校为主体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关注,而校园环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会对其学习结果产生影响。另外,在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过程中,高校逐渐把以资源投入为主的质量观转向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质量观上,这也进一步说明对校园环境资源和机会的利用越来越重要。

对“校园环境支持度”的研究,源于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George Kuh)在对学习产出进行研究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不仅指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包括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力度的概念,也就是校园环境支持度的效应。[3]“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调查:一是学生做了什么,即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学校做了什么,即测量大学是否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4]其中第二个层面就是以校园环境支持度为主要内容来进行研究的。

从2008年开始,以史静寰教授为主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NSSE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适应于我国学生的本土化调查工具NSSE-China。NSSE-China也是将“校园环境支持度”作为主要研究指标之一。另外,周作宇教授借鉴国外的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工具(CSEQ),结合本土环境,开发了“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CCESQ),该问卷中校园环境支持度主要包括三大指标,分别为强调学术和知识(Scholarly and Intellectual Emphasis)、强调职业和实用(Vocational and Practical Emphasis、强调人际关系的质量(Quality of Personal Relations)。本研究借鉴了“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和“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校园环境支持度主要指院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软件环境资源帮助,包括学业环境支持、职业环境支持、多元文化环境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环境支持,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习收获”从表面含义来看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和学习结束之后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在概念界定上,艾斯纳(Eisner)于1979年最先提出“学习收获”这一术语,他认为学习收获“本质上是指在以某种形式参与之后获得的收获,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5]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认为,学习收获是学生在特定的学习、发展及表现等方面将会取得的各种收获。在CCESQ中将学习收获测评部分分为五大维度,分别是个人发展、科学技术、智慧技能、职业准备和通识教育。所以,学习收获是指在特定的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在不同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取得的发展结果,涉及个人发展、科学技术、智慧技能、职业准备、通识教育和多元化发展六方面内容。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表1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工具

本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背景信息”、“校园环境支持度”和“学习收获测评”,共42道题目。“背景信息”部分包括学生的年级、性别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共设置了3个问题;“校园环境支持度”部分为问卷的重点,包括院校强调“学业环境”发展、“多元文化环境”发展、“职业环境”发展和“人际关系环境”发展四大部分,共12个问题,回答形式采用语义差异量表的七点量表法,从低到高的程度依次为“很不重视”“不重视”“有些不重视”“一般”“有些重视”“重视”“非常重视”,分别赋值1-7分;“学习收获测评”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包括“个人发展”、“科学技术”、“智慧技能”、“职业准备”、“通识教育”和“多元化发展”六大部分,共27个问题,回答形式在参考李克特量表的基础上,重新修改为四点量表的方式,评价等级分为“很少”“一些”“较多”和“很多”,分别赋值1-4分。

(三)研究样本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某民族大学的部分学术型硕士作为调查对象,在正式调查中,根据相对平均的原则,在不同年级中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共选取了2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203份,有效率为97%。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对象分别涉及不同的性别和年级(表2)。

表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四)信效度分析

在对所有的问卷(203份)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问卷的KMO值为0.832,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很多,可以有效的进行因素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适合于进行归因分析;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92,故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6]9其中本研究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3)。

表3 问卷的信度分析情况

维度 变量题目数信度校园环境支持度α=0.878学业环境 3α=0.739多元文化环境 3α=0.879职业环境 3α=0.816人际关系环境 3α=0.744学习收获α=0.898个人发展 5α=0.807科学技术 4α=0.758智慧技能 7α=0.738职业准备 3α=0.756通识教育 5α=0.779多元化发展 3α=0.809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校园环境因素对学术型硕士学习的支持程度

在本调查中,校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业环境、多元文化环境、职业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表4列出了调查院校的校园环境支持度状况,校园环境在各个题目上的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平均数>4),可见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高程度的校园环境支持。另外,该校对“人际关系环境”和“学业环境”的支持程度都比较高,且在“人际关系环境”上得分最高;在强调“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关系”以及“学科、学术及智力”上均分都大于5分,说明该校对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发展比较重视且支持度高。从校园环境各个题目的得分来看,在“与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的关系”上的得分是最低的(4.47),尽管平均分超过了一般水平,但相对而言,尤其是在与其他同学关系的得分(5.30)和与教师关系的得分(5.32)比较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换言之,学生与行政及办公人员相处并不融洽,学校的人际环境有待改善。

表4 校园环境各因素的基本状况

(二)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基本状况

根据概念界定与研究工具设计,学习收获具体包括:个人发展、科学技术、智慧技能、职业准备、通识教育和多元化发展。表5列出了学生学习收获的基本状况,根据题目数及分值,经过计算得到:“个人发展”的均分范围为5-20分;“科学技术”的均分范围为4-16分;“智慧技能”的均分范围为7-28分;“职业准备”的均分范围为3-12分;“通识教育”的均分范围为5-20分;“多元化发展”的均分范围为3-12分。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在“个人发展”、“智慧技能”、“职业准备”和“多元化发展”上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可见学生在这四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学习收获。而学生在“科学技术”和“通识教育”上的得分却低于平均水平,学习收获较少。

表5 学习收获的基本状况

(三)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探究

1.校园环境支持度与学习收获的相关关系

为了探讨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状况,首先需要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在该研究中主要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rrelation)的方法,分析了总体学习收获及其各维度与总的校园环境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以及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情况(表6)。

表6 校园环境支持度与学习收获的相关性分析

注:**p<0.01*p<0.05

据表可知,总体学习收获以及学习收获的各个维度与总的校园环境支持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并且与“职业环境”也均呈显著性正相关,所以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支持度,特别是对“职业环境”的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具体来说,个人发展收获与“学业环境”“多元文化环境”“职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环境”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科学技术收获与“职业环境”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环境”呈显著性正相关,与“职业环境”的相关程度最高,表明对学生职业环境的支持越高,学生就更容易增加自身的科学技术收获。智慧技能收获与校园环境各因素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但与“学业环境”的相关程度却不是最高的,这与经验判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职业准备收获与“学业环境”“多元文化环境”以及“职业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并且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表明学校对学生职业环境的支持度越高,学生更容易增加自身的职业准备收获。通识教育收获与“多元文化环境”呈显著性正相关,与“职业环境”呈显著性正相关,且与“职业环境”的相关程度最高。在多元化发展的收获上,也与校园环境各因素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并与“多元文化环境”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表明对学生多元文化环境的支持度越高,学生更容易增加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收获。

2.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关系

学习收获与校园环境支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究竟校园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1)回归模型的建立

在回归方程构建中,Y是因变量,表示学生的学习收获状况,ZX1到ZXk是自变量,表示校园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因素,β1到βk表示各自变量因素的影响比重,然后针对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进行描述。本研究在采用回归分析法时,主要采取强迫进入法(Enter)的方式分析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或解释比重,采用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

Y=β1ZX1+β2ZX2+β3ZX3+...+βkZXk

(2)模型验证与数据分析

a.校园环境支持度对总体学习收获的影响分析

以总的校园环境支持度为自变量,以总体学习收获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校园环境支持度能预测学习收获17.2%的变异量;得到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学习收获=0.415×校园环境支持度,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反映了影响学习收获的程度,所以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较高。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还分析了家庭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对学习收获的解释量很小,仅能预测学习收获1%的变异量。

b.校园环境各因素对总体学习收获的影响分析

以校园环境各因素为自变量,以总体学习收获为因变量,得出以下结果:“学业环境”和“职业环境”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更高,而“多元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具体来看,以“职业环境”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学习收获的比重占13.4%;其次是“学业环境”层面,其解释量为13.2%;而“多元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对学习收获的解释量分别仅为7.3%和7.6%。

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学习收获=0.270×多元文化环境+0.364×学业环境+0.365×职业环境+0.275×人际关系环境。

表7 学习收获与校园环境各因素的回归结果

四、研究结论和改进性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前面四个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其中前三个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推翻了第四个研究假设,即:“学业环境”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不是最高的,而“职业环境”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最高。

结论一:校园环境因素对学术型硕士学习的支持程度较高,学术型硕士的整体学习收获较高。

该校校园环境各因素对学术型硕士学习的支持程度较高,尤其是对“人际关系环境”的支持程度最高。但是,在校园环境各因素中,学生认为学校对“多元文化环境”的支持力度最低,并且在人际关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与行政人员以及办公人员相处得不是非常融洽。另外,该校学术型硕士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了较多的学习收获,尤其是在“个人发展”、“智慧技能”、“职业准备”以及“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但在“科学技术”和“通识教育”上的收获却较少。

结论二:校园环境对学术型硕士学习的支持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收获越大,且“职业环境”与学生学习收获的相关程度最高。

经过相关分析发现,总体学习收获与校园环境支持度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并且学习收获各维度与校园环境各因素之间也均呈正相关,这表明学校提高对校园环境各因素的支持度,学生的学习收获也会随之增加。另外,学习收获的六大维度均与“职业环境”呈极其显著性正相关,说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职业环境上的支持需求越来越大,认为自身的学习收获与职业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更加渴望学校为自身在以后的职业成长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也进一步说明当前社会职业对高校不同专业实用性要求的逐渐提高,所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环境”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结论三: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较高,且“职业环境”对学生学习收获的预测力最佳。

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生的学习收获影响程度较高,能在17.2%的比重上解释学术型硕士的学习收获情况。就校园环境各因素来说,“职业环境”对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最高,这与研究假设中“‘学业环境’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另外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不同,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

(二)改进性建议与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学术型硕士学习收获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建议一:改善学校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校园范围内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

相比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校行政人员和办公人员的关系的融洽程度不高,所以学校要重视对行政人员和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行政人员和办公人员作为整个高校的学生服务中轴,对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学校要对相关的行政人员和办公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和服务学生的意识,另外行政人员和办公人员自身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与学生能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调查也发现,人际关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包括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等。

建议二:加强对学生科学技术能力和通识教育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收获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研究生的科学能力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当前社会对研究生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精通专业知识上,还体现在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广泛了解上。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该校学术型硕士在“科学技术”以及“通识教育”上的学习收获较低,这需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提高对学生科学技术能力和通识教育能力的培养应是高校未来的努力方向。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水平,使其多了解科学技术上的一些新发展或成果,并且学会分析数量性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对历史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不同国家知识的了解等。通过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收获体验,并最终使其适应整个社会的人才发展要求标准。

建议三:学校要大力加强各种支持性校园环境建设,尤其要提高对“职业环境”的建设力度。

校园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发生的场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利的支持性校园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所以加强高校的各种支持性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并对其学习行为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持和帮助。调查发现,支持性的“职业环境”对学生学习收获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职业环境”不仅与学习收获的相关程度最高,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也最大。调查也显示,该校对“职业环境”的支持程度并不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学校对学生有利的“职业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实用性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课程与学生本身的相关性及使用价值;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就业创业的讲座和培训来发展学生职业及专业的胜任力。

建议四:加快学校从“资源投入”向“资源利用”的转型发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支持性校园环境。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不仅要注重校园环境资源在量上的转变,更要注重其在质上的转变。校园环境作为学校的一种资源投入,我们不但要关注院系对学生投入了多少资源,还要关注这些校园环境资源被应用到学习当中的使用情况,注重各种环境资源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比如说,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与职业发展有关的讲座或培训,还要观察这些讲座或培训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起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学生的职业准备发展。综上,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发展上的收获,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校园环境资源投入,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所投入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通识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