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视觉设计在静态媒介中的探索表达
——以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录取通知书为例

2019-05-30胡贤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通知书静态动态

胡贤明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手段的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更加多元。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将时间轴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从设计的手法、工具到呈现媒介,甚至设计思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录取通知书设计为应用实例,探索在当代设计语境和技术手段下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的逆向化表达,即以动态设计为基础表达静态设计,从虚拟性数字设计导引至物质性实体设计,寻找贴切而差异化的表达,丰富了视觉设计的思考维度与设计手法。

一、动态视觉设计和静态视觉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静态视觉设计是动态视觉设计的基础与根本。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平面设计师,将平面设计与影像结合,以带有时间性的动态形式出现在电影、电视、动画以及交互媒体中,使动态平面设计成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发展壮大起来。因此,传统平面设计的基本视觉元素及构成规律——文字、图形、图像、版面和色彩,以及对比、节奏、空间等,是动态设计的基础与根本。

其次,动态视觉设计是静态视觉设计的延续与拓展。动态视觉设计利用计算机技术使静态图形动态化,融入了影像、声音、动画等元素,形成一种从二维到更高维度转化的整合性视觉设计,是图形设计、动态设计和时间设计的交叉设计活动,是静态视觉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拓展。

最后,动态视觉设计和静态设计可以相互转化。动态视觉设计能迅速抓住信息受众的眼球和兴奋点,展现多维的视听效果,但过度依赖技术,一味地堆砌动态视觉可能会引起审美疲劳。因此,一方面,动态设计观念影响着静态设计如何展现动态特点;另一方面,当动态视觉形象面对静态媒介时,又要考虑如何做降维处理,以展现其强大的适应性与转化的可能性。

二、视觉形态的本质——对理念的深刻剖析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主题是“信念种子”。以一颗种子孕育、萌芽、生长、成才的过程表达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深刻内涵。考虑到这个主题兼具生命概念和时间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直接做静态图形表达4个阶段的成长变化,可能会比较生硬,难以准确表达出丰富细腻的过渡细节和动态张力。因此,先以主体对象动态变化的逻辑去想象画面的构成与变化,类似于电影中的分镜头;再借助数字技术,将事先设计好的基本元素,通过预先给计算机设定运动轨迹、运动时间等,在一定规则下自然生成动态影像;最后,从动态影像中截取代表4个阶段的关键帧,以此作为静态图形的基础,进行主图形的再创作。这种利用新媒体手段,从动态到静态的转化、从虚拟性影像到物质性图形的转化,在最后呈现的平面图形中带有强烈的post digital基因,将生命体的时间性与运动性凝固其中,增强了视觉表达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三、动态视觉设计降维处理的基本原则

具体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对种子抽象动态的模拟构建与之后的降维处理,重点考虑以下3个基本原则:

(一)运动性与连贯性

设计的第一阶段,用动态影像表现一颗种子的生长变化的过程,重点要考虑运动轨迹的合理性以及运动速率的节奏感,这种数字技术模拟出的运动是合理的连贯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在动画的动作形态上选择了曲线运动,它可以使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润、优美的韵律感;在运动速度的节奏控制上采取了加、减速的方法来调整,体现主体在不同阶段的内在张力和变化节奏。

> 图1

> 图2

> 图3

运动过程中的4个关键帧,分别代表种子的孕育、萌发、生长、成才4个阶段,是动作过程中的旗帜和转折点,也是动画中的原画,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主体的动作要点,需要仔细衡量并调整运动变化的合理性,从而在表达主体的运动时,除形态变化本身外,还能体现出本能、力量、意志等深刻精神内核。(图1)的“种子”来象征,又通过艺术手法将具象形的种子转换为高度概括的抽象形的“圆”来表达。每个“圆”的状态分别代表了校训中“山、水、木、人”的意向和内涵,化繁为简,寓意深刻,不仅能够准确直接地传递信息,又能引起思考、沟通情感。这种独特又简练的差异化表达,达到了北林的理念表达与品牌识别的高度统一,别的高校难以复制。

(二)完整性与典型性

在动态影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种子生长的动作和力量,但转化成静态平面图形后会弱化;另外,在设计思路中,“信念种子”4个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主图形,考生只能随机收到其中的1个。因此,在第二阶段,将4个关键帧截图创作为平面图形时,首先要保证每一个图形的完整性,可独立形成一个体系来表达本体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其次要保证每一个图形的典型性,能够充分表达所在阶段的特征与力量。这就要求在创作时,不能仅仅拷贝动态影像中的关键帧,而要在保持其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细节进行视觉优化,突出特征元素加强表现力。基于以上考虑,在造型元素选择上,规定了三种大小的“点”作为主图形的基本造型元素。大小不同的点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和空间感,而点的连续排布和叠加组合又会产生节奏、韵律和方向感的变化,运用“点”,将众多的视觉元素化繁为简,形成视觉集中又内容丰富的简洁图形。在色彩选择上,运用了暖色调的金和冷色调的银,利用暖色的扩张性和冷色的收缩性来表现物体的体量感和空间感,进一步强调了图形的内部张力和扩散动感,既克制又有力量。

(三)延展性与一致性

为了更加完整地体现“信念种子”的概念,在录取通知书主图形确定后,又进行扩展,设计了笔记本、入学指南、信封、标签等物料。这些物料的设计中,充分注意了延展性和一致性的统一。由“点”构成的“种子”本身是一个可裂变的视觉形象,具有强大的多维度视觉延展性。作为录取通知书4个主图形的动作延伸和内涵延展,笔记本的封面作为系列中的第5个主图形,在“点”中加入了“线”的元素,放射状的“线”带来了比“点”更加强烈的视觉张力,同时又与前续图形保持风格的一致与动作的延续,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整体系列中,并形成了一个戛然而止的高潮点。 除了图形的延展外,还注意了形式的延展。造型元素、平面图形、各类物料的形状主要采取了象征天地的圆与方;色彩上以墨绿为基底,用金、银来贯穿,整套物料设计的延展性与一致性达到了完美统一。(图2)

四、动态视觉设计在静态媒介中的表现特征

“信念种子”主体设计完成以后,在后期工艺上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修改,力求达到甚至从某角度超越动态视觉的丰富效果,最终的效果也呈现出了如下特征:

(一)理念与识别度的统一

“信念种子”本身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表达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历史传统,作为中国林业的最高学府,既树木又树人;二是表现北林人“把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使命;三是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对新生寄予的殷切期望,在北林这个绿色摇篮中成长成才,传承历史使命,建设美丽中国。

在具体呈现上,将上述抽象复杂的理念提炼出来,用一个具象形

(二)抽象与认知度的平衡

恰当、准确的抽象图形是设计理念的外在表现。在将“信念种子”这个精神性的意识形象转化为物质性的视觉形象时,以虚构实,融实入虚,注意把握了艺术抽象和受众理解之间的平衡点,基于客观种子形态为基础的“圆”既能维护“种子”形象在大众心中的认知度,又在“意”与“象”的表达、“形”与“义”的转化时,注意控制抽象图形在保持高度概括化和艺术审美的基础上,能最大程度地被受众理解和接受,并取得一定的文化启示效应。

(三)整体与完成度的一致

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整体思考。在“信念种子”这个概念提出之初,便考虑到设计的延展性,除了录取通知书本身外,还要把入学指南、新生礼物甚至快递外包装、不干胶背签等作为一个整体囊括其中。二是设计实践的整体把控。在后期实践阶段,把整体性贯穿始终:比如为了弥补考生只能随机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的遗憾,入学指南设计成一套卡片的形式,其中16张卡片的背面图案可以拼出4张主图形,同时为这些卡片做了特殊的封套,半透的描图纸加强了通透之感,四个半圆的交叉方式作为封口与圆形的种子相呼应;笔记本做成立方体大小的“种子本”,寓圆于方,并且极大限度地夸张了本子的厚度,就像孕育种子的深厚土壤,把主题概念体现得更极致;录取通知书内页选用250g珠光金卡特种纸印制内文,插入封套后只露出烫银的校徽,固定内页的部分做成两个半圆,形式感更强,同时这样的元素也更加纯粹,因为所有的种子被抽象成圆形,这里的两个半圆合起来也正是一个圆形;此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呼应,比如录取通知书的四个边缘、“种子本”封面封底的边缘均用烫金的手法,入学指南的封套的文字和内部卡片的图案部分也是使用了烫金工艺,以及金色的种子袋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呼应。

在以上整体把控与细节到位的前提下,“信念种子”录取通知书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整体性强、完成度高(图3)。在“信念种子”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设计思维与视觉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从理念上的多维到形式上的二维,从单一表现到多元整合,精心把握抽象性和代表性之间的平衡,不断思考内涵表达与整体构想之间的关系和构建。这次实践过程让我对设计表现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借助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让造型元素在既定规则下生成动态影像,将动态视觉进行降维处理成为艺术化构建的平面图形以适应静态媒介,为今后探索拓展视觉表达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通知书静态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入学通知书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一张录取通知书
动态
通知书
50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