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方案与实践探讨

2019-05-30

铁道货运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线北站出库

李 庚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襄阳北站,湖北 襄阳 441058)

1 襄阳北站现状分析

襄阳北站位于焦柳铁路(焦作—柳州)、汉丹铁路(汉西—丹江)、襄渝铁路(襄阳—兴隆场)3条铁路干线交汇处,作为大型路网性编组站,主要担负武汉、重庆、柳州、洛阳等方向货物列车解编和中转任务,是连接西南、进出川渝、北煤南运等主要通道上的“咽喉”[1]。

2013年1月14日襄阳北站开始动工增建上行系统,2016年6月20日新建上行系统正式起用,站型由单向型三级四场变为双向型三级七场编组站。其中,襄阳北站上行系统到达场(四场)到发线8条,预留4条;编组场(五场)调车线20条,其中1道、32道作为迂回线使用,2道、3道作为交换线使用,预留12条;出发场(六场)股道10条,其中6道、7道、8道接触网挂半网,预留5条。设双推单溜自动化驼峰[2],点连式调速设备,有迂回线2条、禁溜线2条,调车场牵出线3条,配备驼峰调机2台、编尾调机2台。下行系统到达场(一场)到发线14条、编组场(二场)调车线42条、出发场(三场)股道17条;设四推双溜自动化驼峰,点连式调速设备,有迂回线2条、禁溜线2条,调车场牵出线4条,配备驼峰调机3台、编尾调机3台。

2017年,日均办理车19 557辆,较2015年日均增加3 816辆,达到查定能力的86%。襄阳北站2017年主要运输指标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尽管如此,襄阳北站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上行出发场(六场)瓶颈限制上行系统能力发挥。根据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计算公式[3],计算出车站各场接发车能力,与实际接发列数比较,已基本接近饱和。根据车站既有办理车情况,2017年11月车站上行出发场(六场)发车82.9列/d,其中无调列车51.9列/d,站编列车31列/d,能力利用率达到了96.4%,而五场查定编组能力为56列/d,上行系统有调办理能力只发挥了一半左右。上行出发场(六场)的到发线能力成为了上行系统的瓶颈,限制了五场解编能力的发挥,限制了东南线无调列车的增加,限制了为下行系统分担西到北开、北到西开无调列车的方案。

表1 襄阳北站2017年主要运输指标比较情况表Tab.1ComparisonofthemajortransportationindicatorsattheXiangyangnorthrailwaystationin2017

(2)上行出发场北端平行进路少,交叉干扰大。六场现有到发线10条,东南线到达本务机车入库走行占用2道,实际运用到发线9条,其中6道、7道、8道接触网挂半网,仅用于编组转线,无调列车中转只能使用其余6条到发线。六场北咽喉平行进路只有3条,本务机车出入库、调机转线与列车出发进路交叉干扰,挤占出发场通过能力。

(3)下行出发场(三场)能力减弱,交叉干扰严重。①三场南北咽喉能力减弱,股道通过能力减小。上行系统建设前,三场北咽喉平行进路7条,南咽喉平行进路5条;双向系统开通后,三场北咽喉平行进路5条,南咽喉平行进路3条。②机务折返段出库线(J5线)与三场南咽喉平面交叉,造成东、南线出库机车与调车作业、接发列车作业干扰严重,降低了三场出发能力,三场出发能力从2012年的130列/d降至2017年120列/d。对运输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4)折角车流大量占用下行系统能力。由于六场股道能力限制及反方向接车影响,从西到北开折角车流403辆/d需接入下行系统中转,占用下行系统到发线能力与股道通过能力,其中列车平均占用一场到发线时间约257 min,占用一场接车能力10列。接入三场时列车径路切割一场北咽喉10 ~ 15 min[4],占用R2线及三场到发线能力3列。北到西开折角车流,接入下行系统一场和三场789辆/d (其中无调289辆接入三场),经技术作业后,列车经环发线(R2线)往西开行16列/d,大量占用三场到发线能力和R2线能力。

(5)东、南到无调列车占用上行到达场(四场)能力。东到、南到接六场的通过列车均须接入四场9道、10道,后经联6线—军Ⅳ线—联2线接入六场,占用了本应作为到发线运用的9道、10道的接车能力43列/d(其中东到12.4列/d,南到30.6列/d),使四场的接车能力大大降低。

(6)有调办理车能力提升空间不足。在《年度襄北车站作业量近期(2025年)》中,襄阳北站有调办理车为13 400辆/d。车站2017年12月有调办理车12 329辆/d,几乎达到了设计能力,有调办理车能力上升空间不足。

2 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方案分析

在襄阳北站上下行双向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站场功能缺陷等问题仍然制约运输上量,2018年对随着国家“蓝天保卫战”“货运增量行动”的深入实施,车站站场功能短板已成为办理车持续上量的瓶颈,迫切需要襄阳北站实施扩能改造,打通堵点,优化咽喉径路,补足能力缺口[5],实现襄阳北站站双向系统能力的充分释放。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襄阳北站运输能力,充分发挥上行系统作用,满足进出川渝物资运输增量和北煤南运需求,提出“短、平、快”扩能改造方案。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示意图Fig.1 A diagram of the expansion capacity project at the Xiangyang north railway station

(1)增建六场到发线并对两端咽喉区进行改造。实施方案:对既有线预留工程进行改造[6],增建上行出发场预留1道、5道、13道、14道、15道共5条到发线,并对两端咽喉区进行相应改造,提高上行出发场通过能力;机9线与上行出发场南咽喉间增设渡线,在发西线两侧分别增设机待线3、机待线4线,缓解机车出库与发车径路干扰;6道、7道、8道全部挂网,提高股道运用灵活性。效果预期:六场改造完成后,北咽喉平行径路由3条提高到5条,交叉干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J9线出库机车可同时在上机待3线和下机待4线等待挂车。办理能力进一步增加,径路运用选择性增多。六场改造示意图如图2所示。

(2)优化下行出发场南咽喉机车出库径路。实施方案:下行出发场南端增加发东线—下机待线渡线1条,延长下机待线有效长至120 m,增加机车出库能力,减少对发车的影响。效果预期:三场南端下机待线改造后,J5线出库机车可连挂出库至下机待线待令挂车,减少对三场南咽喉区和发东线的占用,提高机车出库效率和东、南线列车发车效率。三场改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

(3)优化马棚方向无调列车接车径路。实施方案:新建汉丹上行西到线—六场发西线西北联络线,即襄阳北上行出发场发西线与西到线间增设1组双动道岔N6/N7。效果预期:西北联络线建成后,西到北开无调列车可直接从马棚正方向发车,反接入六场,列车接车时间将压缩至15 min,不影响汉丹下行线旅客列车开行;同时减少折角车流占用下行系统能力。

(4)优化北到西开折角车流接车径路。实施方案:改造原郜营—襄阳北六场间焦柳下行线为北到线。效果预期:建成后部分北到西开折角车流可直接从郜营接入六场,可有效缓解下行系统出发场压力,平衡上下行系统能力,使得北线本务机车入库、列车开行更为顺畅,减少空费时间。

图2 六场改造示意图Fig.2 A diagram of the revamping project at the no. 6 railway yard

(5)优化东、南线到达本务机入库径路。实施方案:新建襄阳北军供站军6到发线。效果预期:军6线建设开通后,可缓解J11机车走行线压力,同时可将西到北开部分折角车流接入四场解体,均衡上下行系统工作量,缓解下行系统压力,提高作业效率。

(6)增加联络线缓解上行到达场到发线压力。实施方案:新建四场南咽喉10道—军供站7010号道岔间南到、东到直通联络线。效果预期:四场南到、东到直通联络线建成后,可以彻底释放四场9道、10道办理无调及有调列车能力,直通联络线可专门办理东到、南到接六场列车通过作业,减少对9到发线、10到发线的占用,有效缓解扩能改造后办理车大幅增加对四场到发线占用的压力。

图3 三场改造示意图Fig.3 A diagram of the revamping project at the no. 3 railway yard

3 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成效分析

3.1 站场能力分析

襄阳北编组站上行系统扩能改造于2018年3月9日开始动工,2018年6月29日开通,上行系统能力大幅提升,上行出发场接发车能力由改造前139列/d提高到170列/d,上行到达场接发车能力由改造前46列/d提高到60列/d,改造效果明显,能力得到释放。襄阳北站扩能改造后上行系统能力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襄阳北站扩能改造后上行系统能力变化Tab.2 North-bound capacity change after the revamping project at the Xiangyang north railway station

(1)六场扩能改造后,六场接发车能力由改造前139/d列提高到170列/d (其中接车能力65列/d,较改造前提高12列/d,发车能力105列/d,较改造前提高19列/d),咽喉能力由186.9列/d提高到235.3列/d,咽喉能力提高48.4列/d。实际接发车效果分析,扩能后六场发车103.3列/d,较改造前增加28.6列/d,增幅38.3%;接车66.4列/d,较改造前增加20.7列/d,增幅45.3%。六场改造后办理能力提升明显。

(2)三场机待线改造后,三场南线日均发车70.9列/d,较去年同期增加15.8列/d,东线发车26.6列/d,同比增加1列;实现J5线双机连挂出库,有效减少南端咽喉道岔占用时间约100 min左右。运输效率增加明显。

(3)西北联络线建成后,接车能力上升,接入由一场、三场从西到北开的无调列车(其中一场5列/d,三场3列/d)全部接入六场,释放了一场、三场到发线能力和R2线能力。

(4)北西立折联络线建设开通后,接入从北到西开的无调车流3.8列/d,较改造前增加3.5列/d,有效缓解下行系统出发场压力,平衡上下行系统能力。

(5)改造后,东南线到达六场本务机车经军6线入折返段48台/d,占六场进折返段机车总数的80%以上,有效缓解J11能力。同时在出发场能力紧张情况下,西到北开列车接入四场0.2列/d,较改造前增加0.2列/d。

(6)四场南到、东到直通联络线开通后,通过直通线无调列车66.4列/d,四场9道、10道办理无调列车7.5列/d,较改造前增加3.5列/d。

3.2 运输效率分析

(1)办理车上量明显。扩能改造后,办理能力相应增加,同时车站通过运输组织的优化,新站场开通后下半年办理车为21 756辆/d,较上半年多办理2 506辆/d,同比增幅13%;较2017同期增加1 624辆/d,同比增幅8.4%。全年办理车达20 513辆/d,较计划多办理1 163辆/d,同比增加956辆/d。扩能改造前后办理车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2018年6月29日改造完毕后,从7月开始,办理车迅速增加并呈逐月提升趋势,7月办理车完成20 848辆/d,同比增加1 124辆/d,9月份开始办理车达到21 613辆/d,同比增加1 124辆/d;11月达到最高22 980辆/d,同比增加1 124辆/d;12月基本持平22 882辆/d,同比增加1 124辆/d。其中12月2日最高办理车达25 299辆/d,创历史新高。

(2)上行系统增量显著。扩能改造完成前,2018年上半年,襄阳北站上行系统办理列车7 763辆/d,扩能改造后,上行办理车达到9 860辆/d,较上半年增加2097辆/d,较2017年同期增加1 742辆/d。上行系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特别是11月、12月上旬日均办理车均突破10 000辆,达到了10 669辆/d和10 389辆/d,同比2017年增加将近2 000辆/d,改造后效果明显。

(3)解编能力得到释放。2017年车站解体列车114.7列/d,编组列车114.9列/d。扩能后解体132.8列/d,较上半年增加22.6列/d,同比增加18.1列/d;编组列车123.7列/d,较上半年增加12.6列/d,同比增加8.8列/d。襄阳北站改造前后解编情况对比如表4所示。

(4)郜营口交接对数上升。2017年郜营口接车73列/d,交车72列/d。扩能后郜营口接车76.8列/d,较扩能前增加3.8列/d,交车74.7列/d,较扩能前日均增加2.7列/d。其中11月、12月郜营口交接基本达到80对/d,其中2019年1月7日最高接车95列/d;2018年11月11日最高交车92列/d,为分界口畅通和集团公司多清算作出贡献。

(5)减少机车乘务员超劳方面。扩能改造后车站往焦柳南线方向出发机车出库至发车70 min内的占79.4%,60 min内开车的占66.5%,较2017年同期增加7%左右;往汉丹东线方向出发机车出库至发车70 min内的占72.3%,60 min内开车的占59%,同比提升6%,有效缩短了机车乘务员在站停留时间。

表3 扩能改造前后办理车对比情况Tab.3 Comparison of the handling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ansion capacity project

表4 襄阳北站改造前后解编情况对比 列/ dTab.4 Comparison of the demarshalling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ansion capacity project at the Xiangyang north railway station

4 结束语

襄阳北站实施“短、平、快”扩能改造项目后,制约运输生产的瓶颈得以化解,有效释放了上行系统办理能力。襄阳北站扩能改造的顺利实践,提高了编组站办理能力和运输组织的灵活性,为货运增量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满足进出川渝物资运输增量和北煤南运需求,为优化区域内运输组织、保障周边中间站减负、不断提高运输效率打好基础。车站在实践类似扩能改造工程项目时,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深层次、多角度找准制约车站能力发挥的瓶颈,本着“打通堵点、投资最优、见效最快”的原则研究改造方案[7],做好效果评估并兼顾近期和远期布局需要[8],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

猜你喜欢

发线北站出库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高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优化方案探讨
摄影
卷烟配货出库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出库费” 应由谁来付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基于PLC的物流自动化包装线出库穿梭车的设计
铁路到发线停车防溜器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