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尚逸

2019-05-29陈斐鹏

书画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山水画中国画

陈斐鹏Chen Feipeng

1987年生,江西万载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袁学君先生:2019年就读于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二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山水画班,师从龙瑞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专职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秘书长,中关村画院画家。作品《丹青家园》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魂系黑茶山》入选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獲优秀奖),《干户苗寨印象》入选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获优秀奖),《秀色满春园》入选固本流远——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等。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家注重“法自然”“师造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写生,画家们可以去印证传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同时,可以在大自然中去体察、感悟、记录物象外在的特征,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绘画特点。每个画家有不同的写生方法和艺术风格。历代大师都是从观察自然和写生中获得养分的,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元代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等画家远离人间烟火,隐居山林,潜心体验生活,从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重写实转向重心绪、重意象、重写意,改变了宋时严密不拘的审美取向,创造出全新的笔墨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意境内涵。他们所追求的隐逸之意及艺术表现形式,在作品中有充分的表现。

画者,心也。“元四家”所追求的隐逸情怀,也是历代诸多画家所向往的。在写生和创作中,笔者也常去营造自我修心悟道的“逸境”,平日里常有的“焦虑”“彷徨”“苦闷”等心态会逐渐消退,深刻感受到大自然是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

深入大自然,饱游饫看,注重体悟与心灵感受,注重心源的熔炼与陶铸。笔者近年与好友多次到太行山、黄山等地写生,深刻地体会到不同的山势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画面意境,而且每个人的表现形式各异,同样用“起承转合”“皴擦点染”“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积焦宿”的方法,画出来的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画境各不一样。与此同时,大家一致地喜欢“写生”的状态。在写生中,或“应物象形”地“图写”,或“目记于心”地“卧游”。通过写生实践,既外师造化、观物取象、积累素材,又中得心源、澄怀观道,进而提升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和境界。在创作时,笔者根据自己于写生中得来的鲜活素材、审美经验,结合传统知识、笔墨程式和个人情感,对“写生”状态进行延续,这是“一以贯之”的过程。写生不仅是创作的基础,其本身也是创作的过程和境界。

山水尚逸。在当下,对于长久居住于都市的山水画家们而言,应该多到自然山林中静心写生创作,蒙养精神,再将自身的才情和学养融合在一起,澄怀观道,才能创造出内心追求并具有时代精神的心象之作。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1.陈斐鹏 溪山访友图 68cm×68cm 2015

2. 陈斐鹏听松图 136cm×68cm 2018

3. 陈斐鹏山水清音 66cm x33cm 2019

4 陈斐鹏雨后云山 66cm×33cm 2019

5 陈斐鹏黄山云松 134cm×66cm 2019

6. 陈斐鹏康乐人家 69cm×52cm 2018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山水画中国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