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学探究
2019-05-29黄颖晖
黄颖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德育的发展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新开展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品格
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德育教学,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与健康积极的品格,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影响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结合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相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德育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影响了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现实生活与学生联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若能将实际生活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集合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学习,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引入课堂,如以下情境:早晨起来,收拾完毕后坐上公交车准备去往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公交车上想要休息,却听到了前面公交车座位上传来了一阵响亮的音乐声,原来是前面座位上的人打开了手机,在外放观看视频,旁若无人地在座位上边看视频边笑,影响到了整个公交车上的人。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公交车上的男子做法是否正确,应该如何制止他等。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二、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最为重要,若单纯地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也难以将德育知识转化为行动,会影响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能使学生自主思考及尝试理解德育知识的含义,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发展。教师可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学习。例如,在学习遵纪守法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遇到或听过哪些违法犯罪行为?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是好事还是坏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如果你遇到了偷你钱包的小偷,你会如何应对?用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学会在遇到危险时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三、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德育教学所占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堂时间难以满足学生道德素养发展的需求,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若是教师能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慢慢学习、接受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彩那天》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课文中,让学生扮演父亲的同事、“我”、父亲等人物,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想象若是父亲没有将事实告诉主人公,并且私吞了彩票,故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诚信这一美好品质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做到诚信,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现如今,社会更加需要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德育教学已经难以滿足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型的德育教学方法,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海伦.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