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9-05-29王洪玲

新一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应对策略高中生

王洪玲

摘 要:高中生處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其心理韧性很有必要。影响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一、心理韧性的涵义

(一)心理韧性的定义。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的正常发展,这种发展既包含发展的过程也包含个体积极应对的结果,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二)心理韧性理论依据。Kempner认为影响个体心理韧性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环境因素作为前提条件,包括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者相互作用对个体适应环境有关键作用。

二、高中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

(一)内部影响因素

1.个体自尊,经研究发现自尊对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高自尊的人,具有相对良好的心理韧性水平,因为高自尊的人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比较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积极的认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身的心理水平符合当前的处境。

2.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如果个体在感知外界信息时,他的加工方式比较积极,对挫折和问题情境能够看到积极的一方面,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而认知方式消极的人,会让自己处理受挫的状态。

3.情商,指个人对自身情绪的感知、控制、表达和对情绪的运用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控制,利用。相关研究表明,情商跟人的心理韧性呈正相关关系。这就说明,情商高的人拥有较好的抗挫折能力。同时情商高的人的人际关系好,在遇到困难时,拥有更多的途径去排解心里负面情绪,也有更多的朋友帮忙。

4.一般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于某种任务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的评价与估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取得成就有较大把握,比较有自信,进而心理韧性水平也相对高[5]。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对自己能力怀疑,否认自己,比较自卑,心理韧性水平不高。

(二)外部影响因素

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态环境,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在家庭环境中成长,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产生较大影响。尤其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的影响重大甚至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2.学校是高中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对高中生的各方面都产生影响,其中就包含抗挫折能力。而且高中生处于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学校的正确引导,对高中生心理韧性发展有重大意义。同伴关系是高中生主要的人际关系,同伴之间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提高心理韧性的策略

(一)学生自身层面。高中生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些合理的成就目标,获取成功的体验。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内心得到满足。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同时弥补自己不足。这样可以增加自信,提高自尊。多参加积极的人际关系网,在这样的关系网中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支持,可以增强自己自尊心。同时要避免参加让自己消极自卑的场合,那样会不断的否定自己。

高中生注意培养自己积极的,乐观的,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高中生处于形成稳定人格特质的关键时期,这时候高中生有意识的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式。同时,认知方式要根据客观事实来,而不是一味的肯定自己,也要发现不足,及时改正。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尤其重要。

高中生自身要多加强抗挫折能力的锻炼。多学习科学知识,从书本中获得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努力学好自己的文化课,这样在学业上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提高自信心的同时也会有抗挫折教育的用作。

(二)外部层面。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要科学,建设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拥有较多的自主权,独立性强,遇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让孩子有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增长处理问题的经验与方法。父母对于高中生进行沟通,及时对问题与压力进行调整。

学校要开设提高应对挫折与压力的相关课程指导,提供高中生自我锻炼的机会。高中生尤其高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要及时疏导,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同学之间要共同帮助理解,共同面临升学问题。社会环境和谐文明,为提高高中生心理韧性水平提供稳定的大环境。

目前来看,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的高低对于其以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提高高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的策略很有实际意义。目前主要通过内外两个因素对其进性分析。

参考文献:

[1]KumphferL.Factorsand 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The resilience framework[M].Glantzmd,Johnson J L.Resiliency and development:Positive life adaptations,NY:Kluwer Academic,1999:179-224.

[2]刘东玮,周郁秋,李国华.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残疾:自尊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01):78-82.

[3]杨捷.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4.

[4]查灵.初中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的现状与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潘云波.中职护生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871-1876.

[6]潘燕峰.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64-65.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应对策略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