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5-29宋生吉
宋生吉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们往往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关键词:情感教育;创设情境;教师情;学生情;陶冶情操;课堂
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们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让学生品读出文章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最终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披情入文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披情入文,让学生处在“我要学,我会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一)巧设导语
初中语文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紧紧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学生心灵。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背影》时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片言只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本课所写的父亲的背影,就给作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音像片段:“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厚实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美、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雄浑的鼓声!撞击着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命和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激昂、粗犷、不受羁绊。然后播放充满激情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面和感情。这样营造一个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披文入情,就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寻找作者、老师、学生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在作品中所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深刻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比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充分调动学生与父亲在生活中相处的感人场面:像小时候上学时,父亲为你撑伞挡雨回家时的情景……这样一联系,学生就容易把握和理解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场面,从而理解文中所传达出的一股浓浓的舐犊之情;如教《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回忆被长辈、同学误解时的情景,然后再让学生体验文中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上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三、讓学生读出感情,释放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一统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却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块主阵地,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寻找作者、老师、学生的心灵契合点,读出感情,产生心灵共鸣,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