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9-05-29张爱明

新一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张爱明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集德育的渗透、智力的开发、心理的健全于一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不能机械的照本宣科,而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展开课堂教学,还原品德与社会学科原有的生动与活泼,让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以育人为目标,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涉及广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此种价值观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教师要灵活掌握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进入课程学习,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拓展,并使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本文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一、联系生活,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选取真实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与理解,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性情陶冶的有效过程。因此在教学时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让教师成为教材的复制者,使得学科脱离学生,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开启学生愉悦的探究之旅。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浓浓乡土情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在向学生展现不同家乡的语言、家乡的歌曲、家乡的手工艺品、家乡的民居、家乡的美食等的基础上,以家乡为出发点,安排一个专门的教学环节,来展现学生自己家乡的风俗、民居、民歌,让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是熟悉而真切的,这样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设置多样化的情境表演。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而且能轻易达到让学生明白事理的目的,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巧编童谣。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较为适用。如,在教学完“假期安全真重要”后,笔者就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暑假过好每一天,安全第一挂嘴边。不下河,不遛弯,马路中间不能窜。不玩火,不玩电,不能用手触电扇。勤洗手,勤洗脸,预防疾病不传染。变质食物不能沾,冷饮不要吃太贪。电视不能超时看,保护视力是关键。”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感悟生活

多媒体技术集音画于一体,灵活、形象,情境逼真,能揭示教材的内涵,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正面说理,又有反而教训;既有校园内容,又有家庭生活内容和社会广角内容;既有辨别是非的讨论,又有体验生活的实践;既有身边的凡人小事,又有名家的典范等等。这些具体事例和现象,该如何上升为一种道德观念的认识,并理解和同化呢?巧借多媒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四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节中,教材由“评议箱”、“回音壁”及“知识角”三部分内容组成。如果我们就书中内容进行单调地讲解,其效果显然是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把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形象化、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甚佳。像“评议箱”中的“去网吧”的教学内容,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制作成“网吧的故事”,来诱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评议,易形成鲜明的是非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像“知识角”介绍拒绝的几种方法,学生虽然易于了解拒绝的方法,但在头脑中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分清场景去具体应用,教师通过制作“拒绝的故事”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学会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从而达到教学中的“分清是非、学会拒绝”的目标。在开展《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时,我们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校园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更应该让学生走进社会,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系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探究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活动的艰辛与愉悦,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道德品质。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是构建活力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树立新观念,用生活的眼光审视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素材,在宽广的生活空间展开学科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而积极,更能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陶冶性情,实现多维度發展。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