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探究

2019-05-29张萍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完善内部控制企业

张萍

关键词:ERP  企业  内部控制  完善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ERP管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一些大中型企业引入ERP系统运用到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范围不断地加大,使得企业经济增长与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还帮助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一、ERP系统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ERP系统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引发了管理技术变革

将ERP应用于企业内部控管理,将企业内部控制全面整合嵌人ERP信息系统,使企业内部制资源整合,一体、实时共享,数据同步前所未有,各机构人员同精简、轻装上阵,精良前行,亦不失磅礴深刻。内部控制高效运行,本效益权衡精妙齐现,内部控制质量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迎来了崭新的信息技术时代的蜕变和飞跃。

(二)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数据共享、高效运行有一个幅度的提升

ERP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各个部门,具有绩效、评价的诸多功能模块,满足内部控制的各项需求。通过ERP系统对这些资源的信息化整合,使管理不是单一垂直式的滞缓前行,而是多元扁平式的高效运转,实现了企业票运行信息在同时间空间的及时反馈汇集,即实时共享,使企业自行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发生了翻天的变化。

(三)ERP系统使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综合效能提供了引的施展空间

ERP系统基算机信息IT技术与企业管理思想融合,信息化的内部控制,极精简了重叠部门和人员设置,简化了机构雍肿,降低了人力成本且内部控制时间空间的高度同一,又极大地压缩了运营成本,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伴随ERP系统投人的化内部控制管理,某种程度激发了员工潜在的创新意识,起到效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带来隐形经济利益。

二、ERP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ERP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 

ERP的实施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控制环境要求。因ERP系统融合公司基本所有的经营活动,涉及面广、涉及程度深,打破了原来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部门职能和人员岗位职能需重新定义。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乃至企业的内部文化和领导层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都受到影响并存在变化。同时,因企业管理层缺乏对ERP全面、系统认识,导致ERP实施初步阶段会出现一定程度畏难、抵触思想,动摇实施ERP系统决心,从而影响ERP系统实施效率和效果。

(二)ERP系统安全风险 

ERP系统环境下重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将ERP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内部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性问题将成为控制难题。ERP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将特定的管理要求固化,仅仅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它本身并不创造控制体系。ERP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使用面涵盖了企业方方面面,使用者范围较广、数量较多。企业针对不同的经营活动需制定不同控制目标,但并不是所有的控制目标都可以科学制定出控制方法,也不是所有的控制方法手段都可以设计到ERP系统进行实施,ERP系统是自控控制和信息与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需将信息技术智能手段与人工传统控制手段有机结合,从而弥补系统不足而带来的内部控制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得到基本控制和改善。

(三)ERP系统下控制活动风险 

ERP系统应与控制活动相匹配,每家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不同,业务性质也不尽相同,ERP系统是由主观意识的人设计和进行具体操作,需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定制开发符合自身经营需要管理系统。ERP系统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管理需求相适应,匹配出适宜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内控流程,在实际管理当中发挥ERP系统下内部控制作用。ERP系统开发周期、开发成本、运作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企业是一种挑战。同时,ERP系统各子系统是根据业务实际设置的,没有标准的模型,不同类型的企业ERP系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经营范围广的大型集团企业,很难设置统一标准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三、实现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机融合的建议  

(一)加强ERP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观念 

企业实施ERP系统以后改变企业原来经营和工作运行模式。对ERP系统进行后台操作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及相关员工,各层次信息化指令执行者要从思想上树立信息化内控管理意识。为此,健全ERP系统建设的流程设置、岗位、人员设置。争取做到授权审批的监督功能不重复、不缺失,考虑不相容岗位设置的化解,体现监督牵制作用。同时还要建立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对ERP系统下内部控制理论多元化学习,纠正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定期将ERP系统运行下出现内部控制问题予以宣贯学习,熟练掌握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操作流程,避免人工缺陷、失误带来数据失真和内部控制失效。

(二)加强对ERP系统的风险管理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必须将ERP系统作为控制对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评估风险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和应用控制,确保ERP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作为实施内部控制重要手段的ERP系统,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与有效运行,加大对系统平台的维护与评价,定期轮换人员进行系统监测与维护,定期出具系统运行报告,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此外,在ERP信息系统环境下,信息系统一旦突遇病毒或黑客入侵,电子信息资料缺失不可避免,物理资料备份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电子备份由计算机系统按日定时备份,略显单一,增加网络异地存储,可提高资料安全备份的保险系数。

(三)加强ERP系统控制活动 

由于ERP本身的设计是面向流程的,采用按企业业务流程本身来设计内部控制方案会比较切合实际。企业围绕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人事管理、财务等环节的作业过程、管理过程和信息过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一项作业或任务组合流程操作流程、作业标准和考核指标,制定相应控制规则,形成组织、项目、流程三维组合,落实控制活动管理责任。遵循“风险导向、业务驱动、规范设计、强化执行”的原则,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流程规范控制专项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ERP系统和内部控制的这种模式实现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謝艳霓,申永化.“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

[2]刘守冠.基于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7(36).

猜你喜欢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