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记者的三变与三不变

2019-05-29方静萍徐贤飞

新媒体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记者融媒体时代

方静萍 徐贤飞

摘  要  近几年来,从大数据算法到写稿机器人,从短视频到手机直播,以及今年全国两会上出现的IV主播和白岩松的“助理”,记者们所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用。然而如何用好这些工具,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其成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对每位记者来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记者;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115-02

笔者认为,在融媒体时代,记者更应该守住本心,做到三变、三不变,即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真实;变的是广宽,不变的是良知;变的是传播媒介,不变的是党性原则。

1  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真实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极为多元的传播形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也就在这同一张“网”上,人们也不只有大众传媒一种选择,传统媒体的权威面临挑战。传统媒体里的“受众”概念,正逐步被“用户”替代。速度比拼更趋白热化,早十分钟晚十分钟,或许就能决定是爆款还是普通新闻。

在技术更新带动以及自媒体“逼迫”下,记者在速度的诱惑下,如果不对新闻事件做全局判断,而是在对事物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新闻发布,往往就是“管中窥豹”“瞎子摸象”,会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甚至会出现技能恐慌出现走不到新闻的实地和原端。更为罕见我们的记者潜下来俯下去能调查会思考拥有自己的视角和眼力。

每一个职业都承担着社会赋予的职责。新闻业作为时代的“瞭望者”,承担着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忠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把真实捧在手上,抵制爆款的诱惑,是当代记者必须要保有的定力和肩负的责任。可是现实的存在是你要有用户意识也要刷出流量,你要铁肩担道义也要为了生存挣更多的“工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记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时刻警惕速度的诱惑。

据《2013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分析,“当速度与无止境的新闻更新成为报道实践的主要原则,新闻媒体企图以此证明新闻组织的生存价值时,不仅让速度独断地主导了新闻价值的判断,也让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在此过程中丧失了新闻新择的主体性。”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从此可以看出,“时”并不是新闻的唯一要求,“时”与“度”与“效”是“三位一体”的,没有“度”與“效”的配合,“时”就如脱轨的火车头,将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伤害。有的时候,你只是看到事发的结果却因为不问过往和原由而背离了事实。有的时候,你因为快速而丢失了人文和爱人之心而伤害了需要保护的“采访对象”。

2  变的是广度,不变的是良知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良心的公民社会。国内外哲人,都有对良知、道德进行阐述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而“致良知”也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主旨,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此前所述,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近几年,几乎所有大的传统新闻集团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商业的短视频客户端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萌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的主战场。新闻单位对记者的要求,也从“一专”变成“一专多能”,稿件也从图文或视频,变为图文、视频并举的要求,能够多维度呈现新闻事件,内容呈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这本是媒体融合的好现象,让新闻变得可亲、可近、可读。然而如果没有良知的约束,媒体融合的程度越深、报道的越翔实,对新闻当事人伤害可能越深。笔者曾目睹了一例。

2019年3月10日,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ET 302航班在飞行途中发生意外事故,于上午8点44分失去联系,在比绍夫图附近坠毁。失事客机共载有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无一人生还。这架失事飞机当中,有8名中国乘客,其中一名是在宁波一大学就读的浙江兰溪女孩。事故发生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多家媒体赶到宁波、兰溪两地采访。通过当地宣传部门、外事部门联系了女孩父母后,女孩父母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如实发回报道,文中表示父母不愿意接受采访,得到读者的点赞。然而,与此同时,国内有家商业短视频客户端,罔顾女孩父母的意愿,偷拍了女孩父母采访视频,并在其客户端和微博里刊发,给女孩父母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家客户端没有同情心和善意的所谓“新闻视频”,也遭到网友的谴责。有网友甚至指责其是在“吃人血馒头”,一度在网络当中造成恶劣影响。

3  变的是传播媒介,不变的是党性原则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高度概括了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示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且不论“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自报纸诞生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在数百年间,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无线电波和互联网的相继出现,广播、电视、新媒体应运而生。每一轮的技术更新,引来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海量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已经从“人找信息”,演变成“信息找人”。

由党中央推动的媒体融合发展,绝不是仅仅是为了技术更新迭代,而是为了应对信息革命后,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发生深刻变化,做强做大主流媒体,担当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从“受众”到“用户”,新闻业遭遇前受未有的挑战。公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且由于信息多元化,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定制。你如何根植于自己所在的区域,了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现场、在调研、在蹲点、在体验。明白谁是你的用户,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需求。你记录和书写的普通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喜怒哀乐。他们需要怎样的的政策落实?他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更容易接收和了解国家的发展、世界的格局?通过普通人的真实心声传达出的获得感、改革的成就、幸福感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故事。才能真正发挥出被用户乐于接受的正能量输送。因此,媒体融合的要义,是要为党的事业凝聚正能量。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的背包也不是一天就塞满的”。在一次演讲中,一位记者这么表达他越来越重的背包。他的发言,引起了许多记者的共鸣。媒介技术每一次更新,记者背包的重量也随之增加。然而这些技能的升级,终归是为了服务内容,终归是为了党的新闻事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媒休融合工作的推进,各地都出现了许多喜人的景象。原来读者不喜欢的“四季歌”“节日歌”的报道题材,经记者、编辑们的巧手打扮后,贡献了不少爆款。建党95周年时,新华社利用他们大量的照片档案做出了短视频节目《红色气质》点击量过亿。并且冲刷了广电人的视频制作神经,颠覆了很多传统的概念。央媒有办法,地方媒体也有戏。2016年,浙报集团金华分社制作的为H5产品《“两学一做”走前列,共建金华勇担当》,24小时内转发量达到31万余,党员干部都在微信群朋友圈里亮相,轰动一时。金华广电金华电台所创作H5《听市长报告十句原声了解2019政府干点啥》也受到热捧。

在融媒时代,技术迭代的今天,我们坚守的依旧是三个不变。这样才能在中国舆论场发挥记者的担当和职责。你是瞭望者,你就需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时刻关注着前进的前方以及路途上发生的大小事。你是记录者,你就需要练就快速敏锐的视角不论事态大小你能扣住核心和要害传递出正能量的声音。你是监督者,你就需要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敢于硬碰硬,善于调查研究可以举一反三不断思考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武楠.提升主流媒体“四力”[J].青年记者,2018(9).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记者融媒体时代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