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LED微显示器的原子扫描控制器设计

2019-05-29张春燕陈文栋赵浩然

液晶与显示 2019年4期
关键词:权值显示器灰度

张春燕,陈文栋,季 渊*,赵浩然,冉 峰,, 闫 科

(1. 上海大学 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 200444;2.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 200444)

1 引 言

微显示器具有极小物理尺寸和极低功耗的特点,可以通过光学系统呈现大屏幕高质量图像的显示效果,主要应用在投影机和近眼显示领域[1-2]。例如,航空航天显示器、飞行员头盔系统、夜视仪、可穿戴医疗和头戴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模拟器等[3-5]。近年来虚拟现实的持续升温推动微显示器向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灰度级和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借助于成熟的CMOS工艺技术,硅基微显示器可以在单位面积中集成更多的显示单元,获得更高的像素密度和系统集成度,可提高佩戴舒适感,减少纱窗效应,提升用户的沉浸感[6-7]。但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图像数据量大幅增加,微显示器的极小尺寸限制了数据带宽的增大,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许多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图像信息向显示芯片成像扫描的这个过程。

传统的扫描成像采用模拟驱动的方法,通过控制电压大小来调节像素的灰度,难以达到高精度的灰度值。数字驱动方式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法,通过改变像素的亮暗时间占空比来产生不同的灰度,稳定性高,切换速度快,噪声低,图像色彩丰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其中直接扫描法[9]根据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扫描相应的时间,要求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低灰度级的扫描。子场扫描法[10]采用将一帧的数据分成若干部分的方法,每个部分的点亮时间对应不同的权值,通过权值组合来产生不同的灰度,提高了刷新率和线性度,但是降低了显示器的发光亮度。分形扫描[11]采用分子空间的扫描方法,将整个显示区域分成若干空间,不同时间扫描不同的子空间,减少了亮度损失,提高了传输效率,但是降低了像素数据和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度,导致图像轮廓线现象明显。针对分形扫描的缺点,本小组提出了原子扫描策略[12]。

原子扫描通过搜索传输效率为100%的扫描矩阵,建立了扫描时空图模型,采用分子空间按位的扫描方法,有效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了原子扫描的核心算法,然后在扫描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原子扫描控制器,接着通过硅基OLED微显示器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比了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原子扫描控制器适用于高分辨率、高灰度级微显示器。

2 原子扫描算法

原子扫描算法是在分形扫描的基础上提出的,能够同时实现高传输效率和高线性度。扫描时采用分子空间按位的扫描方法,将整个显示区域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空间,若表示一个像素点灰度的数据位宽为n,则可以划分的最大子空间数为2n/n。每个子空间有连续若干行像素数据,且扫描权值位顺序不同,权值的大小对应像素点保持亮灭状态的相对时间长度。在不同的时间扫描不同的子空间或同一个子空间的不同位,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时间冗余。

图1 (a)可4倍原子扫描矩阵;(b)扫描时空图。Fig.1 (a)4 times atomic scan matrix; (b) Time and space map.

以16级灰度为例,子空间数为4,扫描权值序列为bit3∶bit2∶bit1∶bit0=9∶4∶2∶1,扫描矩阵为Q4,如图1(a)所示,4行代表划分的4个子空间,每行的权值位顺序不同,4列代表权值位数为4。根据扫描阵列可以画出扫描时空图,如图1(b)所示,横坐标代表扫描时间,时间单位为扫描一个子空间的一个bit位所需时间T,纵坐标代表子空间,红色线称为扫描线。在0时刻传输子空间0所有像素的bit3数据,对应的权值为9,在1时刻传输子空间1的bit2数据,对应权值为4,在2和3时刻分别传输子空间2的bit3数据和子空间3的bit0数据,对应的权值分别为9和1,可以看到每一时刻数据都在传输,不存在传输等待时间,传输效率可达100%。

原子扫描的核心是通过伪穷举法搜索传输效率为100%的低灰度权值阵列Qm,然后将其作为一个抽象的原子植入另一个较高灰度的权值阵列中Q{m,n},最后扩展为一个更高灰度等级的扫描矩阵Q,其中Qm称为可m倍原子扫描矩阵,Q{m,n}称为可m倍植入扫描矩阵,植入过程遵循可植入原则和线性序列最优化原则,植入公式为:

(1)

图2 可4倍植入扫描矩阵Fig.2 4 times implantable scan matrix

以256级扫描矩阵为例,其可4倍原子扫描矩阵为Q4,可4倍植入矩阵为Q{4-5},如图2所示,用可4倍原子扫描矩阵Q4代替可4倍植入扫描矩阵Q{4-5}中连续的4个1,再将其余权值扩大为原来的4倍就可得到256级灰度的扫描矩阵Q,图3为Q的转置矩阵QT。

3 原子扫描控制器设计

针对原子扫描算法,本文提出原子扫描控制器的设计,其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包含数据处理、帧缓冲和扫描控制3大部分。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收的像素数据进行重新排列,并将重新排列后的数据预存放在内部存储器中。帧缓冲模块的功能是缓冲一帧的数据于外部存储器中,同时根据扫描矩阵建立存贮查找表(Look Up Table,LUT),输出子空间码和位码,控制外部存储器中数据的输出。帧缓存模块与扫描控制模块处于两个不同的时钟域,可通过异步FIFO同步数据信号,扫描控制模块是原子扫描控制器的核心模块,扫描LUT输出子空间码用于计算微显示器的行地址,时序控制部分输出微显示器的控制信号和2选1数据选择器的选择信号,控制像素数据和行数据的输出。

图3 256级灰度扫描矩阵Fig.3 256-level gray scan matrix

图4 原子扫描控制器框图Fig.4 Atomic scan controller block diagram

3.1 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映射

视频源图像数据是由左及右,由上到下逐个像素输入的,传统的扫描方法也遵循“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逐行扫描方式。原子扫描采用分子空间按位的扫描方法,扫描时可以任意切换子空间。为了方便数据的读取,数据需要进行重新排列,将相同Bit位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与权值位数相同的n个位平面(对应n位权值的灰度级图像数据),在传输时分n个通道分别传输各Bit的像素数据。重新排列后的像素数据按照Bit位的顺序缓冲在存储器中,如图5所示。考虑到输入图像的时钟频率与扫描输出图像的时钟频率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两块片内RAM乒乓操作缓冲像素数据,但是由于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流巨大,RAM资源极为有限,为了完整地缓冲一帧图像数据,需采用两块片外SDRAM乒乓操作读写图像数据。RAM和SDRAM各分n个位平面存储区域,当RAM中n个位平面存储区域都存够一个突发长度的数据后,SDRAM读取RAM中的数据,写入对应的n个位存储区域。SDRAM的每个位存储区域缓冲相应子空间数的像素数据,通过存贮LUT输出的子空间码和位码可以寻址SDRAM,输出像素数据。

3.2 扫描控制设计

原子扫描控制电路主要包含子空间状态机模块、像素数据输出模块和扫描时序控制模块。图6为扫描控制器框图,为了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时间冗余,子空间状态机模块根据扫描时空图建立了扫描LUT,存放子空间码。时序控制模块中的扫描使能部分根据异步FIFO标志产生扫描控制器的工作使能信号,该信号为高电平时行时间计数器开始计数,并输出计数值给微显示器控制信号和子空间行计数这两个模块,微显示器控制信号模块输出微显示器的控制信号,子空间行计数模块输出某一个子空间的确定行,当计数到该子空间的最后一行时,输出计数标志2给LUT控制器,LUT地址指针加1,输出下一个子空间码。每一个子空间码对应微显示器的一个地址,称该地址为子空间的基地址,基地址与子空间行地址的和即为将要扫描的微显示器行地址。微显示器控制信号输出EDFF信号给数据选择器,当EDFF为高电平时输出像素数据,为低电平时输出行数据。

图5 数据处理与存储映射Fig.5 Data process and storage map

图6 扫描控制模块框图Fig.6 Scan control module block diagram

4 硬件系统验证

本节通过硅基OLED微显示器测试平台验证了原子扫描控制器的可行性,所选微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6 k×3×1.6 k,灰度级为256级,扫描权值序列比为128∶64∶32∶16∶9∶4∶2∶1,划分子空间数为32,数据传输位宽为64,当刷新率为60 Hz时,所达到的帧频f为:

(2)

其中:Ncol、Nrow分别表示显示面板的列数和行数,TRS为行选时间,Dwidth代表数据传输位宽,B代表每一个单色像素的灰度值位宽,S为子空间数,F为刷新率。

图7 扫描系统框图Fig.7 Scan system block diagram

针对硅基OLED微显示器所设计的原子扫描控制器系统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视频源输入、原子扫描控制器和硅基OLED微显示器3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处于不同的时钟域,每个时钟域的电路模块内部采用同步处理方式,不同时钟域之间采用异步FIFO将异步信号同步化。控制器系统同时驱动两片硅基OLED微显示器,通过例化两个控制器实现了3D显示效果。视频源数据为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或者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信号,原子扫描控制器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向SDRAM和微显示器发出命令,控制SDRAM的乒乓读写和微显示器扫描操作。图8为所搭建的硬件实验测试平台及视频扫描成像结果,针对图像采用光谱彩色亮度计测量了0~255级灰度对应的硅基OLED微显示器屏幕亮度,结果如图9所示,线性度达到了93.8%。

图8 硬件实验测试结果Fig.8 Hardware experiment test result

图9 亮度与灰度等级关系图Fig.9 Brightness and grayscale diagram

表1列出了在显示分辨率为1 920×3×1 080,100 MHz像素时钟频率和64位数据宽度条件下不同扫描策略的比较结果,分别在传输效率、线性度和刷新率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子场扫描传输效率不高,虽然增加子场的数量能够提高传输效率,但是刷新率会明显降低,容易使用户在观看时产生眩晕感。分形扫描有效的提高了传输效率却降低了线性度,图像会产生轮廓线。原子扫描在保证传输效率的情况下,线性度相对分形扫描得到了提高,刷新率达到了128 Hz,验证了原子扫描的整体优势和所设计的原子扫描控制器的可行性。

表1 不同扫描策略的比较结果Tab.1 Comparison result of different scan strategies

5 结 论

原子扫描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逐行逐列扫描方式,采用分子空间按位的扫描方法,为传统的视频扫描成像理论注入了新的思维模式。本文实现了在FPGA中嵌入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原子扫描控制器,并通过了新型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验证,实现了3D显示效果,解决了数据传输带宽有限的问题,传输效率达到了100%,同时增强了图像质量,线性度达93.8%,提高了刷新率,适用于超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海量数据的微显示器显示。由于文中只研究了256级灰度的显示效果,建议学者可以进一步研究更高灰度级的显示。

猜你喜欢

权值显示器灰度
一种融合时间权值和用户行为序列的电影推荐模型
采用改进导重法的拓扑结构灰度单元过滤技术
把显示器“穿”在身上
CONTENTS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IDC发布《2018年PC显示器市场跟踪报告》
一种新型点阵显示器的设计
基于MATLAB的LTE智能天线广播波束仿真与权值优化
基于最大加权投影求解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对比度保留算法
基于权值动量的RBM加速学习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