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2019-05-28张小宁
张小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自我管理,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價值观、人生观和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在德育渗透教育情景中提升道德修养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除了树立道德榜样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亲自参与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道德教育,应如何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行动不便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别人的帮助过马路,他们就会很危险。为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帮助残疾人,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把两个凳子放在教室的空白区域,两个凳子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把一本书放在凳子上。然后安排另一个学生坐在另一张凳子上。在两张凳子之间设置一些障碍物。这是学生第一次闭上眼睛,摸索着找书。很明显,没有别人的帮助就很难拿到这本书。接下来,另一个学生被选来指导学生拿到这本书,这本书很容易拿到,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感觉,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残疾人的困难,使学生下次遇到残疾人时能积极帮助他们,能为他人着想,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应多开展此类课堂活动,当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积极时,他们在平时遇到类似情况时会出手相助。
二、在学生关心爱护沟通交流中渗透德育
班上每个学生都是一种特殊的玉器,需要教师用心雕刻。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交流表达对学生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对课堂上很少举手、平时不说话的学生,要注意调查和沟通。如果他们是因为家庭困难而自卑,班主任应通过名人故事来启发和激励他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可以帮助其申请一些救助,促使他们性格开朗、充满信心。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我们会发现,受到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声音很大。下课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身影。
在制定班级规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执行班级规则,教师可以实行民主化管理,考虑每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交流和沟通中,班主任可以组织专题学习班,使学生能够独立制定规则,独立分析和评价自己,并根据班级学习情况制定课堂规则。因为班级规则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会主动执行,而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例如,班级开展日常朗诵活动,以小组的形式,每天利用早读时间读3~5首古诗,利用课前三分钟读一首古诗,这些规则由学生们共同讨论制定。学生主动执行规则,执行效果很好,且是在没有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实现的。
三、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灌输正确价值观
小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应该树立好榜样,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模仿老师的行为,就会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习惯和思想品德,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必须严格自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长期榜样。
例如,学校规定8点到校,教师应该和学生同时到达学校,甚至比学生早,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想和老师一样准时到达学校。上课前,教师应该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提前进入教室准备上课,学生会模仿你的守时。授课教师要做好课堂准备,养成良好的授前准备习惯。下课后,教师要在离开教室前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并向学生道别,学生要向老师道别,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放学后,班主任把学生送到校门前,使学生认识到分离时需要送别。在校园生活中,班主任要更加注重从学生身上收集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如:学生A发现学生B在课堂练习中扭伤了脚,当天,他主动帮助学生B回到教室。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学生A。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给他一个小的奖励,并授予他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这样的称号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的作用。
这些是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不要因为这些事很小而忽视它们,他们往往决定着成败。正是这些校园生活的细节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礼仪和道德水准。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小学班级的管理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道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好事,还要使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里,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乐趣,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