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教育理念下应对班级霸凌现象的策略

2019-05-28黄慧潘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5期
关键词:霸凌现象德育

黄慧 潘胜

“霸凌”一直是多年来广受大众关注的校园事件,一方面中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学生过早接触各种复杂的不良信息,致使校园霸凌事件愈加严重。如今,慢教育是很多专家提倡的教学理念,即减少过度追求速度和效率对学生的压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班级霸凌现象为视角,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在慢教育理念下应对班级霸凌现象的策略。

一、班级霸凌现象存在的原因

1.学生层面分析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通常被欺凌者大部分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为在群体中不被关注,缺少了人际关系的支持,这部分学生很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对于班级中的欺凌现象来说,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是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霸凌者一般具有优越感,自尊心很强,同时对个人的控制能力较弱,他们更喜欢用激进或者是暴力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也是想用一种强硬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明显的特征是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而且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2.家庭层面分析

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比较大,尤其是父母的相处方式,对孩子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建立。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班级中存在霸凌现象更多是因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受家庭环境影响难以在心理上健康发展。一些父母本身具有不良习惯,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导致他们在性格上存在缺陷。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起点,本质上说家庭是第一个教育阶段,所以引发班级霸凌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来自家庭环境。

3.教育层面分析

由于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将平日的教学重心放在了成绩上,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明显缺乏。尽管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在各个学校都有设置,但是仅是将其作为副课,重视力度很低。此外,心理健康课也在教育中有所缺失,一部分学校在课程中融入了这项内容,但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教育整体上对道德品质和心理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人格的建立和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慢教育下应对班级霸凌现象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慢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要将教学节奏放慢,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一点一滴中影响学生,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相对来说,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他们运用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弱,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分辨霸凌行为。所以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提高他们辨别霸凌行为的能力。

2.从家庭层面出发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贯穿了孩子的一生,很多时候班级霸凌现象来自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其他人友好相处,家长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首先,教师要经常性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引导他们明确教育意识,注重自己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以身作則,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对孩子采用和善开放的教养方式,当孩子遇到困难及时沟通疏解,避免出现暴力行为,为孩子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3.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霸凌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校园,在班级这一小集体中存在霸凌者和教师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方面的管理,创建德育管理体制,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并且要将德育工作有效落实,避免表面化行为。实际教学中,班级霸凌如果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伤害,教师才会进行突击德育教育,学校也会在短时间里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最终难以从本质上禁止霸凌行为。所以要将德育工作转变成一种常规性的管理,促使其发挥主动影响学生的效果。此外,学校也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具有霸凌行为的学生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积极正面的教育。在班级中经常组织“反霸凌”的宣传活动,播放一些霸凌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霸凌的危害,以正确的思想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综合来看,霸凌现象经常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包括学生自身的性格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校的忽视。要减少并且抵制班级霸凌现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共同承担责任。即在慢教育理念下,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家庭层面出发影响孩子,并且学校要重视德育管理工作,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除此之外,对于霸凌现象,社会也要给予高度关注,在立法上给予保护,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霸凌现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逆转人生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