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中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2019-05-28李红
李红
班级中的交往和人际关系具有其独特内容与形式。班级教学系统中存在着频繁的信息交流活动,是在校内外环境各种信息因素影响下进行的,以教师传输教材信息,以及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为中心的一种复杂过程。
笔者作为班主任,在践行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就班级中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做了许多实践工作。
一、班级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团结友善,互相关心和帮助的氛围中形成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共同体会学习中的快乐,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帮扶,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中找到自信。比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排斥,更能找回自尊,减少孤独和自卑感;更易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迎头赶上。相反,学生、师生间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一些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毫无吸引力,从而厌学,经常调皮捣蛋,破坏班级纪律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在学习中,被抛弃和掉队的人数会增多。温馨平等的师生交往,和谐友善的伙伴关系促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因此,师生、同伴关系的好坏,不只是影响个别学生的成绩,而会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师生间良好的沟通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
为了消除学生对我的距离感,我开始积极主动地与本班学生交往。如:余暇闲谈,私人情谊交往等;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要求、想法;征集学生好的意见;师生共同商议如何演好课本剧;如何有声有色地搞好庆祝“六一”“元旦”文艺活动等。由于我和学生的交往是平等、民主、友好的,所以学生越来越愿意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与愿望,并且常常把一些从父母那里、课外书、电视里了解到的一些有关生活和课本的知识信息与我交流,使得师生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等多種途径结合起来。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爱上我教的语文课,这些都对教学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组织集体学习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加入小组学习、讨论的环节。通过组内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等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等社会能力,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充分地把师生间、学生间良好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引入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观潮》一课写的是浙江海宁县的钱塘大潮,是“壮观天下无”的自然景观。但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他们无法直观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仅从课本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提前查询各种有关钱塘潮的资料,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给课堂教学的社会情境增添了新的内涵。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们先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同时进行组员和小组间的学习竞争。通过组内和组际间的表演读、比赛读,看谁读得有滋有味。学生情绪高昂,踊跃举手,朗读得入情入境。通过学习竞争,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及评价能力、综合能力与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了班级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人际协作等社会因素的教育潜能,形成了积极而有创造性的学习风气。
正是由于我在班级教学中注重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沟通,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态度、情感、行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习中,“被抛弃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数目大大减少。师生间的关系大为改善,奠定了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关系,学生也乐于接受班级的规范要求,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人际关系,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普遍地提高学生的,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效地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