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解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新定位

2019-05-28许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许娟

[摘 要] 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如何借助整体解读策略进行英语教学目标的新定位。

[关键词] 整体解读;阅读教学;新定位

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如果割裂了文本的整体语境,那么单词、语句都将失去意义。全语言教学理论告诫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首先树立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解读的策略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使文本的解读更加准确,更加具体。

一、让话题在整体思考中得到引入

现行使用的译林英语教材是以单元进行划分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也就是本单元的大标题。大标题是整个单元的文眼,学生在看完大标题后,就可以猜出本单元大致会讲些什么。因此,教师在引出每单元话题时,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整体思考。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4“Road Safety”的故事板块,上课伊始,教師出示了Yes与No的问答游戏,游戏中通过图片与文字呈现过马路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做出判断,接着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话题“Road Safety”,然后要求学生思考“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road safety,what comes to your minds?”,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提升。通常教师在课堂上会借助歌曲、谜语、诗歌等方式导入新的学习话题,其实呈现与话题相关的插图也是一种重要的切入方式。因为图片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调动与本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英语阅读活动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什么话题,在引入课堂教学时都应该做到准确、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考,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本质在整体理解中得到聚焦

阅读的文本是由词句构成的,但绝不是词句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关联性与一致性。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应该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的主要思想,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7“Protect the Earth”时,在通读文本之前,教师通过PPT呈现学生在略读过程中所要解读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捕捉文本的大意与关键词,学生通过略读也可以理解文本的整体框架及文本的脉络。到了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文本就显得更加严密,更具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尤其是本质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

三、让细节在整体解读中得到关注

在学生理解文本的整体结构、主旨大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具体细节的阅读。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设置问题任务,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次走进文本,以此检验学生能否准确获取信息。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依靠这种单一的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遇到不同形式的文本,就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阅读策略,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个性化的阅读,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如将文本分段进行阅读;通过主题句与关键词进行阅读等。引导学生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是一种解决细节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8“Our Dreams”时,在对文本细节进行处理时,教师并没有使用问题策略,而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对文本信息理解的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思考,学生大多可以从人物、理想、活动等方面进行概括,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楚而熟练地掌握文本的细节描述。阅读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不仅需要关注细节,尝试理解,还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形成自己的整体理解。

总而言之,有效阅读与文本解读是相辅相成的,整体解读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让话题在整体思考中得到引入,让本质在整体理解中得到聚焦,让细节在整体解读中得到关注。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