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联

2019-05-28陈金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5期
关键词:所学教学活动生活化

陈金花

[摘 要]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强调“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教学所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关键词] 生活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立足知识点与生活的关系,尝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掌握有价值的知识。

一、基于科学历史发现的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在其历史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历史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其属于过去的生活,但是其中还包含着现代无法剔除的内容。对此,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展现一些史实内容,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发展背景下更好地研究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了三个实验。单纯地演示实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的限制下是无法实现的。对此,我尝试利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将这三个生物实验通过故事性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第一个实验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蛋白质与DNA结构的发现,学生在听故事中了解推理该实验方法,并对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念占主要地位产生感性的认知。在第二个实验中,我向学生讲述了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各自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此使学生认识到转化因子是DNA。在第三个实验中,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弗伦克尔·库兰特的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故事,在该故事中学生了解到RNA也是遗传物质。学生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把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并从中汲取知识养料,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感性的认知。

二、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及应对未来工作的需求。教师立足生物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置特点,尝试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以“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创设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在北方,到了秋季,各家各户会忙着播种小麦,你们见过这种场景吗?在收割小麦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会将长势较好的麦子保存下来,留待来年做种,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一种育种方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好的种子,我们又将如何种麦子呢?这种育种方式有何特点呢?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生会结合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究,以此对育种产生感性的认知,同时也为新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埋下了伏笔。

三、基于生活案例分析的教学策略

既然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那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打破枯燥而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的限制,将与教学有关的生活内容,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往往会利用生活案例进行分析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性伴遗传”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向学生呈现了白化病、软骨发育不全、色盲、佝偻病、人类中的猫耳等生活案例。接着,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到与遗传有關的内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点拨,以此加深对遗传特点的理解。

总之,教师要立足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驱使下,自主探究,为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霞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4):127.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所学教学活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