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19-05-28祝秋艳
祝秋艳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群体120例作为参照组,对其均进行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要高于参照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尿酸≥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其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要高于血清尿酸<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02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栓形成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作为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逐渐受到了临床重视。积极分析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
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58~61周岁,平均年龄(51.34±8.16),血清尿酸≥420 umol/L患者有65例,血清尿酸<420 umol/L患者有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群体120例作为参照组,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57~63周岁,平均年龄(52.48±7.5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
D-二聚体水平检测。选择清晨对研究对象静脉血进行抽取
(5 mL),通过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尿酸进行检测;同时选择凝血酶原时间导出的纤维蛋白原法,对研究对象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选择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发,对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1]。
1.3 观察指标
分析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要高于参照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
血清尿酸≥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其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要高于血清尿酸<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我国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高尿素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增加了人们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机率[2]。作为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妇,尿酸水平提高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当人们出现高尿酸血症时,与氧代谢进行互相作用,会诱发患者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造成患者出现冠心病[3]。D-二聚体会对人体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反应,纤维蛋白原会在凝血酶因子的影响,形成一种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且会在人体的凝血系统激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引起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要高于健康群体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尿酸水平≥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其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高于血清尿酸水平<420 umol/L的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血清尿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均有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王 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45-46.
[2] 杨美玲,赵 青,蔡尚郎,等.血清尿酸对CHD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05):557-560.
[3] 戴建红.血清尿酸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6):121-12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