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国企重大风险
2019-05-28王喜灿范斐
王喜灿 范斐
【摘要】国企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关键词】国企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政治要求。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已在中央经濟工作会议连续强调八年,党的十九大也把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要做到稳,就必须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企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风险意识,坚持风险导向,加强风险管控,打好转危为机的主动战,以求真务实作风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强化国企领导人员的风险意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企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应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及时防范化解国企重大风险,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有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既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任,引领带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
提高国企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
国企要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必须坚持防范为主、化解为先,既能及时发现、果断处置各种苗头性问题和风险,又能抓住风险管控的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领域,抓住要害,精准施策,标本兼治,重点防范化解债务、金融业务、国际化经营、法律、安全稳定和环保等重大风险。
一是严控债务风险,切实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防范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控制负债率和负债规模是去杠杆的核心内容。国企要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确保现金流的安全,强化对去杠杆减负债工作的监测,将工作目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要强化投资管控,严控高负债投资,严控低效益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尤其要严防无关多元化投资、过度无序扩张的“三九医药事件”“澳柯玛事件”再次发生。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配置,严防投融资期限错配,严控短贷长投风险。
二是加强金融业务风险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金融业务运行监测和压力测试,集团公司与金融子企业要有风险隔离,对证券、期货、信托、基金等各金融业务要做到风险隔离。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严防“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的再次发生。加强对外担保、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内保外贷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通过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贸易将资金转贷出去,严防“中铁物资融资贸易案”“南方航空委托理财案”的再次发生。建立国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自查自纠活动,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严控国际化经营风险,确保境外资产保值增值。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企国际化经营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科学清晰的国际化战略,规范有序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健全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强化境外项目管理,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企业间沟通协作和企业内部业务统筹,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增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意识,严格落实《关于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提升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水平,严防美国制裁中兴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保密意识,完善反舞弊机制,严防“力拓间谍门”事件。
四是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国企要积极推进依法治企步伐,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增强合规意识,加快建立切实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法律审核嵌入管理流程。强化对规章制度、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的合规审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要求;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细化各层级决策事项和权限,加强对决策事项的合规论证把关,保障决策依法合规。注重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增强国企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注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与法律纠纷风险控制。
五是严控安全环保风险,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环保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全员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培训,把培训教育作为长期性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做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全员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健全国企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风险防控需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国企要完善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重点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国企必须有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定期进行风险研判,认真进行风险排查,细致识别风险源。风险研判要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市场特征、企业经营特点等,要客观、辩证,坚持实事求是。风险研判要重视风险规律,重视专家经验,科学选择风险指标,强化定性定量分析,并及时发布风险信息预警。
二是建立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国企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科学进行风险分类,细致进行具体风险辨识,认真评估每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大的风险是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要高度重视高损失高频率风险和高损失低频率风险。要高度重视重大事件、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科学进行决策风险的辨识、分析和评价,并及时把风险评估报告反馈给决策管理层。
三是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国企风险管控体系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理部门、公司管理层的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各层级之间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进行风险源自查,出现风险控制缺陷要及时整改,发生风险事件要及时报告;风险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生产经营单位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风险分析研判,适时开展风险评估,优化管控措施,督促风险管控缺陷整改,维护风险管理系统正常运转。
四是建立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国企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地依赖于责任体系,风险事故基本都是责任事故,没有了员工的责任心,风险管理体系就是空中楼阁。风险防控既要高度重视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又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责任。要健全风险防控责任制,完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加强责任制落实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从而确保风险管理真正落地落实,最终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长期健康有效运行。
行稳方能致远。国企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培育先进的风险文化,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国企的领导干部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始终扛在肩上,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新华网,2019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