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05-28周文华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师产教双师型

周文华

“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突显“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地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原则

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确保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达到良好效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确保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2.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教师要成为学生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示范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发展为本。教师应努力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发展,综合素养提升的专业发展,自我学习研究的专业发展。

4.全面协调可持续。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中应特别突出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举措

1.师德养成重实效。

学校应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可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也应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滲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

2.内培外引促提升。

(1)更新人才理念,改变引进渠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根据精神,学校应从行业或企业引进具有职业岗位经验、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能手。

(2)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学校应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队伍。一是每年投入经费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外出培训,针对专业发展提升学历,针对岗位需求参加培训。二是选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学校和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访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教师能开展专业建设,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参与课程内容的遴选,进行课程设计和学情分析,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实施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顶岗实践基地作为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与合作企业做好具体规划,落实顶岗实践的技术性工作岗位,合理安排技术能手或技能大师专人指导。四是合作企业参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青蓝工程,开展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学校专业课教师作为工作室的成员参与实践,提升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五是新进专业课教师的前期培训。完成招聘程序确定的新进专业课教师必须先到执教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实践,在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开展不少于三个月的岗位实践,能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经企业考核后方可担任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3)全面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教学能手”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提高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加大教师技术应用和成果的推广,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4)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师资共同体。与高等学校、相关企业共建共享师资,实现学校与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双向挂职和兼职。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库,保证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带动作用,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引企入教”,与开设专业对应的行业和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要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行业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合作企业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三、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制度的保障和导向对提升教师能力很关键。校企共同建立保障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度,应该充分体现制度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的制度一定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制度的执行。

比如,在促进教师从“教学科研型”向“双师型”转变时,学校应当配套建立起健全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完成自我转变,并为教师的转变保驾护航。学校还可与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确保“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与企业兼职教师进学校授课时,享受同工同酬制度,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构建好制度后,还要确保制度的严肃性。这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监督和评价机制,从而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益。

(作者单位: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双师产教双师型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