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与教室建设探究

2019-05-28董君枫康健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室文献

王 旭 董君枫* 黄 松 王 磊 康健明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概念最早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霍华德·巴罗斯[1]提出,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2]。PBL的概念指出,医学教育不仅研究疾病的生物学过程,也要研究疾病与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环境因素和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且能够终生进行自觉学习的人。

教室是教学最基本场所,是教师授课和学生上课的主要地点,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设施。随着PBL教学模式愈来愈多地应用到教学活动,探索PBL教室建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提高医学生处理案例的执行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PBL教学模式特点,结合新媒体技术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构建PBL教室,为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基础。

1 新媒体与PBL的发展与现状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3]。如何定义新媒体,从技术、内涵及传播等不同方面众说纷纭[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4大传统意义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不能局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6]。人们必须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探索世界,学会如何连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推出了21世纪教育4大支柱理念: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4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7]。PBL方法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活动尤其是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占据日趋重要的地位。

目前,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在高等医学院校较普遍实施,被誉为国外教学改革浪潮中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国内最早是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原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于1986年所开展,近年来,国内开展PBL教学的医学院校逐渐增多,如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实验课程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良好效果[8-11]。PBL教学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

2 PBL教学模式

在中国知网中以“PBL”为检索词,得出1997年至今的文献收录情况,2007年仅有不到400篇文献,2017年共收录相关文献1733篇,显示近10年PBL教学模式关注程度明显提升,应用范围明显扩大,重视程度明显提高。1997-2017年中国知网PBL文献收录量如图1所示。

图1 1997-2017年中国知网PBL文献收录量曲线图

2.1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的形式,结合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加深和巩固学到的知识,强调教师是教学模式中的主导。PBL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问题导向,获取和综合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借助“真实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形式,积极、自主和合作地学习,寻找和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2.2 PBL教学步骤

典型的PBL教学模式包括7个步骤[2]:①对不明确术语和概念的定义进行澄清并达成一致;②定义问题,商定哪些现象需要解释;③分析现象的组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给出建议的解释和工作假设;④工作假设中讨论和评估并商定可能的解释;⑤生成并优化学习目标;⑥在下次课程之前研究这些目标;⑦在第2次课程中进行报告,综合对现象的全面解释,并将新获得的信息重新应用到问题中。

2.3 PBL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蓝本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教学中呈现患者状况,学生找出问题所在,通过查找资料和探讨病例,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新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提供了医者的职业情景,突破了基础与临床的分界线,能在课堂中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可终生受益于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

3 PBL教室建设构建

基于PBL教学模式特点,以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建设针对PBL教学的专用教室,可以更好地支撑教学,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平台。

3.1 文献调研

当前许多P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按照教学安排的课程计划和步骤进行,只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加入了教师指导下的讨论环节,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效果不明显[12-14]。目前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新型PBL学习环境中,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支持平台,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更好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学习模式。

近年来,虽然PBL的文献逐渐增多,但多是教学模式的探讨、课程设计和评价,PBL教室建设内容文献很少。中国知网中,以“PBL”和“教室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文献321条,经过筛选甄别,内容为教室建设的相关文献仅5~6篇。显现PBL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但教室建设文献凤毛麟角,反映PBL教室的建设,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和做法。

3.2 PBL教室建设构建

通过对PBL教学需求调研,在建设PBL教室过程中,针对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特点,搭建了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技术支持平台。以新媒体技术支持平台为载体,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应用移动终端和互动设备以及投射系统,加入音视频设备和远程交流等设备,实现了基于新媒体技术的PBL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

PBL教室主要由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教师端系统、学生端系统、录播系统以及各种展示和交互设备构成,各系统通过网络路由模块接入局域网内。教师端和学生端内容可通过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推送至大屏幕显示,每个终端可作为主控分发资料,也可作为受控接收广播,同时可以接入服务器获取资源。PBL教室除联网获取资源外,系统中具有相当数量的本地资源,主要由实施PBL教学的各学院提供并更新维护。

3.3 PBL教室建设应用

教学过程中,通过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建立虚拟情境下的医学PBL教室。通过虚拟技术模拟医学教学中常见或罕见的、疑难或特殊的真实问题情境,满足医学案例真实复杂的特点。教学中,不断丰富适用于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中不同课程的教学资源,满足医学课程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组建跨越地域界限的网络学习小组,使多元化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目前,学校共建PBL教室7间,每间教室面积50~80 m2,可容纳20~40名学生同时学习,并可进行日常课程录像。学校开设PBL课程的专业有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听力学等,开展的课程有“成人护理学”“病人心理学”“生物化学”“伤寒论”“温病学”“中药学”以及多门专业的10余门个性化课程。

4 结语

21世纪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显著,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要素改观不大[15]。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变知识中心为能力素质中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以及变讲授中心为学习中心,这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人的参与和实践才能实现。PBL能促进学生构建宽厚灵活的知识基础,能充分使师生、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16]。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教室文献
“313”教室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