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本人在高新区
2019-05-28丁云
记者 丁云
1993年分深秋,是藤原信光第一次访问苏州,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苏州,有因唐诗而结识的寒山寺,有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以及丝绸等众多让日本人感到怀旧的东西。自那以后25年的一大半时间,后被任命为苏州日本电波董事长、总经理的他都在苏州度过。
苏州的文化、习惯等人文环境与日本较为接近,是令大部分日本人很快适应的原因之一。通常,日本人到海外最关心几个方面,餐饮、居住、出行、医疗,带家庭的可能还要附加一项,教育。如果都能够满足要求,他们通常会喜欢这个地方。日常在苏州高新区,工作以外他们去淮海路商业街吃饭,“有整条街的日料店可供选择”;身体不舒服时就去日本人诊所看病;作为外籍人士,寓所内可以收看日本的电视节目。
由于平时紧张的伏案工作,他们大多在周末选择多动多走。苏州松下半导体的总经理松岛博赴任苏州不到3年,工厂长星秋男到任1年半。松岛博坐着地铁或公交车畅游苏州。星秋男则去打羽毛球,或者走路,路线就从住处到泉屋百货,顺便购物。而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奥田孝之,今年来苏州第7年,非常乐天、开朗,很能融入当地环境。他办理了苏州的公共自行车卡,骑车去太湖边游玩。原本就对庭院感兴趣的苏州日本人学校副校长中岛浩良,去年办了一张园林卡,逛遍了苏州各个大小园林。
走在苏州高新区,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交通便捷、商业繁荣、生态和谐并且宜居的地方。这里有便利的轨道交通、热闹的商圈、安静美丽的学校、现代化的图书馆、气派的国际医院和生意火爆的日料一条街,充满了现代宜居的生活气息。
这里有着约3000名日本人工作、生活。为了促进日资企业的发展,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苏州高新区建起了日本人学校、引进日资银行、日资商场、针对日本人的诊所、派驻日本东京的苏州高新区日本办事处和完善着日本料理店聚集的日本人商业街的建设。
除了语言问题,大部分在苏日本人都说,“这样的生活与日本国内也基本别无二致了。”
苏州泉屋百货:我们并非单纯追求高级感,更希望受居民喜爱
苏州的泉屋百货,是新派驻来的日籍人士被介绍周围环境时,一定会提及的,除了购物消费便利性,亲近感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在异国的陌生感。
苏州泉屋百货是一家由高级百货和精品超市组成的日资百货企业,日籍顾客占消费群的5%。除了日常商品,泉屋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特别服务,比如日本人学校孩子使用的特制校服、笔记本等,“可能在别的地方买不到,我们根据了解,提前备好了相应商品。”
对日本人而言,这是原汁原味的服务。“但是,”总经理奥田孝之说,“我们的主要客人是中国人。”泉屋更多地针对对日本有所了解,去日本旅行过,对日本感兴趣的中国籍顾客,提供日式服务和日式商品。
泉屋最受欢迎的商品是一种卡乐比麦片和高品质的牛肉。总经理奥田说,中产阶层家庭是主要目标客户群,“我们并非单纯追求高级感,更希望提供安全安心的商品,舒适快乐的购物环境,被本地居民所喜爱。”
由于实行会员制,泉屋目前有会员约6万人。经调查发现,新商品和新店铺更受欢迎,超市部门定期不断引进新商品,百货部门也以每年约20%的更新率撤换店铺,保证持续的新鲜感。奥田孝之说,实际上苏州泉屋对品质的管控严格程度,已超越了日本本部。
中国电商发展速度极快,对于任何一家的百货企业而言,都是巨大挑战。奥田孝之说,日本的配送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商品销售仍以实体为主。他认为网上购物和实体店消费仍有很大区别,“光靠电脑和手机上的图片购物,无法体会到在实体店铺看实物亲自挑选的贴心、愉悦,后者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泉屋的传统之一,就是“察言观色”,观察、确认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是否舒适、快乐。这也是苏州泉屋在全体员工内部彻底灌输的理念,“更大程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从现场用心待客和数据分析辅助两方面来提升的。”因此,打招呼,尤其每天早晨的开店问候至关重要。每月对店铺员工培训,提升待客态度与服务品质,要鼓励全体员工做到“让来店顾客能凭自己的五官感受到泉屋的美好氛围”。一个更加安全安心、更加舒适快乐的购物环境,以及提供视觉新鲜的食品超市、身心愉悦的服装试穿感受等,都是电商无法实现的购物体验。
作为从苏州高新区发展起步的高人气商场,苏州泉屋近年来也走出了“多店铺发展”的发展升级之路。继2018年苏州泉屋二号店在苏州工业园区开业后,到2019年秋天,三号店将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登场。
总经理奥田孝之说,“提供安全安心的商品,舒适快乐的购物环境”的经营理念在实际中实现起来并非易事,但这是让苏州泉屋走向多店铺发展,且有信心定会成为让顾客喜爱店铺的基石。
森茂诊所:做好病前健康管理,我们提高日本人在苏生活质量
在苏日本人,如果有个小感小冒或觉得身体异样,首选森茂诊所。诊所建立初衷,就是改善日本人在苏州高新区的投资环境,为日本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成立13年,这个占地300多平方米诊所已颇具规模,设有内科、儿科、妇科及中医科。
森茂将日本的医疗模式完整带到了苏州。简单而言,首先就医语言是日语。其次诊察方式也根据日本人的就医习惯。就医时诊察室内只有3人,1名患者、1名医生,及1名护士。再者,日本人诊疗通常先看病后付费。诊所通用日本医保,收费受日本保险公司认可,患者就医后即刻就可得到偿付。日本诊所的配药稍显不同,医生按天数给药,给药时间较短,比如服务3天,一天3次,9次用药就以纸袋装药,写明服用方式。有时加以醒目颜色提醒患者。诊所内所有医疗设备也自日本原装进口,带来的便捷是患者在苏州的所有检查数据、报告均与日本国内通用。
诊所患者通常以一般的季节性疾病和“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居多。每年也会接触到一两例突发脑梗、心梗患者,遇到此类急救状况,患者会被迅速送往本地合作医院紧急医疗。而一般手术,“毕竟日本和中国距离不太远,”诊所总经理翟俊明说,患者通常选择回国再做更精密的检查后在日本当地医院手术。
受到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医务官的指导,诊所也为在苏日本人做一些类似国民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方面的宣讲、预防工作,如谨防流感疫情的个人措施,肝炎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等,每月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遇到冬季流感盛行,领事馆就会联系我们,询问有没有状况,有没有充足的药品。”
翟俊明介绍,“特别是食物,与日本本国较为清淡的饮食相比,苏州地区的饮食还是略显油腻,针对‘三高’疾病,我们也定期从日本国内邀请营养师做指导。”诊所的儿科,还担任了苏州日本人学校的校医顾问,协助学校建立医疗预防系统。
诊所在周一到周五8∶00-18∶30提供全天服务,周六服务半天。而在非服务时间内遇到突发状况,病人偶尔也通过拨打手机或微信联系诊所医生,尤其儿科医生,有时在凌晨指导家长通过手头存药、特别护理等方法缓解孩子病情。诊所现有规模已相当于日本的一个社区诊所。受苏州区的日本人数量限制,目前每月的接诊量约在1000人次左右,仅相当于日本社区诊所常规月接诊量的1/10,相对应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质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以健康管理为主。在发病前做好健康管理,以此提高苏州区的日本人生活质量,同时不忘使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心、安全的医疗服务。”
苏州日本人学校:我们的学生成绩远超日本国内平均水平
对日本家长来说,教育也是一件颇为费心的事。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长良直曾带着孩子在苏州工作,儿子在苏州日本人学校学习数年,“很好地解决了教育上的后顾之忧。”
苏州日本人学校2005年由苏州日商俱乐部设立,是得到中日两国教育部门认可的九年制学校。学校硬件设施由苏州政府投建,租借给日方使用,可以容纳学生750名;软件教学则由日本政府援助,使用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教材,日常教学以日语为主,现有36名日籍老师,80%文部科学省派遣,20%由学校限定采用。学生就读时间长则读满9年,短则不到半年,通常在校时间3年,现有学生337名,小学每个学年有2个班级,初中是1个班级,每个班级不超过30名学生,由1名主教学教师与1名辅助教师负责。
周一到周五,学生们每天有6节课。早上7∶50-8∶05是上学时间,有时校长还会带着学校吉祥物JASPER在校门口迎接。8∶15-8∶30是读书时间。校藏16000多册日语书籍供学生每天早上进行10分钟阅读。这学期,学生们也可以选择去操场做体能锻炼。8∶30-8∶40相当于早会时间,老师们会带领学生们学习学校规章制度,讲授注意事项。
副校长中岛浩良说,在阅读方面,学生家长参与很多。每月一次的读书会,由家长们组团到各班给孩子们读书,有时还会采用歌剧表演的形式。学校图书有损坏,也是家长们定期来修复的。学校会邀请日本知名人士到校演讲。比如近期就请来优秀的跳绳教师、去过南极的教授等,这些讲演对学生们的影响很大。
午餐时间是12:35-13∶00,从13∶00-13∶20的20分钟是午休时间,之后是打扫卫生时间。因为校内所有地方,尤其室内几乎都可穿袜行走,因此对清洁要求很高。“比如抹布不可以胡乱擦拭,打扫也有打扫的窍门。”周一和周四放学后还有兴趣班,既有运动类,也有文化类。
社会课时,学校会组织学生们参观工厂、酒店、菜场、消防、垃圾处理厂等。有时也让他们自己买票坐地铁。每次户外学习,学生们在脖子上挂一个本子,随时记录,回校后再做总结。学校的菜园地里栽种着不同蔬菜,学生们自己种,自己收,自己分享。课上也会教授各种情况下如何自救,比如穿着外衣掉到了水里。每年还有6次避难演习,包括火灾、地震、水灾等。
副校长介绍,日本国内也有英语、汉语的考级。学校也设立中英文课。汉语课不单学习汉字,还唱中国歌曲、做中国游戏、学习中国文化、与当地的友好学校展开交流活动等,会请中国教师教剪纸、水墨画、刺绣、书法、武术、制作脸谱等。
学校每年的活动丰富多样,新学年有新生入学欢迎会,六月举办运动会,期中有书法展,学年末有毕业典礼。修学旅行时,不同年级去不同的地方,比如初中三年纪就去了西安和敦煌。
学校校长、副校长的教龄都超过了30年。中岛浩良看来,苏州日本人学校与日本国内仅有的些微区别,比如小学与初中设置在了一起,但衔接更好;有限定教学内容的英语和汉语课程;学校走廊更宽达6米以上,即便下雨天也能舒适活动。家长可能最初有些不适应,因为日本的学校提供午餐,而苏州的学生们得自己带便当。
在日本,家长很重视这九年的教育,约有一半家长带孩子参加课外辅导。中岛浩良介绍,在苏州其实也有辅导日本孩子的私塾。但因为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就比日本国内教育水平高很多,学生们参加日本全国统一考试中的分数远超全国平均分,“已完全可以满足日本人在苏州的教育需求。”
长良直作为家长,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学校日常教学水平过硬外,被派遣到苏州的日籍员工绝大部分为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研发人员,这些父母无论学历、能力本身都很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足够,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学生们在初三毕业后回到日本,依照现行制度,海外学校毕业生通过另外的考试就读高中,也有极个别学生到上海就读国际学校。但海外经历给孩子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大、很好的影响,视野变得更开放、更宽广,朋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