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也需要“生长”

2019-05-28陈禾编辑秀婷设计庞婕

妈妈宝宝 2019年4期
关键词:亲子智慧生长

文/陈禾 编辑/秀婷 设计/庞婕

陈禾教授

经历/亲子教育专家、应用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顾问、陈禾亲子教育研究室主任。

能够把掌握了的知识灵活地运用来解决各种问题,在运用中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做法,每次解决了一个难题,就获得一次经验。把经验积累,形成的就是智慧。所以智慧的获取来自行之有效的处事经验,这个“经验库”,越来越丰实,正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必然结果。

那么问题就来了。解决一个问题才获得一次提升智慧的机会,那智慧的增长岂非陷于被动?怎么加速智慧的积累?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是有方法的。

认知与思考是获取智慧的门径

任何时候,当你和别人交谈、或读一本书、或听一个讲座、或看电视新闻、或看着孩子们玩游戏做活动,总会有一句话或一个行为触动你的关注,这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怎么捕捉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来增进智慧呢?这里介绍一个容易上手的方式:

① 准备一本记事本,最好是容易携带的,随时都能够用来记录或书写;

② 当某个行为、某句话引起你的注意的时候,立即写下来,不多写,就一句话,这样就不会有难于下笔的感觉;

③ 每天总有一小段个人的时间,例如临睡前,拿出记事本翻阅,看着你记录的话想一想,这说得对不对?不对不合理,就用笔划去。合理的,可不可行?结合本身的能力、环境条件、孩子的特点,反复思索,最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写几句就几句,不必贪多。

这就是说,你的笔记本每天都可能写下像这样的句子:

● 今天我们玩什么?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 你看看这是什么?

● 你想去哪儿玩?

● 来,看看这个好不好玩?

● 爱是双方情感交流时的感受。

● 教育孩子,千万别只想着种瓜得瓜。

● 打骂式管教的祸害是因为先否定孩子,堵塞了教育的通道。

不必去计较排列的次序,总之是有什么就写什么。每一句之间可以空几行,这样在翻阅、思考时想写什么,就有足够的地方可写。

智慧需要内化过程:思考、修正、记录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阅读亲子书似乎已经学习了许多东西,可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仿佛什么也没学过一样。这是为什么?由于在阅读的时候,所有的资讯虽然过目,虽然读懂了,但缺乏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依然是知识,没有形成智慧。

我特别强调冷静下来的时候翻阅,这时候你没有目的,不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干扰,面对着一句话,可以很自然地展开你的思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这样的思考有层次、有条理,有广度,也有深度。在最后写下心得的时候,你已经理清了这个“教条”的脉络。这个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引起你注意的一句话只是菜市场中的“食材”,你选购回来,经过处理、烹调,成为美味,然后慢慢咀嚼吞咽,消化之后把营养吸收,化为能量。这“能量”就是智慧。

因此,你的记事本里一句一句独立的话,就会变成了这样:

●【今天我们玩什么?】陪伴孩子,如何加强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关注点?每天早上先和孩子来个对话:“说一说,今天我们玩什么?”别小看这个互动环节:我们,意味着大家平等,只是玩伴,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出主意,活动内容与方式方法,都是孩子喜欢而乐意做的。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你才可以脸对脸,用眼睛和孩子对话。这不只是让孩子在没有压力下能够放松情绪与你交流,也让你立刻感受到你的谈话对象是个和你骨肉相连、情感相融的亲人,你的情绪会变得平稳,耐心有了,智慧随着而来。蹲下很难吗?不难,那就今天开始,养成习惯。

●【你看看这是什么?】孩子的观察力与认知水平直接相关,互为因果。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去观察事物,在观察中发现新奇,产生关注点,这就有了探索认知的活动。探索认知的意义在过程,你直接把答案说完,认知活动随即终止,孩子就没法获得亲自体验,因此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才是陪伴之道。

●【来,看看这个好不好玩?】会玩的父母,才能培育出聪明而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但玩不能是“我教你怎么玩”,而是引导孩子一同玩起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乐趣,再改进玩的技巧和玩的花样。有创意地玩,可玩的物品无所不在,大自然就是一个玩具库,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去发现玩具。

●【爱是双方情感交流时的感受。】曾经上过一堂“爱要大声说”的家长课,老师还安排现场操练,让家长大声喊出“孩子,妈妈爱你!”我茫然。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吗?从孩子出生时抱着,亲子双眼互视互相传达爱意开始,爱就不是“口头语言”,没有回馈,不能完成爱的传达,回馈是心的感受。

●【教育孩子,千万别只想着种瓜得瓜。】受到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一般家长都习惯于针对孩子的行为直接进行管教。管是遏制其非,教则植入我是,结局如何?“打也打了,道理也说了,就是不改。”当然不会改。不从基本能力的培养着手,种子再好,没有适合生长的土壤,幼苗怎能长大并开花结果?

●【家长无论多忙,都要积极地正面地回应孩子的需要。】孩子喊妈妈的时候,你回答“好呀,妈妈就来!”或“不行,妈妈忙着呢!”同样是回应,孩子的感受两极。你回应了,一时走不开,可以再补充,不中断与孩子的链接,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关注,也就能够耐心等待。相反,一句不行,孩子心就冷了。

●【孩子都是喜欢听父母讲道理的,问题在你怎样讲?】片面地说孩子不愿意听道理或听不懂道理是欠缺智慧。讲道理必须做到:①不啰嗦,说得简单、具体,能联系生活;②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着重情感的交流,在孩子面前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庭审的法官;③先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能力再讲新要求。

●【父母的自我觉醒,比多读育儿书或专家指导更为重要。】觉醒,是心智成熟的表现。在这里说的是家长充分理解并接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可行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孩子成长,在面对任何教养问题时,都能直觉地感知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致张皇失措或盲目跟从。这是智慧之源。

●【沟通的秘诀就是让孩子相信:你在听他说,你会相信他说的话。】在埋怨和孩子无法沟通时,是否注意到你早就关闭了沟通的大门?在指责孩子不听话不合作时,你是否察觉到正是你不听他说,不和他合作来解决问题?沟通必须是双向的。没有沟通过程,摆出了不信任孩子的姿态,孩子自然不听话。

●【只要你相信孩子会改变,他就会改变。】父母怎么评价,孩子都会很敏感,“怎么说你都改不了”、“怎么教你都学不会”,这类话的杀伤力无与伦比。孩子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不相信我”!于是他就失去了自信。相反,当你说“真好,宝宝今天让玩具排队了”,他明天肯定会做得更好。

上述各条只是举例,没有一定的标准,长短随意,写感想或写操作步骤都可以,不要给自己压力,才能够每天进行下去。

我相信妈妈们只要坚持半年,就会发现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自信。

猜你喜欢

亲子智慧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