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涛:虽无大成,也有小筑

2019-05-28李梦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大武汉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江滩李涛小木屋

记者 李梦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军运会沙排场馆及青山江滩公园凭借出色的“颜值”和“实力”圈粉无数。

青山江滩是武汉市首个“江、滩、城”三位一体的生态江滩,起于罗家港,止于武丰闸,长7.5公里。青山江滩建设不仅吸取了10多年来武汉历次江滩改造的经验,更借鉴了现代滨江、河流堤防景观建设设计理念,让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实现无缝对接、自然融合。2017年12月6日,青山江滩项目从全球17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成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项目。这一切,离不开青山江滩改造工程景观设计负责人李涛及其UAO设计团队的付出和努力。

2005年,建筑师李涛和梁海峪联合创立了UAO瑞拓设计,UAO想表达的意思是:Ur-Architecture Original,设计的趣味指向摆脱单一的建筑师思维,力推将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一体化考虑的原创精神,提出“大景观+微建筑+一体化”三相结合的研究主题。

事务所创办之初,李涛、梁海峪没有选择“高大上”的办公环境,而是将办公室设在公司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尺度巨大的江滩公园中的一个小小的管理用房里,这一做法暗合了UAO“大景观,微建筑”的设计理念,也令到访者印象深刻。

李涛回忆,青山江滩改造设计是一个陪伴了他与团队整整十年的项目,在他看来,“现代城市景观空间整合过程中,要将城市空间缝合起来,以显示城市滨水区整体景观空间的特色和人文内涵;整个青山江滩的滨水景观设计就从‘缝合’开始。”

“会呼吸”的江滩

被誉为武汉“最美”“最亲水”“最洋气”的青山江滩,历经4年改造,于2017年6月1日,全面建成对外开放。2039亩滩地公园、透水铺装率60%、总绿化率超80%、绿化每年增加碳汇量723.8吨、释放氧约2400吨……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打造武汉面积最大、“会呼吸”江滩的智慧与匠心。

如今,人们从二七长江大桥俯瞰整个青山江滩,可以发现,“堤”已不存在,只有一列长长的小山丘式的缓坡存在于水和城市之间,整个缓坡被浑然一体的绿化植被覆盖,仿佛一个缓坡式大公园。李涛介绍,青山江滩在武汉市首创缓坡式堤防,打破了传统堤防人水相亲的阻隔。设计在堤身内部“植入”高10余米、厚0.6米的混凝土防渗墙,确保防洪安全,并将原有工程式等坡比的土堤改造成生态大缓坡的形式,形成坡度平缓又有高低起伏变化的缓坡式景观,将城市与水岸自然的衔接缝补起来。市民可直接步行上堤,站在堤顶透过绿化间预留出的观江通廊,一览长江美景。

在青山江滩一期用地内,UAO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了低洼式的生态草溪,利用生态草溪收集雨水。草溪不设置防水池底,池底散置卵石透水性好,草溪周边以花镜的形式种植喜水、耐水或水陆两生植物,将草溪雨水进行净化、沉淀和渗透,并能保蓄一定的雨水,再设置溢流管再与市政管网相连。

在青山江滩内,除了保留的一些厂房和码头建筑,仍需要新建一些服务建筑(公共厕所、监控室、服务用房等)。为了减少建筑对滨水大景观的突兀影响,UAO设计确定了以下几个原则:入地、分散化、就地改造、与植物造景充分结合。

分散化处理的代表是场地内水杉林中的小木屋,功能为茶室:在行列式的水杉林中,随机穿插同一模数母题的小木屋,小木屋处于加高的平台栈桥之上。小木屋以4米乘4米为基本模数,刚好容纳在6米间距的水杉林带之中。木屋的颜色选取和水杉树皮颜色相近,最终它消隐在水杉林中。杉树林外的大片紫穗狼尾草、细叶芒,花叶芒,美女樱等更是衬托了小木屋的自然生态。

李涛反复强调,“生态缝补”不仅是对局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恢复,更是对市民亲水活动的吸引和恢复,正因为如此,UAO秉持开放式设计理念,除在园林路、建一路、三弓路等处设置大门外,堤身每隔50米至100米均开放无障碍小径,方便市民随时与江滩“亲密接触”。此外,在青山江滩二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市民的参与性,更多新的设计亮点一一出现,如儿童乐园、亲水台阶、无边界泳池,婚礼大草坪和小教堂……李涛说,“将更多的市民吸引到江边,并与植物、动物和谐地共处,是我们设计者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建筑是自然的容器

在设计青山江滩小木屋时,李涛给自己的建筑追求新造了一个词:植物建筑学。也仿佛在那时,他发现自己爱上了景观和建筑的结合,之后不断通过公园景观内的小建筑实现自我建造的梦想,并将景观视角引入建筑实践,又把建筑手法套在景观框架上,让建筑与景观和谐共生,建筑随着植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李涛把自己的作品归类为:素材、自然、身体构筑成的建筑。

2017年,在改造孝感孝昌澴河边的公厕时,李涛和团队把景观和建筑放在一起来构思,“我们希望把自然条件,直观上是说把树放在第一位,环厕有天空,以此来表达景观建筑是容器、是载体,与自然是共生的关系。”

两个公厕项目位于湖北孝昌澴河边,场地所在地花园镇为了举办龙舟节大赛,要对场地现有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包括新建广场、栈道、公厕、码头平台等。现场多年生的松树,密集高大,场地原来有一个农村常见的简易旱厕,卫生状况堪忧。李涛在构思初期,将保留松树成为第一选择,根据实测的场地树木布置位置,设计了两个大小不同半径的环形建筑,巧妙的绕开了所有的松树。这贴合李涛一直坚持的“建筑和景观一体化”的实践理念:在这个项目中,建筑与植物的相互交融,使得建筑仿佛本身存在于场地很多年;而建筑成为松树的容器一般的载体,松树林将建筑包围,这是以景观师的思维模式在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如同植物放大的容器,将植物等自然要素放在建筑等人工要素的前面。

流浪瞄坞是李涛设计的最小建筑,建筑面积仅有0.36平米,建筑由外壳、内胆、盖子、猫食碗四个部分组成,组装起来也十分简单,将内胆套进外壳,将盖子盖在内胆上,在内外胆之间填土,种花,放上猫食碗,置于室外,即可让流浪猫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该作品被李涛视为以建筑基本手法来解决猫主子的问题,建筑又能很好地与环境融合。该作品最终荣获猫宅设计大赛一等奖。

设计不要做自然的旁观者,更不能做自然的入侵者,而要做自然的膜拜者——这是UAO提出的“大景观+微建筑+一体化”概念的本源出发点。李涛认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设计比拼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世界观,也可以说是“眼界决定了境界”。“设计如同种一棵树,树有生命,建筑也有,每个场地总有最适应的一个设计,把最适合的时间和建筑交给场地,让它们自己去弥合;你爱这棵树,爱这个建筑,爱这个场地,那么它们也会回报你更多的爱。是的,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不只是树,还有房子,更有项目所有参与者对它的爱。”

猜你喜欢

江滩李涛小木屋
赞江滩芦花
李涛:在文物修复世界里另辟蹊径
《草原上的小木屋》——拓荒者的奇妙之旅
美丽的小木屋
作品赏析
金沙江的低处
“牛嫂”驭夫
国庆之夜的江滩
交友小木屋
红红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