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
2019-05-27陈颖
摘 要:“续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弥补外语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本族语者缺失问题,而外教口语课教学则是为学生“续说”学习外语提供了最佳场所和机会。但是基于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课的教学效果研究,笔者发现,在外教口语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续理论”视域下的外教口語课应当如何优化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续理论;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
“续理论”是王初明基于互动协同模式的研究,在提出“读后续写”的教学方式后,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反复凝练后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王初明认为,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续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Pickering和Garrod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他们认为协同可以促进人际对话的顺利进行。在交互的过程中,话语人协调情景模式,达到语言协同,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2004)。
“续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弥补外语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本族语者缺失问题。因为基于互动拉平效应,与本族语者进行直接对话是学习外语最地道发音和语言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在很多外语类院校,大部分的口语课都是由外教承担的,如此一来便也弥补了课堂中本语者缺失的问题。那么基于续理论的外教口语课堂,是不是真的就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应用型院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的研究中发现,外教口语课堂效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外教口音较重,带有浓重的自我情绪,师生交流不够,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因材施教,考核评价标准不一等(2019)。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佐证了我的疑虑,在部分高校中,基于“续理论”所提出的口语课堂美好期许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实现。笔者认为,若能够以续理论为指导来改善外教口语课教学模式将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口语课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续说”应基于本族语者(Native Speaker)的“视听”
口语课堂是实现“视听续说”,学习运用外语的最佳场所。所以在高校中,由外教担任教学的口语课堂已十分常见,但是“续说”效果却差强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族语者缺失的现象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在外籍教师队伍建设中,虽然在本族语者全面普及上难免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在教学资质考核上却不能因此降低要求。在部分应用型高校中,尤其是语言类应用型院校,由于外教需求量较大,难以满足全部口语课堂由本族语者担任教学的要求,于是招聘了部分非本族语者的外籍教师。而在这类教师中则出现了最常见的口音和表达不地道的问题。当然这里笔者并不否认,即便不是本族语者的外籍教师们也已具备了基本的师资要求,他们可以流利地用英语授课,对英语这门语言文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英语研究和教学水平都十分优秀。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外教不地道的口音和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续说”效果,造成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问题。比如由于听不懂,学生便缺少了“续说”过程中的协同情境,导致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其次“续说”的过程也是学生模仿话语人不断趋于“协同”的过程,包括话语人的语言结构协同,词汇表达协同,肢体语言协同和语音语调协同等。不同于其他外语类课程,口语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实现目标语的交流互动。但是如果在主导课堂听说的外教身上都无法实现地道“续说”,那么基于续理论所提出的口语课堂效果的美好期许不就是纸上谈兵,言之凿凿了吗?
二、学生的“续说”应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听”
口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课堂上实现的跨文化交际。在外教口语课的“视听续说”互动中,学生的“续说”效果往往没有“续理论”所期待的那么美好。“续说”的过程是“视听-理解-协同-交流”的过程,但是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最关键的“理解”这一环节出现问题。由于缺乏对“续说”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在互动协同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误解和失语。例如在话题“keep up with the Joneses”讨论中,如果学生不知道Joneses指的是“邻居”,“keep up with the Joneses”寓意邻居间相互攀比的现象,那么在“视听”完外教的陈述或提示后,学生仍会深陷不理解,没话说,不自信,怕说错的尴尬境地。其次,鉴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对邻里关系的认识上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观众往往难以理解美剧中常见一个情节:突然因为一点小事,邻居报了警,然后自己被警察教育了一顿。如果想要在外教口语课堂上达到最佳的“视听续说”效果,外教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授课程学生所在文化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在互动协同中不断根据对话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水平来调节语言表达,语句结构和语音语调,实现科学的难易转换和情绪变化,减少在口语互动协同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及语言障碍。同时学生也应该为顺利的“跨文化交际”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强自主学习,课前做好背景知识的了解,以便达到最好的“视听续说”效果。
三、学生的“续说”应基于系统化的“视听”
在外教口语教学过程中,许多外教会因为所用教材过时而不愿使用,于是他们自制教案,自主备课,并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课堂自主权。但是这样的自主权往往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续说”过程中,学生难以把握教师的步伐,所学内容毫无联系,即便想参与与教师的互动协同也难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所学不能致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授课模式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失去学习的兴趣。加上一些外教带有浓重的自我情绪和喜好,缺乏对学生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所授内容与学生想学内容严重脱节,更是严重影响了口语课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续说”内容具有系统性,学生就可以不断地练习所学语言词汇和语言结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续说”信心。外教口语课堂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科学地选取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还需要外教们进一步了解学生及其所学专业,在教学中合理加入目标语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连结,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这样的系统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
四、学生的“续说”应基于情感互动的“视听”
课堂是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互动的桥梁。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不仅需要完成学生身份的蜕变,在心理和情感上还要经历复杂且敏感的变化。教学过程中,“续说”的协同也包括了情感协同,如果教师没有适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课堂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外教在情感互动方面往往较中籍教师会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语言文化不通,外教们往往难以及时洞悉学生的情感状态,造成“视听续说”过程中交流和互动的无效,甚至产生矛盾。鉴于此,在口语课堂中,外籍教师应该更多的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和情感状态,关心学生,建立与学生情感连结。例如在视听续说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可以根据学生即时的互动适时调节续说内容,将指令性和命令性的祈使句或陈述句改为语气缓和的疑问句,增强情感交流。此外利用自身经历作为续说材料,也往往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交互。当然外教们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与时俱进,多多采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多模态“续说”材料和教学手段等。当学生的“续说”有了情感互动做保障,那么续说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结语
“续理论”视域下的外教口语课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有着显著优势。这一点尤其符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外教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策略研究,不断提高外教口语课堂质量,才能呈现其最完美的促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Pickering,M.J.&S.Garrod: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
[2] 陈颖.应用型本科院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19.
基金项目:2017年度校级课题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外教口语课教学效果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编号:N201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