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2+1”战略研究
2019-05-27李美璇刘宏冯瑞琳
李美璇 刘宏 冯瑞琳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是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辽宁省作为扶贫重点地区,自2010年以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果。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扶贫现状和已有扶贫模式,结合辽宁省电商扶贫优势,针对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高校为辅的精准扶贫“2+1”战略,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辽宁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2+1”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 2016年、2017年每年减贫25万人,使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14万人减少到现在的81万人 。扶贫开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全省81万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此,省政府提出两点指示:“以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脱贫”和“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因此,用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是新环境下的一种高效创新的扶贫途径。
一、辽宁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状
自“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使农民摆脱了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辽宁省电商扶贫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以“互联网”为核心,电商营销拓展式扶贫和公益式扶贫为辅助的扶贫进一步解决贫困问题。目前,省内部分地区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展合作,根据地区农产品特点规划销售模式,完善农产品产业体系。此外,中国邮政以公益为主要切入点,将便民站作为农产品代销的中转站,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有效地缓解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精准扶贫。截至2018年9月18日,辽宁省扶贫工作利用电商平台175个、电商扶贫企业145家,带动23304贫困户在网上卖特产。尤其是依托一批落户辽宁省的知名电商平台和企业,为全省贫困地区年销售农产品超过70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4300多人。目前辽宁省电商扶贫常用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 “农村电商服务站”模式
凌源市、清原县、本溪县、桓仁县和绥中县5个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均建立了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点646个,依托农村电商为当地超过1.6万贫困人口提供脱贫服务。
2. “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朝阳市喀左县地理位置偏僻,农产品虽然品质好,但长期难找销路。左绿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销售小米、杂粮,带动1400户贫困户增收。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4亿元,带动就业万余人。
3. “电商+贫困乡镇”、“电商+贫困村”模式
铁岭县鸡冠山乡扶贫基地的小米进行网络销售,通过依托顺丰大当家网络平台,实现了日均销售300单左右的佳绩。并且预计现有库存两万斤在两周左右时间全部销售出去。
4. “地方特产+互联网”模式
建昌县当地政府与京东商城联系,设立“葫芦岛特产馆”。目前,已有21个葫芦岛市知名品牌入驻,菊花女海鲜水饺等6个品牌正在办理入驻手续。
5. 电商小镇模式
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电商小镇,与阿里巴巴集团、新益农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清原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截至2018年12月11日,农村淘宝网、益农网等大型电商平台入住,全县188个行政村建设村级服务网点400余家,实现农产品上行销售额2000万元。
电商扶贫已经成为为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利器,为农村精准扶贫和促进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辽宁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优势
1. 政策支持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2015年4月,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为电商精准扶贫指明方向。辽宁人民政府2018年4月4日发布《辽宁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支持为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2. 资源丰富
辽宁省耕种面积广阔,物产丰富。尤其以具有东北特色的农副产品出名。例如,盘锦大米、盘锦河蟹、朝阳小米、大连海参、大连樱桃、长海鲍鱼等240余种 ,其中许多都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副产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3. 物流便利
目前,辽宁省国家“双百市场工程”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 4 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数量在 145 个以上,拥有包括沈阳、大连在内的5 个农产品贸易物流中心。除此之外,辽宁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在上海中远物流和广州宝供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等知名物流企业的带动下,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物流服务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4. 基础设施
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看,“十三五”辽宁将进行八大工程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6倍,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1.8% 。预期到2020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38亿元,力争达到1798亿元 。
在通信网络方面,辽宁省在2015 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707.0 亿元, 较2014年增长19.8%;安装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839 万户,比2014增长8.7%,移动互联网用户3161 万户,增长13.0%;固定电话用户1036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30 万户,且在移动电话的用户中,使用 4G 网络的用户多达 1120 万户,增长 25.3%。辽宁省在2018年开展沈阳5G试点工作,争取在网络、区域、应用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辽宁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自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围绕这个问题从理念上、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从中也涌现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有益范式。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待完善
目前辽宁省农村特别是边境贫困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网络覆盖面积小、运行速度慢、没有真正达到实质意义上的网络全覆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体现在农村网络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的相配合、相协调的质量上。
2. 辽宁省人才流失严重
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至2016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总数为4382.4万人,相比2015年,常住人口减少9万人。目前辽宁省大多数农村中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求学,村中留守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群,其自身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接触新科技、新技术的能力较弱、速度较慢。另外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原因,一些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又不愿意到农村中去,加之农村本身培养电商人才的条件有限,这就使得农村电商人才严重匮乏。
3. 农产品品牌化待塑造
辽宁省的农产品种类丰富,但在打造辽宁省农产品品牌效应并为其塑造出知名度的方面,仍然相对落后。同时,对于辽宁省部分贫困地区的特殊农产品,产品生产与质量检测又缺乏标准化。有相当部分仍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质量安全标准仍然不高,这也为农产品真正走出去、打响品牌埋下了隐患。此外,辽宁省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建设也严重滞后。这些因素都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影响了农产品市场附加值的提升。
4. 辽宁省物流网络欠发达
辽宁省的部分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边境地区,农产品要实现从农村进入城市市场,需要经过诸如仓储、冷藏、运输等多个步骤,但是由于目前农村产品的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加之辽宁省的产品诸如樱桃、苹果、以及海鲜等批量运输重量较大、保质期短等特性,使得很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进而加大了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四、辽宁省精准扶贫“2+1”战略
针对辽宁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精准扶贫战略,所谓“2+1”战略就是,政府和企业作为扶贫的主导地位,高校为辅助地位。“2+1”战略,将着力解决辽宁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人才流失的问题。
1. 政府部門强化扶贫根基
政府应更多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导负责引进电商服务机构。因此,除了做好宣传和引导优化电商发展环境之外,还应专门出台针对生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进一步鼓励电商平台销售贫困户生产的生态农产品。将扶贫与以往实行的物资捐助、民政救济等单一性或区域性“输血式”救济扶贫区别开,实行“造血式”扶贫,并对扶贫的成效持续性的关注。
根据辽宁省各贫困地区的情况,逐步完善包括基本网络设施、农产品服务站、以及电商服务站的建设。农村服务站是电子商务进入贫困地区的重要基础,不应仅局限于作为农产品从农村进入到城市的中间站点,更要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包括质量检验、产品包装、配送运输等服务。从上到下,构建县—乡—村三级层次结构,以接力棒的形式,搭建辽宁省精准扶贫体系。
2. 社会企业助力形成产业
社会企业进入农村,对于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大规模、批量采购农产品的方式,解决了农产品零散销售中出现的运输、加工、包装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此方式,使农产品形成了一条生产-销售-运输-加工的产业链,促进了产品销售规模化、高效化、便捷化的形成。
3. 高校规划人才培养方针
一方面,可以采用人才培训方式,利用高校的人才进入到农村进行电商知识的普及,培训形式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做到真正让农户接受电商、认可电商。通过知识逐步延伸到技能的学习,建立农村电商培训社,让互联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农民。另一方面,提高农村中管理级人员对互联网掌握的能力,充分发挥管理层次的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留住人才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完善农村人才的福利制度,不断地向农村地区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善辽宁省部分地区文化素质低的问题,确保辽宁省精准扶贫的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雪源,杨媛,张莹.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电商发展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8(04).
[2]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省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
[3]徐畅,徐秀英.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D].浙江省农林大学,2017.
[4]张鸿,宋炜,黄文广,孟景乾.贵州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9).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6BGL032);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项目编号:lnkx2017B0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