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意境创造技法在戏剧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9-05-27刘丽梅林鹭
刘丽梅 林鹭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艺术事业也有了飞速发展,戏剧表演作为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演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戏剧演员的表演已经不能局限于将剧本内容完整顺畅地表达出来,而是需要通过生动有效的形体语言来创造舞台的意境,增强戏剧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获得观众的认可。如何快速有效的在舞台上创造出舞意境,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前舞台艺术的重要思考问题。
【关键词】意境;话剧;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25-01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对于舞台戏剧表演而言,意境对戏剧的表演效果起着很大的促进和升华的作用。广义上来讲,意境是一种传统美学,这种美学寄托于物之中,又超然于物之外,表達着一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情感,通过良好的意境创造手法和技巧,可以完整体现出表演者的创作主旨,实现虚实结合,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舞台意境的创造具有较多的技巧和手法,需要表演者在运用台词的基础上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本文就如何创造舞台意境技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如何拓展艺术创作的实践与应用,以及培养舞台戏剧表演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话剧舞台表演中“意境”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意境具有多重含义和定义,就舞台戏剧表演而言,意境的含义是指一种传统的美学范畴,对于舞台戏剧表演而言,意境对戏剧的表演效果起着很大的促进和升华的作用。戏剧表演能否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起着关键性作用[1]。
(一)戏剧舞台表演中“意境”的含义。对于舞台表演的意境,具有多种理解方式和角度,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意境是舞台戏剧表演的主要审美方式,这主要是从审美学的角度出发的;另外一些观点则认为,判断一台戏剧表演的艺术创作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戏剧舞台的意境营造。
舞台话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虽然相对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具有较短的历史,但确实是众多戏剧表现形式的集成和发扬。就舞台的意境创造技巧而言,舞台的戏剧表演就借鉴和发扬了我国许多优秀的话剧艺术精髓。舞台的意境不仅仅需要借助于舞台道具,还需要和舞台表演者进行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演员表演与观众感情达到高度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舞台意境的创造也是舞台表演者的最高追求。
(二)意境营造技巧在戏剧舞台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意境营造对戏剧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意境的营造技巧是舞台戏剧表演过程当中的一种重要艺术体现方式,话剧舞台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甚至可以说舞台表演艺术核心魅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意境。二是对于舞台戏剧表演本身而言,不断营造意境,推动剧情发展,是其重要的表演内容之一[2]。
二、舞台意境营造技巧在戏剧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当中的一些建议
(一)将戏剧创作回归艺术本源。对于任何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而言,其内在的本质和生命力都是生活。在以往众多经典的舞台戏剧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流传,主要就是其深入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实感和生命力。对于舞台意境的营造,首先就是需要扎根于生活当中,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营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一部戏剧的水平决定了其舞台意境营造的水平和上限。所以,要想构造出完美的舞台意境,就必须要将戏剧的创作回归到本质当中,从生活当中去寻找鲜活的素材,为舞台表演意境的营造打下良好的创造空间。
(二)演员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要提高意境营造的技巧。舞台演员营造舞台意境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台词技巧和较强的形体语言,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其中,形体语言也是一种关键的手段,需要表演者在运用台词的基础上通过眼神、 面部表情、 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创造出意境。因此,对于营造舞台意境需要复合型人才,将表演技巧融入到表演当中,让观众觉得浑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将音乐和舞美技术有机融入到舞台意境营造过程之中。舞台意境的创造不是单纯依靠演员的表演技巧,同时还需要借助音乐和现代舞美技术,使其和传统的意境营造技巧相结合,共同提高和营造出良好的舞台表演意境[3]。
本文是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从艺术表演角度出发,对舞台意境于戏剧表演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然后对如何培养和提高演员的舞台意境营造技巧以及表演手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为培养复合型舞台戏剧表演人才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徐英志.浅议话剧舞台表演过程中意境的营造技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7):34.
[2]刘丽梅,林鹭.舞台意境创造技法的实践与应用[J].戏剧文学,2018(3).
[3]万理茹欣.有关舞台表演中意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