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

2019-05-27李霞

戏剧之家 2019年10期

李霞

【摘 要】板式是晋剧艺术唱腔构成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一种“板腔加速体”的结构,通过运用、转换各种不同板式,形成了晋剧独有的音乐魅力和完美的音乐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慷慨激昂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晋剧艺术;板式结构;晋剧唱腔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15-02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指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主要由量大声腔结构体系构成,即曲牌连缀体和板式变化体。而晋剧是典型的梆子腔音乐,是板腔体声腔体系中的较大剧种之一。在其传承和衍变过程中,流传久远的晋剧艺术的板式结构并没有改变。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探讨。

一、晋剧艺术的发展历程

晋剧艺术是山西省主要剧种之一,被称为中路梆子或者山西梆子,流行于山西、内蒙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区。根据现有的材料推断,晋剧的形成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晋剧最早活动在山西中部,清代末叶,受晋中秧歌、民间音乐和当地语言等的影响,成了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传说晋剧是由蒲州梆子演变而来,被称为“山西梆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晋剧还吸收了晋中艺术的长处(唱腔、唸白),受到了河北梆子和京剧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在音乐、唱腔别具一格的“中路梆子”,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另外,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晋剧艺术还吸收了一些外来剧种的优点,极大完善、推动了晋剧艺术的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老一代艺术家的不斷努力,晋剧艺术更加完美,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晋北、内蒙、陕北等部分地区。晋剧艺术具有中正平和的声韵、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综合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而成,拥有慷慨激昂的特点,属于板腔体。

二、晋剧艺术的板式类型

(一)四股眼。四股眼多用于悠闲安静的场景中,是晋剧艺术中难得的综合性特征,唱腔呈现出舒缓的特征,但不可以收板、单独使用,可以利用二性转入流水板,也可以和夹板连在一起;抒情、独白的时候,青衣、小生、小旦等人物都会运用四股眼的唱腔。四股眼板式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深刻变化,旋律更能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可以引吭高歌、也可以抒发情感。四股眼板式内部结构的呈现是上句帽子(由十子句中的前三字构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七个字)-本句子过门,下句帽子-下句子本句子-小过门-下句子-下句子过门。如《打神告庙》中敫桂英演唱的“秋风起黄叶落孤雁哀唱,转眼间秋容淡又降寒霜”,从句子来看,可以分为3+3+4的结构,是一对十字句的对称上下句。

(二)夹板。夹板适用于大多数行当,感情亦悲亦喜、速度宜快宜慢,唱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板式一起运用,相较于四股眼的舒缓,一板三眼唱腔的夹板在音乐结构上更加紧凑,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效果;速度相当于京剧的“紧三眼”,在=60-80之间,一般在比较平和、情绪不太激动的场景中运用;使用二性的地方,就可以先由夹板起板,在转入二性,这样可以丰富板式的内容;唱词不多可以运用较慢的夹板代替;夹板也可以用于呈现激动的情绪和冲突性的剧情,过门可以省略作垛板,但与平时相比,唱腔则比较快;主要有“紧夹板”“慢夹板”“夹板流板”等多种形式,可以单独起、落板,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对夹板的各种变化发展,可以清楚地知道四股眼板式对夹板的延展和拉伸。并且在整体结构上,夹板唱腔是以上、下句为中心,伴以分节的结构形式;旋法还保留了句子拖腔所带来的婉转与跌宕,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板式之一,符合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

(三)流水。晋剧艺术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促的板式是流水,在晋剧艺术中,流水具有慷慨激烈、强劲有力的特点,并且任何行当都可以单独运用流水,多用于表现激愤的情绪和冲突强烈的剧情,常被记作1/4拍或散板。根据剧情的需要,流水唱腔最慢有=100-132,最快可达180-200以上,中速可以在140-180,并且几种不同的速度可以相互转换、融合使用。流水板式可以分为“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紧流水”四种伴奏乐器和速度特征。其中“大流水”是用诸如马锣、铙钹等伴奏;“二流水”是一种慢速的唱法;“小流水”是用诸如手锣、绞子等伴奏;“紧流水”是一种最快速的唱法。如在晋剧《打金枝》中“武场”就使用了打击乐器马锣、铙钹、小锣、梆子等,每件乐器的性能都能发挥到极致。

(四)二性。二性板式是晋剧艺术中最为灵活多变的板式,适用范围很广,可以根据剧情、场景的需要作出很大的变化,通常被记作1/4或2/4拍。在唱腔上,场景悠闲、宁静,二性就像平板一样舒缓;戏剧性强、冲突剧烈时,如同激越的流水板。二性板式能够确保剧目唱腔的完整性,前可以接夹板,后可以转入流水、滚白、介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板式连接在一起。并且二性可以抒情、叙事,适用于多数场景和行当,通过一拍一字的演唱特点,能够很好地将字与腔结合在一起。但在唱腔旋律上,二性板式往往呈现出生硬和单调的特色,节奏性较强。其基本形态为:起板-上句帽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上句过门-下句子-下句过门-第二个上句,唱腔常常是由唱词的长短特点决定的。

(五)介板。在晋剧艺术中,介板相当于京剧中常用的摇板,是散板唱腔,在速度、声腔和节奏安排上十分自由,唱腔根据剧情和感情的需要分为上下句,唱词没有那么规整严密,长短皆宜;过门一般不用弦乐,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会在唱句后面垫上两声锣声,常常使用的是打击乐。介板可以作为其他板式的引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如夹板、四股眼、二性等;属于无板无眼类唱腔结构,它的节奏、速度可快可慢,唱腔唱词容纳性很强,是一种不固定拍节的唱腔形式。其基本形态是:介板起板-上句子-过门击乐-下句子-上句子-下句子-切板,句式结构没有严格的帽子区分,句内腔逗与气口在七字句与十字句句式结构处理中,需要根据剧情进行间隙或连接处理。

(六)滚白。晋剧艺术中,滚白是用散拍标记,属于无板无眼类的散板唱腔,唱腔除了在头尾用打击乐伴奏外,为了引人入胜,期间梆子、鼓板都不发声,只用弦乐伴奏,是晋剧中特有的唱腔形式。滚白板式用马锣、铙钹等伴奏,根据打击乐伴奏的不同分为大、小滚白两种,能够表现出较大的情感场面,也能表现出较小的情感气氛。并且在速度、节奏、声腔等方面,演唱形式非常类似歌剧中的宣叙调,比介板更加自由,是感染力很强的哭板唱腔,带有朗诵音调,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并且滚白板式无固定的格式,每句的自述、韵辙都很自由,常有白话掺杂其中,可以与其他板式相连接,任何行当都适用,前面多由介板、流水而来,后面转入平板,但净、丑角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