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合理化探究

2019-05-27邱坤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合理化信息化

邱坤

摘要:针对由于高校文科学院实验室不受重视、实验岗配置紧缺,导致实验技术人员承担了实验室管理、技术、教学等大量工作的不合理状况,介绍了通过加强顶层管理、灵活用人机制、重视自身学习提升、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增加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权限、完善职称晋升考核办法,使得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方式趋于合理化,更好的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合理化;信息化

实验室是高校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任。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则是技术支撑与服务的主体 ,在实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理工科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文科学院实验室却往往被忽视。由于工作人员紧缺,实验技术人员承担了实验室所有工作。而管理方式落后、教师配合度低、师生信息化素养缺乏等状况更是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疲于招架,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困难。本文阐述了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对其工作方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文科学院实验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 相较于理工科学院而言,文科学院福利待遇较差。院领导多为文科出生,对实验室工作不了解、不重视,总认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只是负责开关实验室门,因而学院里很多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救火先锋队员。由于地位低下,也时常受到教师们的轻视和排挤,工作配合度低。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回到实验室看到的景象往往是写满板书的白板,放着教师用过的纸杯的讲台,没有关机的学生用电脑,残留的零食袋等生活垃圾,只能借短暂的课间时间,紧张的打扫完毕,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另外,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文件的上传下达、材料的收集,教师们响应也比较慢,三催四请的情况下,依然是各学院中最后提交的。待遇差加上“打杂”的工作性质,导致了好的实验技术人员不愿意到文科学院实验室来工作。

2. 实验岗属于“教辅”岗,事务性工作多且杂,工作面向对象广。理工科学院实验队伍配置齐备,岗位分工明确,实验管理岗、实验技术岗、实验教学岗等一应俱全,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条理清晰,责任明确。实验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相关的工作,比较得心应手,相对容易开展。而文科学院实验体量相对较小,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的岗位却不少,加之人员紧缺,这就要求一岗多能。就笔者而言,2017年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以技术岗身份转入社会与人口学院实验室工作,一个人承担学院实验室管理、技术、教学等所有与实验室相关的工作,包括:实验室安全、卫生、排课及预约开放,实验教学辅助,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开放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江苏省人文知识竞赛等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收发邮件,各种文件的上传下达,各项工作记录汇总上报,实验室年度考核,实验参观与交流,实践基地的联系合作事宜等。工作内容多,强度大,经常同时并行处理几件棘手的工作,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3. 相对于理工科实验技术的高大上,文科技术含量较低。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科师生们普遍信息化素养缺乏,具体到文献检索操作、SPSS等专业软件的使用存在困难。很多教师自身操作就很不熟练,更谈不上教会学生了。因此很多实验课只能流于形式,变成了在实验室上的理论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4. 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琐事繁杂,这就导致其没有额外时间去进行工作总结和思考,而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性质更是让其在科研工作上难有建树,然而这却是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因而晋升困难 ,这也使得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对于职业前景很迷茫,看不到晋升希望。

二、實验技术人员工作方式趋于合理化的举措

基于如何将实验技术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工作方式趋于合理化,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并运用个人信息化技术,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文科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提出如下举措。

(一)加强顶层管理,提升重视程度

建议从校级领导层面自上而下梳理,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尤其要加强文科学院实验岗位的管理。定期组织各学院实验院长、实验室主任开会,介绍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及实验教学如何高效、有序开展的方法,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针对实验室建设薄弱的文科学院,通过“给政策、拨经费、下任务、提要求”等形式帮助其提升;还可以采取学院间交流互助的方式,将理工科学院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短期轮岗至文科学院实验室工作,提升文科学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并将“你为学院实验室建设做了什么”加入到实验院长个人年终述职考核内容,进一步提升文科学院院级管理层对于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适当提高学院实验岗位的收入水平,吸引优秀实验人员的加盟。

(二)灵活用人机制,培养学生队伍

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牵头人事处等相关部门,根据文科学院实验室工作量进行核编,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实验岗编制数。由于编制原因没有办法解决的人员问题,可以通过同工同酬的形式吸纳社会上的技术人才,补充到实验队伍中来;也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加入实验队伍。

(三)重视自身学习,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实验技术人员大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出生,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然而在文科学院,这还是不够的。作为学院仅有的技术力量,实验技术人员有必要带动学院师生提升信息化素养。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就业情况为导向,掌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走访主要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分类、整理,梳理出有哪些是可以在实验教学期间改进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加强文科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文科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参与并完成实验前教育、实验中指导和实验后互动 ,全方位帮助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以及动手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文科学院实验室很多工作管理流程依然采用纸质化流转,效率低下,汇总、保存、查询都很不方便。实验技术人员经过需求分析,再结合学院的实际状况,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合作,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了如下功能:1.实验室排课及预约:方便了实验课的安排以及师生在线预约实验室;2.智能门禁管理:预约成功后,该时间段的门禁权限和安全责任自动下放给任课教师,实现了晚间和周末(实验技术人员不上班的时间段)实验室的正常开放;3.智能录播监控管理:通过关联门禁系统,在实验室开门或关门时,自动开启或关闭视频监控直播和录制功能,保障了实验室的安全 ;4.办公OA流程定制:在手机等移动端就可以查看和提交文件,方便了文件的上传下达以及材料的收集。通过该系统的构建,有效提高了实验室开放利用率和安全性,提升了实验教学工作效率及服务管理水平。

(五)增加考核权限,促进实验室规范化

前文提及的师生在实验室上课时不遵守实验室规定,导致课程结束后“脏、乱、差”等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实验技术人员对教师没有约束力。笔者建议:首先,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考核细则,包括: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度、课后关闭设备并归位、杜绝安全隐患、督促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定、及时提交材料等;然后,进一步细化教师实验教学方面的考核办法,包括:实验仪器或软件操作能力、拓展创新实验能力、提升实验研究能力等 。并将以上各个环节进行量化处理,依照工作的重要程度,给出不同的分值 ,形成“实验教师考核表”。每节课后,实验技术人员对照此表给实验教师打分。其中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打分过程中具有一票否决权 。同时,在实验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中增加一项“实验技术人员评价”。这样一来,实验技术人员对教师年终收入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提升教师在实验室上课时的行为规范度和实验教学相关工作的配合度。

(六)完善职称晋升考核办法,增设正高职称

首先,要改变实验技术岗职称晋升只看课题和论文的单一考核方式。根据各学院实验工作的组织架构、岗位特点、工作内容以及预期完成目标等,将更贴近于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要素,加入到考核指标中,分类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 ,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可以与职称晋升相结合,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鼓励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运用自己的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另辟蹊径,比单纯的技术研究,更容易升华为课题和论文,为职称晋升增加有力的砝码;最后,打通“正高级实验师”的晋升通道,使得更多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看得到职业发展的方向,有动力为之持续努力。

三、结语

本文提出了关于如何促进文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方式趋于合理化的研究。首先,通过灵活用人机制等举措,缓解实验人员紧缺的问题;其次,通过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赋予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权限等方式,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教学工作效率;再次,通过完善职称晋升考核办法,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动力。最终将实验技术人员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深入分析、研究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化技术特长,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创新实验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分层次的文科实验教学平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昌昊,姜农娟,王如镜,等.创新质量与服务贡献导向的高校实验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

[2]葛海燕,陈火英,刘艳,等.充分发挥实验实验技术人员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

[3]高峰,刘琦,杨琴,等.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实验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

[4]田丽娟,陶波.新时期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策略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

[5]任佳,王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及发展规划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

[6]严薇,杨乾龙,廖琪,等.系统设计 重点突破 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

[7]栗源,可燕,蒋嘉烨,等.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课程中教学定位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

[8]王会燕,刘媛霞,孙逊,等.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5).

[9]李帅.实行实验室安全督察制度 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

[10]刘希,宋强.高校实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

[11]郜维超,黄刚,尹婵娟,等.浅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

[12]冯涛,杨韬.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

[13]张惠霖.浅析实验实验技术人员科研绩效考核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6(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334); 2017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智慧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研究”(20172103);2017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室建设研究”(20172104);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科研项目“基于bind海量日志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及研究”(NYXX216006);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室建设研究”(JG02418JX44)。

(作者单位:南京郵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合理化信息化
新音乐的老化
合理化建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