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教育 优化教学课堂
2019-05-27张英
张英
摘要: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塑造学生人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制情感教育渗透现状,探索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情感教育渗透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37-01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要求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落实情感教育,改变过去单一的、单向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所以他们才会无所畏惧。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信仰的匮乏,跟国家的教育现状息息相关。就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而言,情感匮乏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依然是考试。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對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根本就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所谓的道德教育,所谓的法制教育,和传统的教学而言,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手段而已。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情感因素。
既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更名为“道德与法制”,就是需要教师从道德和法制的角度,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根本就没有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关注考试分数,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化的知识,学生一知半解,对很多知识和内容了解不够透彻,从而使得学生对相关的道德知识和法制教育知识都不甚了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以及法律常识学习。教师的这种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存在厌学情绪。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曾经对一些学生开展国调查,或者是访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不值得学习”的,是“没意思的”。这样的调查结果不禁让笔者为之一惊。从根本上讲,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从道德与法制的角度,让学生懂得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懂得遵守法律并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国度。
2.新课改下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效率。主要手段如下:
2.1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作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力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尊重,正是因为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方能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积极性的不断提升。
2.2 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当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用丰富多彩的知识和内容,改变过去文字表述式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落实情感教育目标。
本文中,笔者重点谈论的是关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情感教育”。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有代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向教师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从而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顾引新.小议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J].长三角(教育),2012,(7).
[2] 吴晓燕.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