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像膏药甩不掉
2019-05-26张静
张静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朋友说话时,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句话,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不论什么都要说个“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儿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一连说了142个“你知道”。不论贫富贵贱、文化素养高低,口头禅就像黏在人嘴边的膏药,甩也甩不掉。
国人沉迷“十大口头禅”
有调查显示,目前的白领阶层,四成以上都将“郁闷”挂在嘴边。不管是下馆子点菜还是大家一块商量去哪春游,有人一概以“随便”两字来回答……口头禅虽然五花八门,但一项涉及河南、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等十几个大城市人口参与的调查显示,国人最爱说的“十大口头禅”,按排名分别是:“随便”(10.5%)、“神经病”或“有病啊”(8.1%)、“不知道”(7 . 2 %)、脏话一类(6 . 7 %)、“郁闷”(6 . 5 %)、“我晕”(5 . 6 %)、“无聊”(5.5%)、“不是吧?”或“真的假的?”(4.8%)、“挺好的”(4.6%)、“没意思”(4.6%)。
其实“随便”一词不仅中国人说得多,美国人也最爱说。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是“Whatever”,相当于汉语中的“随便”或“无所谓”这个词,当选为美国人说得最多,但最让人讨厌的口头禅。排在后面几位的还有“你知道”“总之”“这就是事实”“到头来”等。
口头禅隐藏的心理问题
口头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人一旦有了这个习惯,就像上瘾一样,往往脱口而出,不能自制?“其实,口头禅本来是个贬义词。”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指出,它原指一些没得道的和尚,常把一些玄而又玄的禅语挂在嘴边,装作好像得道了的样子。在现代社会,它也应该包含一定的贬义。“口头禅不仅让语言变得啰嗦,好像长了个瘤一样,更重要的是,有些口头禅背后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上海市心理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认为,从她平时的观察来看,也是负面以及中性的口头禅占绝大部分,积极向上的口头禅所占比例较少。一种口头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社会心态。她分析,说口头禅的人以30岁以下的人为多,说明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让他们的生活与思考都处于一种松散、不成熟的状态,却不得不面对骤然增加的社会压力,只好通过口头禅等方式来释放与宣泄。像“无聊、没意思、郁闷”等口头禅,典型地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悦勤教授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最流行的口头禅很多都是积极向上的,比如“面包会有的”。这句来自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台词,成为当时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口头禅,激励了一代人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如果用‘大众和‘有理想来定义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则可定义为‘小众和‘无理想。”王裕如说,这是导致出现积极和消极两种口头禅的根本原因。
换个口头禅就是换种心态
消极的口头禅对于个人来说,也许能达到一种心理宣泄的作用,比如说一句“有病”或“没意思”“郁闷”,心里会舒服很多。“但这些负面口头禅带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黄悦勤指出。
而中性的口头禅,比如“随便”“不知道”等,王国荣认为,其实反映的也是放弃自我选择、消极拒绝等心态。喜欢说“随便”的人,往往是爱随大流、不能为自己做主的人。“随便”隐藏着“错了别怪我,和我没关系”这样推卸责任的潜台词。不管别人问什么,都先回答“不知道”,同样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还有些中性的口头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然后”“嗯”“这样”等,王国荣建议,能不说也最好别说,真正好的语言是干净、符合逻辑、准确、客观的,加进琐碎的东西,不仅让人听了不舒服,也是对语言的污染。
“你可以尝试换一种积极的口头禅,其实就是换了种心态。”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刘兴华说,比如“太棒了”或者“给力”这样的流行语,这些都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在表扬他人时,内心的欣赏情绪会被他人感觉到,用同样的情绪来回报。
王国荣最后建议,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自己有哪些口头禅,然后把它们记在纸上,有意识地分析哪些出现频率最高,哪些让人听了不舒服,哪些对自己有消极影响。不好的口头禅,要一点点减少说的次数,今天10次,明天8次,最终将它们从生活中驅逐出去。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