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集中供养老年人质量评估调研报告
2019-05-25张满琴汪德兵王佳马涛
张满琴 汪德兵 王佳 马涛
摘 要:集中供养,是将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集中供养在敬老院,由国家和当地政府承担抚养义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根据民政部发布的115项养老质量标准对宁夏敬老院的集中供养老年人的生活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质量评估的意义在于检测敬老院的合法建设及提高集中供养的效果、保障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及文献综述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宁夏集中供养老年人的生活情况,总结出集中供养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所学专业的知识及视野提出建议。
关键词:集中供养;质量评估;问题;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按照国际惯例,通常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上述标准,我国早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对老年人日常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文化等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五保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最贫苦最无助的边缘化的群体。长寿拐点理论认为长寿的意义在于寿命的长度,更在于寿命的质量,包括生活能自理,精神有慰藉,生命有价值三个维度。为了科学评价和分析宁夏全区的老年人集中供养情况,基于当地政府的救助政策小组针对五保户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调查。
(二)通过走访宁夏各县区敬老院,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采访的方式更加深入的对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质量做出评估,让我们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中去,增强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加强了解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状况,更多关注老年人群体,尤其是集中供养老年人为他们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为宁夏老龄事业发展和政府制定老龄政策提供数据与建议支持。
二、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模式,取得了惊人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加,而一个特殊群体——五保户老人因为种种原因,老无所依、病无所医、住无所房。五保户老人是现今社会最需要帮助和关注的群体。如果忽略这一群体,会导致社会发展更加不平衡,在全面实现小康的现今社会更加不能忘记特殊群体,他们供养的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小组调查研究五保户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分析集中供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问题探讨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完善养老制度。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研通过走访宁夏21个县区(银川市金凤区没有敬老院)的敬老院,发放220问卷有效收回213份问卷。问卷调查一般情况总体样本213人:本次调查男性152人占比例71.36%,女性61人占比例28.64%,其中农村户口172人占比例80.75%,城镇户口41人占比例19.25%.其中集中供養老人生活自理情况评价为“自主吃饭、自主穿衣、自主上下床、室内自主行走、自主如厕、自主洗澡”比例为212人(99.53%)、210人(98.59%)、207人(97.18%)、207人(97.18%)、203人(95.31%)、202人(94.84%)。经过问卷的整理和筛选,后期的SPSS分析我们得出了宁夏全区集中供养老年人的总体满意度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得知全区老年人的满意总体较高,对于餐饮、居住的环境和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文体娱乐活动都比较满意。说明敬老院在老年人的起居生活方面工作做得较充足,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较完善。但是对比四个指标的数据来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文体娱乐活动的满意度最低,且对于文化娱乐活动说不清楚的占了17.37%。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来看老年人的需求只达到了第一个层次即生理需求,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没有得以满足和发展。
对比5个地级市的情况从样本总体来看,对于餐饮、居住的环境和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文体娱乐活动都比较满意。通过对比银川市、中卫市、石嘴山、吴忠市及固原市的满意度,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银川市物质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4个地级市,集中供养质量水平较高。银川市相对于其他的地区而言,链接的资源较多,呈现一种多元化趋势。其他地区与之相比,受经济、社会、地域、思想观念等制约,集中供养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其次普遍存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足、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失衡问题。服务项目上看,许多敬老院在物质基本生活项目提供服务,对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更高层次需要缺乏服务。
2.个案访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敬老院的构建和发展,分为经济水平较好地区(银川市),经济中等水平地区经济(吴忠市、中卫市),经济水平较差地区(石嘴山市、固原市)。每层随机抽取1-2个养老院进行调查。选取了兴庆区中心敬老院、贺兰县中心敬老院、同心县敬老院、固原县敬老院、石嘴山敬老院为调查点,以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敬老院服务人员、敬老院管理人员为调查和访问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参与观察法以结构化方式收集信息。
(二)集中供养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陷入“安于现状”的思想旋涡,精神需求水平低且精神需求表达不足,人际交往存在困难。通过访谈发现老年人平时主要的活动仅仅是打扑克牌和麻将,不愿意走动的老年人就选择在房间里休息。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生活上有保障就已经满足,对于精神文化没有很多的要求和想法。
我到了这个年龄没有什么需求了,院里能够给吃给住就行了,以前就爱打打麻将,有些活动也参加不了。现在身体不舒服就不爱动弹了,每天几乎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个案1:郝奶奶)
2.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待遇较低且岗位认知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与老年人的沟通有困难。敬老院的护理人员较少,一个护理人员需要照顾5到10个老年人容易分身乏术工作的质量不能得以保证。大部分护理员在进入敬老院之前并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对养老服务的认知水平较低。仅仅是打扫卫生、清洗衣服及查房为主,工作范围狭小。有的护理人员表示做这份工作困难很多,与老年人的接触沟通比较难,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我的工作待遇较低,上交完医疗保险费用后薪水就没多少了。我们是三个人两班倒负责29个老年人,我觉得工作不好干有时候会被老年人打骂,有的老年人反应迟钝,情绪变化复杂与他们沟通不方便,但是没办法工作还得继续做。(个案3:张阿姨)
3.敬老院人员管理困难,服务质量较低,资源的分配与处置不合理。敬老院的管理层从高到低依次为院长、主任、组长,院中的主要事务由主任负责管理和实行,一人身兼多职。而且管理层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依靠个人的经验开展工作,服务质量比较低。院里的费用来源既有政府提供也有社会供养支持,资金大多数用于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设施完善和活动开展的费用支出较少。
我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管理整个院里的老年人,我也是护理人员平时要去查房,院里的人不好管,无论是老人还是工作人员。(个案4:马主任)
4.资金短缺仍然是敬老院的共性问题。由于敬老院的运行资金来源于政府,敬老院在五保老人的待遇问题上都是比较审慎,最初五保对象制度目标是保障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对五保老人的其他生活指标关注度比较少。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养制度也被赋予新的要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难以支撑敬老院的运行。
(三)推进敬老院集中供养健康发展建议
1.建立多层次筹资机制,以使五保对象服务的持续性和多元化。资金是敬老院服务机构顺利开展的保障。只有通过多渠道的筹措资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省级和地方应该对这一类服务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保证,专项建设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敬老院筹资筹物。采取积极政策引导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个人捐款捐物,鼓励公益组织、社工、志愿者以及各种爱心人士定期到敬老院参与服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适合五保老人的活动设施。在五保老人的活动方面,一些基础性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比较低,设备落后、设施条件差。并不适合五保老人的活动类型,我们应该打造标准的建设服务规范和评级标准,提高供养水平,建立适合照料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到关爱满足他们供养需求。
3.明确责任、加大对服务人员培训,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针对敬老院这一类集中供养机构,自治区曾先后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办法》《敬老院建设服务规范》《宁夏星级敬老院评级标准》通过管理强化,监督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工作人员也提出一定要求,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以提高他们专业知识,应当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福利待遇、设置激励和奖惩措施,使之朝着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充满人性和关怀的目标前进。
4.重视精神需要,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相对于以往的五保老人供养范围限制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五保老人的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被忽视,工作人员应该对老人表达自己精神需求提供积极性的诱导,让他们表达自己精神需求,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以精神慰藉、康复理疗等等,政府加强制度监管指明发展方向,培养专门志愿团体和鼓励专业机构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参考文献:
[1] 龙翠芳.李正旭.农村敬老院发展态势、困境及其治理[D].遵义师范学院.2017
[2] 黄英兰.杨瑞贞.任亚茹.山东省潍坊市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调查[C].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2014
[3] 豆书龙,刘 林,魏旭东.农村特困老人精神需求及其保障状况探究——基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HW镇的实证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5(10)
[4] 苗艳梅.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流动站
[5] 我國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的困境与出路[J].公维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 顾 昕,降 薇.五保供养工作困难的制度约束及改革设想[J].2003(12)用
[7] 李治贵.岳秀霞.朱 蕾.彭妍晖.关于宁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J].宁夏民政厅.2018
[8] 苗艳梅,何 芸.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解析[J].兰州学刊.2010(09)
[9] 康淑娟.小组社会工作介入五保老人机构适应问题——以内蒙古兴安盟A敬老院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