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在低年级阅读中的妙用
2019-05-25朱佳
朱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与写作”的“内容和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可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关注标点符号,巧妙解读文本,扎实展开训练,让标点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认”标点,循序渐进不急躁
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教”,用双线来组织单元结构,把学段知识能力目标落实到教材的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对标点符号的学习亦是如此,将这一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于各单元课文中。
(一)巧借图形,关联记忆
标点符号天生“个头小”,容易被忽略。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注意力集中在识字与拼音,在学习课文时,不太会关注标点符号,因而分不清各种标点符号的样子。如《青蛙写诗》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标点符号。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怎么幫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形象;再借助三个“当”的句子及课文插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把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象与自己熟悉的蝌蚪、水泡、水珠关联起来,用“小蝌蚪的脑袋 ,尾巴 ,就像 ”“水泡泡 ,就像 ”“小水珠 ,就像 ”练习说话;最后编成儿歌“蝌蚪甩尾变逗号;水泡圆圆像句号;六颗水珠连一串,它就叫作省略号”,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巩固记忆。
(二)读中感悟,学会停顿
认识逗号、句号后,还要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落实“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和“通过读出逗号、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这两个目标。《青蛙写诗》中“青蛙写成的诗”使用了单一的拟声词“呱”,运用不同的组合停顿,才变成一首有趣的诗。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读、个别读、集体读、合作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逗号和句号在停顿上的不同,再借助儿歌“遇见逗号和句号,我们都要等一等;逗号短、句号长,小朋友千万别忘记”帮助学生加深对“逗号短、句号长”的感悟,进而在学习下一篇课文《雨点儿》时,学生就可以自己练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好停顿。这一知识点还延续到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色》《端午粽》《彩虹》这三篇课文中,学生可以学着运用正确停顿的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识记标点,循序渐进
在认识了逗号、句号,并能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就要认识问号和感叹号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彩虹》一课,以对话的语气,将六个问句巧妙串联,是学习问号的极佳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边读边记,加深对问号的印象。特别是三个“如果……不就……吗”构成的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问形式和陈述形式句子的对比呈现,让学生体会问号的用意。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多想去看看》第一次出现“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这样的要求,到第六单元《要下雨了》一课,同时出现问号和感叹号。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呢、呀、吧”这组语气词,让学生体会问号、感叹号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一直延续到第七、八单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号和感叹号的认识。
二、“懂”标点,文本细读不敷衍
语文教材中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起着增强文本表达效果、拓展言外之意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关注语言、语境外,还应关注附着在语言、语境上的标点符号,用得巧妙的标点符号与用得传神的字词句一样,同样具有不同凡响的表现力,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一)抓反复出现的“点”,感悟文本真情
标点不是无情物,一个标点一份情。特别是同一标点在同一篇课文中反复出现,这就说明作者有重要的内容要表达。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反复出现的标点,仔细琢磨,用心感悟文本隐含的情感。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一诗中:“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很好!四个人玩,很好!五个人玩,很好!许多人玩,更好!”一连用了六个感叹号。教学时,学生应紧紧抓住感叹号认真品读,从而感悟对快乐的理解,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再如之前提到的《彩虹》一课,全文七句话中有六个问句,呈现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教师在教学时,从带有亲切称谓的三个反问句开始,解读三个奇妙的想法,传递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二)抓存在质疑的“点”,培养探究精神
在有些文本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标点的运用没有遵循一般规律。难道是作者标错了?其实不然。这时,教师就该抓住这些看似标错的“点”,引导学生质疑,从而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中写道:“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小白兔,小白兔!”这里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按理说,感叹号是用在感叹句的末尾,或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反问句的末尾,上述句子都不属于这些情况,那是为何?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把感叹号换成句号,比对研读,从而感受到用上感叹号把雪孩子当时着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这三句话中的“呢”字后面用了句号,而在之前学过的课文《一个接一个》和《要下雨了》中都是用感叹号,这又是为何?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质疑,主动探究,从而发现用上句号把小鱼、老牛、燕子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觉得不好意思的感觉表现出来。
三、“用”标点,准确到位不草率
仅仅认识标点符号,感悟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还不够,低年级学生还需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尤其是统编版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册中,专门安排八次写话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标点的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借标点游戏,活学活用
学生在《青蛙写诗》一课中认识逗号、句号后,就可开展标点游戏。“青蛙写的诗”还可以怎么来用标点?学生在实践中会发现,逗号、句号用在不同的位置,朗读起来有不一样的味道。接着再鼓励创编“小鸟写的诗”“小蜜蜂写的诗”……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对逗号、句号有了更深的认识。标点游戏还可放在平时的语文课后,给学生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有趣句子,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断句。慢慢地,一年级孩子也会用逗号、句号了。
(二)借写话评价,提升素养
写话练习是训练学生使用标点的好时机,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把句子写通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写“留言条”,教师先展示一位学生写的留言条,然后引导大家大声朗读后进行评价。从读中发现句子意思表达是否正确,标点用在那儿意思是否和所要说的一样,如果不一样,又该用在什么位置,从而判断标点是否使用正确。之后再引导学生按这样的方法自己边读边改,同学之间互读互改,或向老师请教。边读边想,边评价边改,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看重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不点”,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让学生感悟妙用,助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