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区覆土大平台建筑设计实践研究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某住宅项目为例

2019-05-2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端端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绿谷浮岛住区

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端端

1 概念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品质的提高,绿化景观在现代住区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覆土建筑,顾名思义,在建筑之上覆土,然后在覆土之上建设主体建筑,这种形式应用于住宅小区称之为住区覆土大平台建筑。平台之上为住宅,平台之下为公共空间。平台之上可形成丰富的立体绿化景观,如阳光大草坪、景观大平台。大平台之下可形成诸多庭院和架空空间,这些空间可用作社区商业服务、健身、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空间,也可用作自行车库、汽车库等停车空间,实用又美观,为人们提供多层次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提高绿化率。北京城市副中心某住宅项目采用覆土大平台,住宅组团成为被绿化托起的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浮岛”(该项目设计理念中称覆土平台为浮岛),南北2组浮岛之间大的人字形绿化带称之为“绿谷”,空间由绿化分隔,视线相互贯通,整个小区美不胜收。

2 项目概况

北京城市副中心某住宅项目包含A、B、C共3个居住地块、2个幼儿园用地及2个代征绿地。项目整体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共同设计完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总控及C地块的深化设计。总用地面积53hm2,总建筑面积138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2万m2,总套数7864套(见图1)。住宅全部为PC体系装配式建筑,并满足海绵城市及绿建三星要求。

图1 北京城市副中心某住宅项目鸟瞰效果

2.1 设计理念

规划采取“先营造环境,再营建住区”的设计策略,确立建设“开放的生态宜居住区”目标。

2.2 问题与分析

本项目重点关注如何将住区规划融入副中心整体规划中,并与周边及南侧滨河公园有效结合,形成绿色开放社区。在探索开放社区与住区私密性结合方式的同时,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与大住区丰富性产生的矛盾。

2.3 解决方案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规划,结合南侧运河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引入绿地景观带,使之融入副中心景观系统中。以绿地景观带为规划骨骼,在两侧生成绿化廊道将外部和内部绿化有效结合,并以此形成住区组团,进而形成环绕花园的开放式街区。设计将住宅组团置于台地之上,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谷”花园和组团“浮岛”。通过地形高差处理,形成花园开放空间和组团半开放空间的物理分隔,平台上下人车完全分流。

规划将用地内部道路设置在组团“浮岛”平台之下。结合平台下城市道路设置配套设施、临时停车、自行车停放及租赁,方便居民上下班及日常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平台下空间,将社区配套功能分散到每个组团“浮岛”之下,居民不出组团即可享受到服务,既节约土地,形成更多的绿化空间,又增加使用便利性和住区吸引力。

设计通过6类平面形式及4类立面形式的相互组合,在满足产业化要求的同时丰富社区空间形态。

3 功能组织及流线分析

功能组织包括平台上和平台下空间功能组织,如图2~4所示。

图2 覆土大平台建筑剖面关系

图3 体育运动场地意向

图4 平台下空间功能意向

平台上景观绿化中设置更多的座椅,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息空间,增加人们外出活动与交流。

平台下室内或半室内空间可使人们不受天气影响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大平台之下的1层建筑空间,功能主要是千人指标中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小型商业服务、菜市场和其他社区服务)、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预留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流线组织方面,外部人员流线从沿街进入,内部人员流线可从沿街直接进入住宅核心筒或门厅,另外也可从大平台之上直接进入住宅门厅,两种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

功能组织主要有以下特点。

1)适用人群全面化 特别关注儿童、青年、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不同场地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生活习惯。

2)具体功能多样化 满足社交、亲子、会客、聊天等需求,还有儿童活动、运动健身、艺术文化读书。最重要的一个具体功能就是运动健身,包括慢跑道、各种球类场地、健身空间。

由于居民工作繁忙,通常无法抽出时间外出健身,因此景观设计力图打造运动社区,依附道路系统设置运动道路系统,并在绿谷区域设置多处运动专区,如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促使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更积极健康。园区设置三级慢跑道:一级园区慢跑道串联A、B、C3个地块,全长3km,适宜长距离跑步爱好者;二级环形慢跑道设置在儿童活动场地附近,整圈为200~400m,适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户外锻炼,沿路段设置儿童竞跑赛道,增加趣味性,吸引儿童参与;三级散步道主要针对老年人群,通过卵石按摩小径与健身、休憩场地的结合,使散步道更具功能性。

3)整体品质提升 主要包括智能化和无障碍设计。智能技术运用是通过景观独有的艺术表达和空间解读,将智能硬件合理运用到社区中,无形中提升生活品质、改变生活方式,如人脸识别技术、访客路线引导、灯光感应、智能健身、实时数据分享、远程看护、趣味互动、环境检测。无障碍设计着重关注全区无障碍设计及人性化细节,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度。

4 空间形式

覆土建筑最大的优点是可形成丰富的空间,因为高差变化,可创造更丰富的景观元素,平台上的绿地可做成台地、坡地、广场。大平台下面可做庭院、柱廊、落水、叠水等。跌落式花池台阶可从平台顶一直蜿蜒至庭院内, 人们可通过宽大的台阶拾级而上,也可在内庭院中休憩玩耍,或站在大平台上凭栏远眺,或坐在庭院里仰望星空,也可互为景观。同样一块空间,因为有了高差,就比平地增添更多的趣味与生机。绿谷至浮岛出入口设置条石座椅,使该区域形成可通行、可休憩的多功能空间。硬质景观的设置也使该空间在冬季能够维持更好的品质感。城市道路至浮岛出入口的新中式景墙打造了归家的仪式感(见图5),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园区的私密性(见图6)。庭院可让我们在住区的院子里看到类公建手法的建筑景观,感受不同以往住区景观的新奇体验。

图5 绿谷至浮岛出入口

图6 城市道路至浮岛出入口

5 绿化景观

5.1 景观设计手法

通过地形处理使项目地块有效形成绿谷花园开放空间和住区浮岛半开放空间2部分。绿谷花园是公共空间,强调活力、参与、有趣;住区浮岛是半公共空间,强调静谧、舒适、交流。浮岛中包含下沉庭院,强调意境、休憩、静思,主要空间形式有浮岛花园、宅间客厅。

5.2 景观设计原则

在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前提下,突出园区特色,以9种植物为主题,命名九园,分别为紫薇园、枫叶园、黄栌园、丁香园、木槿园、玉兰园、海棠园、翠竹园、碧桃园。

5.3 景观设计特点

5.3.1 北京气质的承传

适地适树原则,活用树种寓意,历史文脉渗透统于景观细节中。京派工艺、胡同情怀、京剧浓墨......同样的京味元素进行不同的演绎。

5.3.2 景观生态化

在满足园区景观功能的前提下,融入海绵城市系统“渗、滞、蓄、净、用、排”的排水手法,在设计中兼顾形态与生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营造社区生态景观,增加园区趣味性与科普性(见图7~9)。

1)道路两侧 采用生态草沟+海绵型绿地,将路面雨水径流排向两侧生态草沟,通过过滤净化最后进行雨水收集与利用。

图7 景观生态化

图8 下沉庭院景观意向

图9 覆土景观意向

2)组团内部空间 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小型雨水花园,社区组团内部的雨水通过下渗、溢流、收集、排出,从而构成组团内部的海绵模式。

5.3.3 开放共享

以开放花园系统为结构,布置住区组团空间,形成环绕花园的开放式街区。

1)使用隐形围墙(铁艺围墙两侧以北海道黄杨覆盖)代替传统围墙,视觉上开放通透,同时便于后期管理。

2)将住区组团台地化处理,围合营造开放公园系统,其中的运动设施均可与周围居民共享。地形的处理有效形成绿谷花园开放空间和住区浮岛半开放空间的物理分隔,减弱运动区对业主居室的干扰。

5.4 景观设计要点

1)高差处理形成多层次、富有变化的台地花园景观。

2)高点设置观景平台,预留视线廊道,可登高望远。

3)满足人群需求合理布局场地。

4)绿植除观赏功能外,还有一些实际使用功能,如驱蚊、净化水体等。

6 消防分析

覆土大平台建筑消防设计是最重要的问题。覆土大平台通常高于室外地面(路面),消防车的正常通行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避免大平台成为简单的坡道和道路硬化地面,消防环路与场地尽量在平台下解决,平台上留给绿化和景观。

从该项目可看到,大平台成为裙房或底盘,其上为主体建筑,主体建筑的高度是从室外道路标高算起,这样平台之上均为高层建筑,消防车道环绕在建筑四周,消防扑救面在前排建筑前面和后排建筑后面,均在平台之下,且满足消防要求。

设计原则是消防通道环绕或穿行。作为大型综合体建筑,有大体量的裙房和高大的主体建筑,消防车穿行很难做到,所以通常采用绕行方式。在平台下设置消防车道,可把屋顶大平台让给景观绿化。

另外一点是内庭院,覆土建筑通常都有内庭院,这由其先天优势决定,内庭院为覆土建筑的通风采光提供便利条件。短边长度24m是消防车进入的起始长度,这点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控制,如果项目很大,消防车能进入就可以设置大些,如果项目小,没条件,可适当减小,不让消防车进入。

7 变形缝

覆土大平台会对结构专业造成影响,为抵抗覆土荷载所带来的地震力,结构的梁柱及配筋均会加大。大平台与住宅主体之间要分开,这是抗震变形及结构计算的要求,这样变形缝就会有很多,每个主楼周围有1圈。在平台地面就会出现很多像地垄墙一样的变形缝收头做法,不仅视觉效果差,而且存在漏水隐患。通过创新节点做法,如图10所示,不仅取消了地面高差问题,而且可有效防止漏水。

图10 平台屋面接住宅楼南入口节点

8 结语

此项目是精装修交房,项目从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是示范小区,要求居住品质一流、设计手法新颖、建造技术领先。设计之初选择住区大平台建筑的浮岛、绿谷的总体布局,产业化的住宅单体,均为最新的设计理念及施工技术。该项目部分正在进行内装,预计2020年6月全部交房。因为是覆土建筑而更加更宜居的住区环境,届时将成为大运河畔新的亮点。

猜你喜欢

绿谷浮岛住区
忆国心绿谷之旅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实践——以“嘉峪关生态浮岛探究”为例
推进区域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路和途径——以丽水日报传媒集团“绿谷融媒小厨”项目为例
150平方公里浮岛漂向澳大利亚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应用组合式生态浮岛净化水体方法探讨
穿越万绿谷 体验大自然
万绿谷:开发与保护并进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