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商埠地大马路沿线空间活力再生探究

2019-05-25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海英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马路风貌马路

文/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海英

0 引言

当前,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存量更新,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受到强烈冲击,空间形象严重破坏,街道沦为车辆通行的消极空间,街区活力尽失,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显著下降。如何尊重历史文脉,激发街区活力,彰显城市特色,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重点任务。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街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应充满趣味性和活力才会被持续关注和使用,只有街道充满趣味性和活力,城市才会有趣,反之则会沉闷,故提升街道活力是实现街区活化的关键。

商埠地大马路修建于100多年前,是长春商业和历史文化的象征,作为长春传统商业轴线,其形成与发展在长春城市演变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中心转移,商埠地大马路逐渐萧条没落,街道及沿线空间失去特色与生机。2017年10月,国务院同意将长春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9年7月,吉林省政府同意将长春商埠地街区列为吉林省历史文化街区,为商埠地大马路区域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契机。

1 商埠地大马路概况

1.1 历史沿革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东三省事宜条约》,长春自此开埠通商。为适应发展形势,开埠局于1909年着手进行商埠地街区规划,其成功之处在于用1条曲线形街道将满铁附属地的日本桥和老城内的南北大街连接,形成商业大道,即商埠地大马路,是商埠地的主要道路。自1931年东北地区沦陷,商埠地实际建成区域仅有1km2,随着老城大量商家迁入开店办厂,商埠地大马路两侧日趋繁荣。

随后,在火灾、战争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事件中,商埠地大马路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起伏。截至目前,曾经舒适的街道空间已被现代化建筑充斥,两侧人行空间被大量汽车占据,商埠地大马路作为长春传统商业发源地的辐射状况早已一览无余(见图1)。

图1 商埠地大马路街景今昔对比

1.2 基地区位

商埠地大马路位于长春市南关区北段,南起长春大街,北至上海路,分别与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以及六马路等4条东西向道路交汇,全长约1.2km,宽约20m,作为城市支路,连接满铁附属地与宽城子老城。商埠地大马路东距城市快速路亚泰大街约150m,距城市次干路大经路约430m,距地铁1号线(人民大街)直线距离约1.1km,距地铁2号线(解放大路)直线距离约1.3km,距火车站直线距离约1.4km,区位优势明显(见图2)。

图2 商埠地大马路区位

2 街道现状活力评价

2.1 研究范围

将研究范围分为2个层次来建立整体保护框架:①沿商埠地大马路两侧表层建筑(群)体划定核心范围,对其内建筑进行严格保护和改造;②沿两侧延伸街巷划定控制范围,对其范围内建筑进行功能指引,力图促进该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活力提升,并形成良性机制。核心范围约17.6km2,控制范围约60.3km2(见图3)。

2.2 活力评价

街道应有丰富的特色景观、舒适的空间尺度、良好的通达性以及支持公众活动交往的空间特征。功能多样、环境舒适和交通可达是街道充满活力的重要标志。鉴于街道活力复杂和多样的特性,研究主要从建筑(群)、街道环境和人的活动3方面对商埠地大马路沿线现状空间活力进行评价。

2.2.1 建筑(群)

街道通过两侧建筑物等实体空间展现其尺度与风貌特色,对其分析主要从沿线建筑的肌理、风格、年代、结构、层数、质量和立面色彩以及功能等方面着手。经初步统计,马路两侧遗存的传统建筑为数不多,街道东侧建筑(群)23栋,其中文保单位2处,推荐历史建筑2处,街道西侧建筑(群)20栋,其中文保单位1处,推荐历史建筑6处,传统风貌建筑2栋;西四马路和西五马路中间地带的商埠地历史文化街区是保留较完好的区域,建筑体量较小,多为1~2层,质量较差;周边街道空间格局与历史差异较大,多为90年代后建设的小区和体量较大的写字楼等商业建筑,开发痕迹明显;街道两侧用地仍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为主,用地功能有较好延续性。

2.2.2 街道环境

图3 商埠地大马路研究范围

街道环境要素包括人行道、行道树、座椅、路灯、广告牌、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和围墙等。经调研,商埠地大马路在街区绿化、行道树种植、路面铺装、广告牌匾、公交站点、垃圾箱以及电力设施、管井等市政设施方面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路边停车占用人行道,街道环境及景观形象不佳,与商埠地大马路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有较大出入。其中,四马路至六马路约470m路段的问题是广告牌匾的规格尺寸、位置、色调、材质等不统一,建筑风貌不协调,行道树缺失,无规范停车位,步行体验差,街道无生活趣味。

2.2.3 人的活动

城市支路既是主要承担居民日常出行的集散交通道路,同时也是大众开展公共活动、感知城市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当前过度依赖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背景下,街道两侧划满停车位,社会功能被逐渐忽略,原有适宜的空间尺度被破坏。据调研,商埠地大马路沿线人的活动主要以交通通行为主,人流量不多,街道已演变成纯粹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消极空间,失去了其作为公共空间应有的活力。被机动车占据的街道空间使行人缺乏安全感和舒适度,加之汽车尾气污染,导致人们不愿在街道停留。

3 街道活力再生策略

3.1 建筑及街道环境整治

3.1.1 建筑的保护利用

根据商埠地大马路自身特点,建筑保护利用采取“分段控制、调整功能、展现文化”原则。根据北段传统和现代建筑混合风貌段、中段传统建筑风貌段及南段现代建筑风貌段的特征格局,对不同区段进行建筑高度、风貌、色彩及功能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形成形式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大马路区域。

建筑高度方面,为保持街道舒适感,按H/D=0.8~1.5的比例控制尺度,大马路两侧沿街新建建筑不超过9层,高度不超30m,根据实际建设要求,可上下浮动20%。建筑风貌方面,以中体量为主,建筑色彩以米色、棕色、砖红色为主。建筑功能方面,结合商埠地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复建大众电影院,打造文化功能,在街区建筑中注入商业、文化、艺术和展览等功能;围绕道台衙门塑造历史文化展示空间,更新其周边建筑功能,融入文化、艺术和商业等功能;同时,借助区域更新,规划地下停车空间。

3.1.2 街道环境的整治

主要对绿化、广告牌、铺装、公交候车亭、垃圾箱等进行分析。

1)绿化 根据街道两侧建筑功能进行绿化空间布置,将其分为公建段和居住段:公建段强调“敞”,即以满足人们的公共活动为主;居住段强调“透”,即与小区内景观结合,形成整体,内外融合。

2)广告牌 广告设置须服从城市风貌规划与控制要求,合理布局、有序设置,且应与建筑、街景和环境协调,高度、体量、风格、色调与城市景观相统一。

3)铺装 地面铺装是步行环境设计的重点,设计要点包括:①通过运用不同铺装材料,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②通过铺装图案变化,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还应考虑道路铺装的无障碍设计。

4)公交候车亭、垃圾箱 设计形式应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协调。

通过整治建筑和街道环境,使街道充满趣味以吸引城市居民和游客参观和体验,从而焕发街道活力。商埠地大马路沿线整治重点:①整治道台衙门周边区域建筑及道台衙门前广场空间;②整治东五马路与东六马路之间商住建筑的沿街立面、广告牌、人行道,使之形成较开敞的慢行尺度;③保护与更新商埠地历史文化街区(见图4)。

图4 核心范围内建筑及街道环境重点整治区域

3.2 特色历史资源整合

商埠地大马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城市重要的历史记忆,但现存历史资源点呈孤立分布状态,不成体系,沿线特色历史资源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将有利于焕发其空间活力。研究结合历史资源要素构建历史文化空间网络,重塑商埠地大马路沿线区域的传统风貌。

1)对意义重大的历史要素,如吉长道尹公署、泰发合、鼎丰真、养正书院遗址及消失的老城北门等,可通过重塑、增建或改建的方式,建设具有地方感和历史感的开放空间。

2)梳理出能联系各历史要素和开放空间的历史资源轴线,如清明街、三马路、四马路、重庆路和长通路等历史轴线,在体现长春商埠地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反映出城市的功能演变。

3)叠加整合历史要素和历史资源轴线,建立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系统(见图5)。

图5 商埠地大马路沿线的历史资源及轴线

3.3 交通模式转变尝试

街道空间不仅应有机动性和可达性,且应具有作为目的地或可驻留场所的功能。为此,商埠地大马路路面改造尝试采用“共享街道”设计理念,试图通过移除标准化道路的标志、标线、路缘石和路障,削弱机动车主导性,强化街道场所功能,或结合交通稳静化设计减少机动车的负面影响,利用街道景观要素营造安全、多样、舒适的街道环境,从而将大众社会公共活动融入街道空间。活动场所设计需考虑交通便利性,针对占道停车问题,建议取消路面停车位,划定临时停靠区,结合道路两侧建筑功能合理安排公交线路及站点。

4 结语

商埠地大马路区域是城市商业历史发展的见证,但因城市发展、变迁,加之多种因素制约,其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结构性未得到有效保护,如位于马路西侧、三四马路之间及四马路以北的历史建筑片区已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体量现代建筑,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故商埠地大马路沿线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尤为重要,这也是街道空间活力再生、历史街区活化的途径,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历史与社会形态通过街道得以展现,政府力、科技力、艺术力和社会力的融合则揭示出街道特色。由于道路红线范围内用地权属的复杂性,街道设计及建设中常有协商与妥协。因此需借助政府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等各方协同作用,建立历史街区、传统街道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机制,从而实现商埠地大马路沿线空间活力再生。

猜你喜欢

大马路风貌马路
条条大路都幽默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人来车往的马路
大马路 和小山路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洗个澡
过马路
库车城市风貌
过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