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点到面
——从碾坊咖啡吧到交宫、红阳的乡村复兴

2019-05-25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传统村落研究所李君洁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阳村落景观

文/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传统村落研究所 李君洁

贵州省台江县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交宫、红阳2个村寨是县内代表性的苗族村。从村落格局上看,交宫村位于山区河谷地带,同时具有水苗临水而居和深山苗依山而建的居住特征,而红阳村是典型的深山苗山地村落类型(见图1,2)。

2个村寨前期在保护利用进程上有一定差别:交宫村多年前曾经历过短暂的旅游发展阶段,故村民在保护利用观念上接受度较高,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村落传统风貌受到一定破坏,如河道景观城市化;红阳村基本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风景优美且传统资源保存良好,但其作为山地村交通不便,同时村民对待发展问题在观念上相对保守。

2017年6月,“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简称峰会)在交宫、红阳2个村寨召开,规划设计任务是在2个月时间内让村寨呈现最佳面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策略是迅速梳理出规划要点,在所有规划内容中,挑出小而精、短期内能见效以及村内最急需的项目,跟地方政府和施工方确认后形成倒排工期的项目列表,驻场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最终被确定下来且实施的项目基本上可分为景观、照明、建筑和基础设施4类。

图1 交宫村局部鸟瞰

图2 红阳村局部民居建筑群

传统村落建设项目中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即村民工作。开工前在村内开全村动员大会,一方面让村民了解村落是有价值和潜力的;另一方面让村民了解规划师的工作内容及村落未来发展的可能。城市建设少有上述环节,但其在农村确有必要,这不仅是相互认识的过程,也是给村民信心、逐渐建立信任的过程。前期工作越彻底,越有利于后期建设工作开展。

1 景观:还原村落的美

传统村落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远高于一般乡村,其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出所在村落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村内自然资源、传统遗存散发着乡土气息浓郁的亲和感、安逸感,传递着传统村落特有的景观美[1]。在传统村落建设项目中能最快提升整村效果的是景观整治工程,它能还原村落的美。

本项目的景观整治工程主要针对河边、路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环境空间逐项进行。此过程既无完整的设计图又无施工图,设计与实施主要分以下几步:①景观师在全村实地踏勘,配合本次峰会选出主要的交通及展示路线,同时将其作为重点整治对象;②以文字和简图的形式简要标记主要路线上所有需要整治提升的点位、区块及做法要点;③景观师带领施工方代表和主要参与整治工程的村民,在主要路线的逐个点位系统讲解整治方法;④在设计师参与下完成同类整治子项目的样板段(区);⑤开展全村景观整治提升工程。其中比较典型的子项目,如柴垛随意散放在地上是垃圾,但堆好了是景观;歪斜的院墙可按村民擅长的传统方式重新砌筑;在路缘及路外侧杂乱的路段修筑部分矮石墙,不适合矮墙的路段或菜园边改做木栅栏,栅栏保留树皮,虽看起来粗糙,但却有土生土长的味道(见图3,4)。

图3 交宫村村民在路边砌筑矮石墙

图4 交宫村村民在路边制作木栅栏

整治也会采取一些临时性应急措施,比如交宫村河上有座桥,桥上的金属护栏与村寨的传统风貌不协调,但时间不允许整体更换,最后采用给护栏缠麻绳“穿毛衣”的做法,取得较好视觉效果(见图5)。

景观工程还进行了河堤、路面、水渠修复,或就地取材改洗手池等子项目,基本按景观整治的操作流程且以村民为主体开展工程,其中路面、河堤等稍复杂的工程会有施工方代表全程监管(见图6)。

图5 交宫村村民给护栏缠麻绳

图6 交宫村村民在工程队陪同下修砌河堤

景观整治在实施阶段操作性强、效率高,但这种反常规操作如何进行工程量确认、工程验收等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规划设计团队之前的方法是以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以及一种有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等多方签字的工程记录文件作为验收依据来执行。本项目中交宫村的施工代表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打板记录法:每个子项目开工前及完工后,在黑板上写清楚编号和工程名称,在施工现场打板拍照。此种工程记录方式既清晰又有仪式感,让村民们干活有劲头。

景观整治工程还原村落本真,展现其自然美感,自以为是、锦上添花的设计不合时宜。另外,工程实施看似简单,却能在短期内让村落环境有很大提升,能把村民调动起来,使其既有参与家乡建设的自豪感,又收到了工钱。此过程加深了村民与设计师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彼此信任感。先启动景观工程也为后续其他项目推动打好了群众基础。

2 照明:黑夜里的微光

2.1 基本原则

早年,传统村落室外无灯,满天繁星与柔和月光是村中最美夜景之一。如今,无论本村村民,还是外来游客,在夜晚都有最基本的照明需求。正因有此种矛盾,村内照明设计更需谨慎,既要满足基本需求,又要保持乡村静谧的夜间暗环境。在上述2个村内,一期照明均仅做了较重要的部分,概括起来大致有2个方向:①跟建筑或景观构筑物相关的部分;②路边、水边等确实有照明需求的地段及小节点。

尽量做到“看得见光,看不见灯”是设计团队在传统村落内进行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此种照明设施白天对村落景观的影响最低,故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向是藏灯[2]。例如,廊桥采用屋顶内部打光的方式突出建筑结构美,寨门也用了类似手法;在交宫村踩鼓场这类跳民族特色“广场舞”的地方增设1个休息长凳,同时隐藏了1条灯带(见图7)。针对无法隐藏的灯具,如露地草坪灯,在难以采购到造型理想的灯具时,也会考虑设计定制与传统村落风貌协调类型的灯具,如树桩灯(见图8)。

图7 交宫村踩鼓场长廊的照明效果

图8 红阳村的定制树桩灯

2.2 设计实施

实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如红阳村祭祀桥的照明设计。村里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都会有过桥仪式,无论是交通需求还是节庆需要都应有灯,但桥身上可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不适合采用常规投光灯,最终解决方案是:将灯带贴在木条做的遮光板上,再把木条固定在桥下左右两侧,让左右灯带对向打光。光源既不向下直射水面,又不会向上直射人眼,而从木板桥缝隙幽幽透光,行人既可看清桥面,又巧妙照亮了桥体(见图9)。

综上所述,乡村夜间的室外环境本无灯,灯的加入破坏了乡村静谧感,故乡村照明设计时要注意:光线既要暗,但也要照顾现代人的使用感受;尽量看不到灯,必须看到时,灯具形象也应尽量融入环境;照明位置选择要先满足交通等日常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特定的景观、节日需要。

3 建筑改造:小惊喜的大示范

在乡村复兴进程中,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很多时候更是整个项目的突破口。本项目对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原则是“织补传统,活化提升”。村落内有很多传统建筑需要修复,但也会有一些不协调的建筑需要整治,这是织补传统的部分;即使完成织补,延续了传统,也不能保证传统建筑有活力,“活”起来还要靠改造及功能的活化提升。

3.1 民居修复

由于本项目时间有限,很难进行大量民居修复,故在交宫村修复了村中的生产性附属建筑——碾坊,并简易改造了村委会;红阳村在碾坊、村委会修复工程外增加了2栋民居改造,但改造并未在峰会前完工。

3.2 碾坊咖啡吧植入

项目团队在交宫村考察碾坊现状过程中,发现1处在踩鼓场旁的碾坊,面向踩鼓场的一侧半开敞,外观像凉亭,内部空间比一般碾坊大,很适合坐在其中吹风、纳凉、看踩鼓场上的表演,于是设计团队当即决定将其改造为碾坊咖啡吧。

在设计上,考虑到其作为碾坊的传统功能,除常规的拆吊顶、拆隔板、换瓦、开窗之类的改造手法,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遵循“最小干预、可恢复性”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方式。除加入1排固定的、可当书柜的长椅,其他家具均可移动,吧台板也可放下来或翻立在墙上。通过不同的家具摆放方式,在小空间内实现咖啡吧与传统碾坊之间功能的自由切换。

3.3 设计师介入运营

在传统村落实施项目中,设计师常扮演全能角色。在建筑改造完成后,碾坊咖啡吧短期未找到运营人,但峰会期间确有需要,故设计师在政府支持下自主装修并临时担当运营人。软装以本村传统工艺——靛染为主题,但时间太紧,很多布料来不及染制,故大部分软装材料均为网购,后又设计了专属咖啡杯和村落题材的明信片,明信片在运营当天成为吊挂装饰的一种,也是咖啡屋内很受欢迎的纪念品。

峰会当天,首次试营业的碾坊咖啡吧成为最受欢迎的场所,当日咖啡与明信片的总销售额近3000元。扣除成本后的利润被捐给村委会,这让村民们意识到碾坊咖啡吧有市场,增强了后续运营的信心(见图10~12)。

其他建筑工程主要完成了2个村委会的改造。

1)交宫村 村委会建筑结构极好,2层是常用的会议室,故保留其原样;1层原是杂货间和小卖部,设计将空间打通,新建吧台,重新订制了展台、货架和桌椅等家具,变成了既可展示、售卖,又可举办小型聚会的综合空间(见图13)。

2)红阳村 改造动作较大,整体落架重修,1层为展示空间,2层为茶室兼书吧。峰会期间重新包装售卖的交宫三宝——大米、蜂蜜、青钱柳,以及在红阳村展卖的银饰都很受欢迎(见图14)。

图10 碾坊咖啡吧建筑外观改造前后对比

图11 碾坊咖啡吧室内改造前后对比

图12 碾坊咖啡吧室内设计

图13 交宫村村委会1层改造的综合展卖空间

图14 红阳村村委会重建后的2层茶室

3.4 建筑改造要点

1)推荐选择切换成本最低的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如村委会这样的公产,无产权问题,政府愿意投资,后续盈利可并入集体收入;又如废弃的小型生产性建筑,碾坊、禾仓均属此类,不涉及居住功能,易回收,同时体量小、投资少且见效快。由民居改造的民宿和茶室之所以未在峰会前完成,很大程度是因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房屋租赁的商讨阶段,以及为适应村民能接受的改造力度而反复调整的方案阶段。

2)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最早启动的建筑项目宜少而精,集中火力出亮点、做精品,用显著成果换取更大关注。在其他项目中,政府给全村统一换瓦、换窗、抹墙的做法,虽兼顾公平,但手法简单粗暴,投入多、效果不佳。

3)做好小试点可激活人心。牛栏咖啡、猪栏茶吧以及本项目中的碾坊咖啡,均因有颠覆性功能置换,建筑本身自带话题性,故给人带来小惊喜并引发关注。小试点能极大提高村民自信,村民们都说:“牛、猪住的房子和放粮食的房子都能改造好拿来挣钱了,我们家里那么好的房子,肯定也能改好呀。”这种自信心对传统村落复兴十分重要[3]。

4 基础设施:重要但并非最急迫

2个月时间内很难完成整村范围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基础设施工程,故本项目最终只在需求最迫切的红阳村建设了1个停车场。

这并不妨碍在本项目中探讨基础设施建设在村落建设中的作用与开展工作的方法。基础设施项目确实对村落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投资大、耗时长、完成效果不直观。部分村庄花大量资金、漫长时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后,短期看不到直接效果,导致其他工程也未跟上,政府及民众对建设活动失去信心,后续发展中断。乡村建设项目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定要做,但不一定最先做,有时在条件成熟后再启动的综合效益更高。

5 结语

连续驻场的工作经历虽短暂,但无论是在专项设计的实施方法层面,还是对整个项目的推进策略方面均有思考:①“大事件”(如乡村复兴论坛)很重要,会促使项目形成倒逼机制,防止推进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拖延症”;②村落规划不一定是完整成品,但事先须有,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③乡村是人情社会,要时刻关注村民需求,从动员大会开始逐渐增加交流,努力跟村民打成一片,感情越好,工作开展越顺畅;④景观先行,景观项目在短期内最易呈现效果,也最能调动全村参与、建立互信;⑤建筑改造建议从最小切换成本的项目入手,以小成功激活人心;⑥照明设计宜追求静谧的暗环境,兼顾基本需求及特殊需要;⑦基础设施建设宜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启动时间。

一期建设结束后,暑假期间,上述2个村寨空前火爆,游客主要来此避暑。这本不在规划预期之中,却是市场对村落发展的良好反馈。此外,最受欢迎的项目是“风雨桥长桌宴”,这提示了规划师:只有在特定场景才有特定体验,故体验感也应纳入设计重点。

猜你喜欢

红阳村落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孙红阳作品选登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危险的阳台
工地不是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