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对策
——以陕西在校大学生为例

2019-05-25田京京谭新喜

关键词:双创满意度教育

田京京,谭新喜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1]。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从此,全国掀起了全民创新创业的高潮。

高校作为国家未来先进生产者的培训基地,是政府传播“双创”理念和实施“双创”教育的主要阵地。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它对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任务。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门新开设的课程,师资较为缺乏,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相关实践平台尚需搭建,在实施过程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与其相关的问题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如王占仁提出当前决定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走向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观念作为理论内核,构建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4]。在创业相关资源利用不足和创业教育协同孵化有广泛需求的情况下,苏海泉提出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多元化孵化平台、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观点[5]。顾海川等认为教育内容和引领路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成败,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6]。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移动互联学习方式,即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方式。现在移动互联教育已经被应用到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有关移动互联学习方式与教育问题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赵畅认为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根据学习者的偏好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可谓一大进步[7]。苏伟斌认为移动互联学习方式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供需双方能够各取所需,学习体验更好[8]。王姝睿认为移动互联学习可让学习者随意利用零散时间学习;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和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可以更好满足教育需求[9]。

2015年国家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列为第一项,随后利用移动互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兴起,目前部分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学习方式来接受“双创”教育。一些计算机、信息科学、教育学等领域学者对此作了研究,如付丽梅等研究了基于产学合作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10],李国辉等讨论了移动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性[11]。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互联学习创新创业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通过中国知网对已有文献进行查阅,发现研究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此进行定量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以陕西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对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8年3月—5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和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实地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并与部分被调研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同时通过问卷星开展网络调查,收到问卷130份。本次调研共收到问卷445份,其中有效问卷40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与效度检验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调研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学习情况。对于第二部分中学习满意度测试问题,问卷选项采用李科特量表模式,选项分别为A.不满意、B.一般、C.比较满意、D.很满意,采取 4级记分制,对于选项的计分分别是1分、2分、3分、4分。在正式调研前,先小规模的进行了预抽样,运用Cronbach’s系数法进行本次问卷内部的一致性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值大于0.7,说明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可以使用该问卷进行正式调研。

2.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首先,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收回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利用SPSS2.0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基本情况

所调研的401个有效样本中,243人参与了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占总样本的59.85%。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05人。学生院校类别中,来自于“985”与“211”院校的145人,非“985”和“211”院校的98人。学生学科背景情况是工科生115人,理科生81人,人文社科生47人。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运用网站、微信学习创新创业的较多,运用App的较少,其比例分别为42%、41%、17%,之所以数据如此分布,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多由高校组织,平台管理由高校提供是有关的。因为使用网站、微信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成本比使用App学习成本低。

(二)移动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满意度调查

表1 移动互联网下创新创业学习满意度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有超过半数(比较满意38%,很满意18%)的高校学生对通过移动互联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评价比较满意。对于授课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环节、预期学习目标、平台服务和硬件、学习效果六个方面,学生最不满意的是预期学习目标,不满意率为25%,而满意率不足50%。第二个满意度较低的指标是教学内容,满意率为52%。第三个满意率较低的是学习效果,满意率为57%。授课方式、课程环节两项的满意率也不高,仅在60%~70%之间。学生最满意的是平台服务和硬件,满意率达到76%。由此,可以看出陕西在校大学生对通过移动互联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诸多方面不满意,与精品课程的标准还相差甚远。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流的本科课程,是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满意度分析中的重要一环,其分析结果为移动互联学习平台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和教育改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下面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用Y表示学习满意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学习满意度Y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给出自变量X0,X1,X2,…,X17的定义与赋值说明,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定义赋值表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发现KMO=0.829,Sig.≤0.05,因而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然后确定共因子个数,见表3。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提取公因子个数,遵循两个标准,考虑累积方差贡献率在75%以上或是其特征值>1,由于表3中前四个因子能够解释15个指标的81.074%,故提取前四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出表4旋转成分矩阵。

表4 旋转成分矩阵

最后依据旋转成分矩阵(表4)进行结果分析,得出的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如下:

1.影响因素之一:平台设施

第一主成分与平台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平台知识储备状况、网页设计与内容更新、平台系统稳定性等相关性较高,可以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平台设施。我们在深度访谈中发现个别移动互联双创学习平台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也有一些平台知识储备较少,内容单调,相关知识更新较慢,网页设计不够友好,平台稳定性不佳等造成学习效果不良,导致学生放弃。这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

2.影响因素之二:个人特征

第二主成分与专业类别、学习频率、学习时长等相关性较高,可以命名为个人特征。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习者,经过移动互联平台接受双创教育后收获差异较大,工科学生效果更佳,如参加相关创新创业竞赛更易获奖,创业更易成功。学习频率、学习时长影响学习效果的优劣,每周坚持两次学习,每次学习2~3个小时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更高。

3.影响因素之三:平台服务

第三主成分与反应信息是否得到及时有效反馈、考核和评价方式、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相关性高,命名为学习过程中的平台服务。这与我们访谈所得到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馈、考核与评价方式客观公正等,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满意度更高。

4.影响因素之四:学习效果

第四主成分与知识储备是否得到增容、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相关度较高,可命名为学习效果因子。此点与我们与学生的深度访谈亦是一致的。学生反映通过移动互联平台进行双创学习,相关知识得以扩容,双创能力获得提高,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影响移动互联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平台设施、个体特征、平台服务与学习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满意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参与者分布不均,整体满意度较低

401个有效样本中,243人参与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占总样本的59.85%。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少半的大学生没有参与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非“985”和“211”院校的98人,参与率更低仅为40.32%,甚至一些非一本院校的学生反映说他们未曾接触过移动互联平台的双创教育。尽管一部分大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学习时间方便灵活,课程选择余地大,但是整体满意度为56%,该指数较低。

2.实践技能培训还有所不足,学习目标难以达到

通过移动互联方式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有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13%的受访者认为所有内容均可通过移动互联教育实现学习目标,但87%的受访者认为第四项(技能培训)无法切实掌握。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可以看到实践技能培训满意度较低,仅为60%,结合深度访谈,我们发现造成这一比例较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参与此项学习的学生专业背景不同,需求差异较大,二是移动互联平台更多提供的是普适性训练,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专业与经历背景,进行分专业分科目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如大部分平台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完成商业企划书,但是对于工科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3.专业师资缺乏,部分教师水平较低,造成学生对教学环节不满意

教育部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在大量的双创教育文件下发前,国内没有培养双创教育师资的专业,只是个别重点院校有双创教育成功的案例。目前已有95%以上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多由思政老师和辅导员以及临时聘请的校外人员担任,尚未达到教师自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能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思考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使得双创教育成了一种形式。目前,陕西大学生所参与的绝大部分教育平台与出现上述现象的高校相比,师资相对好一些,平台人员创新素养较高,但是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部分教师水平较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学环节不满意的现象。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教育联盟,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参与率

由于缺乏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由没有创业经验以及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教授的,这类院校更无力自主建立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了。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扶持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对那些教学资源不足的院校除了在资金方面倾斜外,更应该借助教育部目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契机,让示范高校与普通高校构成双创教育联盟,整合双创教育资源,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数字化双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使得普通院校学生也能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这种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将有效提高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率。

2.加强实践教学,打造精品课程

对于当前基于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平台应该一方面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和接受专业指导,跟上时代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积极地对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一方面将平台教学人员与高校不同科目的专业课教师组成一个联盟或合作组织,在实践技能培训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是共同策划设计课程环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合作小组的教师对每一个授课专题进行集体讨论。另外对于通过平台不易教授的内容和训练项目,由校内既有创新培训经验又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从而将高校课堂教学和移动互联教学结合起来,弥补各自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采用既能考察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从教学内容设置、授课环节、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流”移动互联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以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3.重点师范院校增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研究生,以增加双创教育的专业师资

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建议国家在重点师范院校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专业。进入该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应该具有两年以上创业经验,具备创新创业思想,并立志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人士。将具备上述特征的人士进行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测、信息技术等专业培养,使他们成为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双创教育的专业师资。由他们担任平台教师或管理者,既能做到根据社会与市场变化,及时更新和增加双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又能快速且准确的回复用户提出的问题或反馈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得到较好的使用感受,还能尽量减少用户的数据和隐私的泄露,保护客户的数据安全。这种专业型教师不断增多,将从根本上弥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双创满意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