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
2019-05-25孔红梅
孔红梅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300)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慢性支气管炎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极高危因素,故积极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复发、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关键。但出院患者普遍存在着护理断层的问题,且受治疗依从性差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极易导致疾病复发。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续,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进而能有效解决出院后护理断层这一难题[1];奥马哈系统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理论体系,包括问题分类系统、干预系统与效果评价系统三个方面,目前已经应用于国内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多个领域[2]。为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5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39~73岁,平均(56.57±9.24)岁,病程3~11年,平均(7.74±2.22)年;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7~74岁,平均(57.02±10.21)岁,病程4~12年,平均(7.81±2.19)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无沟通或认知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需人照料。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如自护指导、出院宣教、叮嘱患者定期来院复诊,出院后每1个月电话随访1次。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⑴问题分类:成立小组,学习延续性护理与奥马哈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为患者创建电子档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实际护理需求制定出院干预方案;家庭随访,从奥马哈系统中问题分类系统的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和健康相关行为四个领域出发,并从评价系统对患者认知、行为、状况三方面进行评价,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生理及心理变化,确立健康问题。⑵护理干预:①强化患者对疾病与相关治疗的认知度,指导正确用药,要求患者熟知药物用法用量,切勿私自减停;②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家庭经济情况等制定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膳食方案;③依据患者机能状态并结合患者运动偏好,指导他们参与有氧运动,并告知患者应遵循运动适量的原则,掌控好运动量及运动时间;④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明确潜在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尽可能排除出院期间影响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⑤创建QQ群、微信群及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时推送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等,不断加深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⑥至少每半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1个月1次上门随访,每次随访均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记录至电子档案中。⑶护理评价:依据电子档案信息对患者现状及认知、健康行为等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方案。
1.4 观察指标 ⑴健康行为:由责任护士从健康知识掌握度、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及腹式呼吸锻炼方面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每项10分,分值越高说明健康行为越良好。⑵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
1.5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行为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及腹式呼吸锻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掌握度 正确用药 合理饮食 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 55 9.11±0.85 9.52±0.37 9.03±0.74 8.97±0.79对照组 55 8.42±1.03 8.63±0.79 8.11±1.12 7.65±1.22 T 3.832 7.566 5.083 6.73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55 56.36±9.11 73.02±11.04 8.632 0.000对照组 55 58.03±8.74 68.11±10.28 5.540 0.000 t 0.981 2.414 P 0.329 0.018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出院后护理人员难以及时有效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且多数患者对疾病与相关治疗相关知识缺乏正确认知,常忽略遵医行为及康复期保健意识,对如何有效预防疾病复发等不够重视,不但增加疾病复发的机会,甚至可导致不可逆的并发症,不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出院后的护理干预不容忽视[5]。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与患者间协作性、连续性的护理过程,能够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仍可接受有效康复治疗与健康指导,从而加深患者对疾病与相关治疗的正确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维持健康状态,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已得到临床及患者的广泛认可[6]。奥马哈系统作为一个以社区护理实践为主的新型护理实践分类系统,可有效指导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健康问题,以制定全面、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方案,能整体提升护理质量,该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应用以来,已经逐渐引起临床的关注和逐渐推广[7]。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治疗虽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出院后仍存在疾病复发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原因在于出院后患者仍需坚持服药,但健康意识薄弱、心理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等均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健康行为造成影响,加之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知识的错误认知,症状稍有缓解便擅自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因此显著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措施,依据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实际护理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院外干预方案,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出院患者的上述特征,强化疾病正确认知、实施个体化饮食与运动指导,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为患者提供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康复知识的网络平台等,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他们的健康行为;此外,加强护理结局评价,可以不断改进护理方案,又可进一步提高慢性支气管炎出院患者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行为,从而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对改善生活质量亦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