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市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5-25卢锴锋董雅洁尚文晶李宝芬李晓敏何雪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评量贫困生

卢锴锋,董雅洁,尚文晶,李宝芬,李晓敏,何雪娟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数量逐年上升,且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类型主要有紧张、抑郁、焦虑及自卑等,影响因素主要有校园环境、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及自身等[1-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加速化趋势,且收费制度亦有所改变,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大幅增加,高校贫困生现象比较普遍[3]。与普通学生相比,高校贫困生生活压力及经济压力均较大,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4]。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尤其是高校贫困生。为此,本文以承德市高校贫困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引导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8年承德医学院贫困大学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贫困大学生标准:家庭月人均纯收入不高于200元;已经办理助学贷款;父母无稳定工作。其中男99名、女101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为(19.01±1.21)岁;专业:文科专业78名,理科专业122名;年级:一年级学生45名,二年级学生55名,三年级学生60名,四年级学生40名。

1.2 方法

1.2.1 评估生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量表共包含9个维度,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敌对、抑郁、偏执、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共90个项目,按照1~5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总分/90为总均分。

1.2.2 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专业、是否为单亲家庭、年级等,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校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高校贫困生SCL-90量表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贫困生强迫症状、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维度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高校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s )

表1 高校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s )

项目 得分(n=200)全国青年常模(n=1288) t P总均分 1.68±0.48 1.44±0.43 13.708 <0.01强迫症状 1.49±0.38 1.49±0.40 -0.155 >0.05人际关系敏感 1.56±0.43 1.47±0.35 11.087 <0.01敌对 1.47±0.32 1.47±0.38 -1.234 >0.05抑郁 1.57±0.48 1.45±0.42 13.123 <0.01偏执 1.34±0.21 1.33±0.22 -0.132 >0.05焦虑 1.56±0.48 1.41±0.42 10.831 <0.01恐怖 1.45±0.43 1.38±0.31 9.453 <0.01躯体化 1.37±0.40 1.36±0.39 0.736 >0.05精神病性 1.35±0.33 1.34±0.32 0.124 >0.05

2.2 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专业满意度、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无关(P>0.05);与是否单亲家庭、经济条件、就业压力有关(P<0.05):单亲家庭、特困学生和就业压力大的学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分别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贫困学生和就业压力小的学生。见表2:

表2 不同情况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 )

表2 不同情况贫困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 )

项目 n 均分 t P是否单亲家庭是 53 1.47±0.27 2.291 0.037否 147 1.03±0.14经济条件 贫困 124 1.06±0.17 2.175 0.042特困 76 1.99±0.36就业压力 大 138 2.02±0.41 2.254 0.032小 62 1.32±0.36专业满意度 满意 117 1.92±0.32 0.847 0.359不满意 83 2.10±0.41学习压力 大 94 1.87±0.39 1.059 0.217小 116 1.81±0.44同学关系 好 61 2.12±0.38 0.974 0.339坏 139 2.08±0.42

3 讨论

3.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贫困生强迫症状、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维度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贫困生SCL-90量表总均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说明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心理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维度反应人心理健康状况的9个方面,本研究显示贫困生更敏感于人际交往,也许交往过程让他们产生恐惧或者本身就对交往具有恐惧心理;同时形成负性情绪,表现出在抑郁、焦虑和恐怖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贫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⑴人际交往敏感: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的落后地区,通过努力学习进入高校,进入高校后因担心别人看不起,会有意无意地与同学们疏远,尽量减少参加集体活动。久而久之贫困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勇气和信心;封闭自我,孤僻,拒绝与外界交流;产生低人一等的消极情绪等等。⑵强烈的焦虑、抑郁心理:贫困生的焦虑心理较为严重,他们不但要时刻焦虑自己的学业及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而且焦虑由于贫困引发的自信心缺失及对未来的恐惧等[6]。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极为贫困,时常焦虑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对于金钱精打细算,业余时间也多用来兼职赚取生活费以减轻家庭负担。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贫困生因焦虑不安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而长期、过度的焦虑及消极情绪可导致贫困生发生抑郁,渐渐脱离人群。

3.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及性格等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7]。本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除了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心理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外,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是否单亲家庭、经济条件和就业压力有关。为此,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本研究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2.1 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高校已不断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目的是提升全体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弱,相对来说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比较缺乏[8]。为此,高校应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认知、情绪、行为等多方面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讲座中应结合励志人物的事迹,提高贫困生自强自立的信念。每个班级选举男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员,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于问题不明显的,由心理委员与其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可反馈给辅导员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高校应与时俱进,通过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在QQ、微信及微博等一些常用的社交软件上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等。

3.2.2 明晰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体增大,对于贫困生来讲,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更处于劣势。高校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首先,让贫困生客观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对自身的知识、能力有正确认知;其次,学校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搭建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树立就业的信心;第三,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鼓励并帮助贫困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2.3 营造融洽环境,改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具有重要作用[9]。一方面,应创造一个平等、团结、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及非贫困生应给予贫困生更多关心,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3.2.4 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改善贫困生经济情况:贫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压力,若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将明显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一是学校需要完善已有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改善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受益于国家的政策,目前绝大多数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二是学校完善自身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经济补助,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减轻他们的依赖心理;三是勤工助学,培养贫困生自尊、自强的意识,高校应该在校内设置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专门提供给贫困生,使他们能够通过兼职工作获得一定的报酬,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严重,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自身发展,亦关系到学校的建设。高校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有效地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帮助高校贫困生提高思想、磨练意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评量贫困生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