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9-05-24倪响董德福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倪响 董德福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并实现其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66-0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内容。[1]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已成为全国大学校园的重中之重。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传统文化散发着独特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传统的价值力量。[2]

各地高校应注重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不断摸索,开拓出一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德育资源,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如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德育内容、孟子“明人伦”的德育思想、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的道德形成观、陆九渊“明复本心”和“自作主宰”的德教目的论、朱熹对立学校须以“德教”为首的强调、王守仁“知”与“行”一体说的德育观点等。 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学习利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上善若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强调“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展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

二、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外来文化及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交织、碰撞,影响并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近年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各地高校社团组织每到这些节日还会特意举办活动来庆祝,大学生还会通过开派对、聚餐等形式度过这些西方节日。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此外,美剧、韩剧、日本动漫以及外国电影等外来文化产品也吸引着中国各高校大学生,向大学生们传播许多外来文化。这些外来文化冲击着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影响着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和交流,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二)校园不良风气的存在。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问题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

最近,一些高校的学生会干部耍官威,频繁曝光,在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官僚气息,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 要求学生干部时刻牢记自己还是一名学生,牢记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是为了群众服务,不要本末倒置。另外,旷课、挂科、攀比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背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如果不加以改变,严重影响着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说课式教学方式的滞后。大学期间是塑造大学生良好社会品性的重要阶段。虽然各地高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教育改革,但还是以简单、直线式的教学方式为主。

现在大学里的教学方式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无法与大学生个性特点相契合。学生们也比较抵触死记硬背课本来应付考试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淡化了知识本身的社会价值。所以,课堂的授课方式还是要回归实践,使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传授知识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在课堂传授知识中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高校各学科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也可以专门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将专业发展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并回归实践,进一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举行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在课余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目前,中国各地高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以特色活动为重点,更深层面、更大力度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大学生增强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创造。

大学校园以专家主题讲座、传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主题征文大赛等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为有效途径,努力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注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彰显高校办学特色。

(三)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在实践学习中培育传统文化传播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有效载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逻辑中介层面,建设和完善社会实践和传统文化育人的各个环节,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广度和深度。

各地高校应坚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志愿者服务、走出国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视域下社会价值观调研以及文化基层社区宣传等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時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从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地高校应发挥校园传媒的作用,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讲活。

大学校园可以通过开辟校园专门栏目、刊播主题公益广告等形式、运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或动漫、微电影、视频网络日志等新兴文化样式,开展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讲明白,深化大学生对其内涵和本质的认知与认同。

四、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氛围。大学是国家的思想文化高地,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学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使大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现和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营造积极、和谐、充满正能量的大学校园氛围。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习近平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4]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地认真地学习和生活,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保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宿舍4人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

药家鑫撞人后杀人事件等,都凸显了很多大学生自身人格存在些许缺陷、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具有扭曲的个人心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开拓创新,砥砺前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而能够不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价值取向,是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的价值评价标准,是新时代大学生共同认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精神支撑,才能真正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和价值判断上的一致,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道路保证,从而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们深刻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5]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朱文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探析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实践与跨越,2017(11).

[3]顾萍.儒学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2016.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O一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23.

[5]孙晓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探究[J].品牌研究,2018(08).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