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当代花鸟画中的视觉形式
2019-05-24梁轩玮吴丹
梁轩玮 吴丹
【摘 要】发展千年并不断继承及焕发新生的花鸟画具有其独特审美趣味,现代的花鸟画创作亦蜕化更多样貌。本文拟以美学概念——视觉形式,来浅要分析现当代花鸟画作品,以得出视觉形式在现代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之意。
【关键词】视觉形式;花鸟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54-01
一、視觉形式的内涵
视觉形式乃植根于形式,是外形式的一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表层视觉形式—物质媒介层面,即艺术作品中存在着“物因素”,艺术品以这些物因素为媒介,是其存在的基础,包括体面、肌理、光影等。二是深层视觉形式—空间组织关系,即艺术品的美是存在于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组织,展现的是美的存在方式、状态。换言之,艺术家通过自身情感的抒写、浓郁的生活体验,投射于艺术品上,当观赏艺术品时,从画面中获取视觉感受,即是在欣赏艺术品所呈现的视觉形式。
二、现当代花鸟画的视觉形式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科,发展至今,拥有诸多的审美特征——从古人的掌上把玩到今时的展厅观赏,其审美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工笔花鸟画在现当代语境下,既有着传统精华之传承,也增添时代赋予的特征。本文从表层视觉形式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来浅析现当代花鸟画。
(一)美在线条。线条是视觉艺术中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划分艺术风格的标尺,是产生美感的源泉,是让情感得以表现。线同样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之处,以线造型是其核心、根基。
在当代绘画大师中,潘天寿先生极为讲究构图形式,其创作的《雁荡山花图》,画面尺幅巨大,虽绘制的内容是普通的花草、山石,但特殊的画面布局使得此作品相当具有震撼性——硕大的山石以相当于画幅一半有多的面积坐落于画幅上,用粗犷、刚劲有力线条勾勒出其霸悍之气,山石并未进行皴擦,稍加苔点便用赭色大笔平涂,更显线条的遒劲。山石边上生长的山花以双勾填色、点染画法绘出,双勾的线条带着一种娟秀、一种细致、一种精到,与山石的线条区别开来。
苏百钧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取法于两宋,其作品多为繁密的大幅巨制,描绘之精致,设色之高雅。《木瓜王》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家即景,用笔勾画出整张作品的细腻美感,素雅的色调烘托着物象的真趣。岁月沉淀的木瓜树干裂痕斑斑,画家用短而有力、顿挫的线条勾勒出其粗糙、皲裂的质感;而木瓜叶与果是新生之物,此处勾勒的线条多为流畅,表现出叶果的质地。
喻惠是现代有着独立风格且作品具有超脱自然客观审美特点的女性画家。《掠影》这幅作品整体设色淡雅,通篇采用墨色染出,不同墨色间的交互,使画面色调统一中带着丰富的变化。这幅作品采用满构图——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湖石,庞大且结构繁杂的石头占据了90%的篇幅,用色清淡、精细刻画。石头的质感很大程度上是由面挤压出来的线来表现的。
线条具有灵活性、准确性与直接性特点。线条的粗细、墨色浓淡、抑扬顿挫呈现在画面上是画家个人的创造,赋予着情感,跟随着线条或流转,或生涩,或含蓄,或飞扬,或停顿,或缓急,或深浅,或豪放,或古朴,塑造出其精神所在。
(二)美在色彩。视觉形式的物质媒介之一的色彩,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沟通的有效途径。
墨分五彩,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水墨交互而产生不同的墨色,相互交织叠加即是中国画最美色彩。霍春阳先生的作品《出水荷风带露香》,描绘的是荷塘之景,舒展的荷叶与刚绽放的荷花带着一种清新雅致之感。三片荷叶之间的墨色变化极为丰富,花与叶之间墨色浓淡相宜,虚实得当。二者在画面上交错跳跃,好似一首轻扬优美的曲子,浓破淡与淡破浓之间造就耐人寻味的水墨语言。
唐秀玲的作品《余香》,在画面语言设计上很有特性,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在画家神奇的画笔下显得婉约、宁静。作品所绘的桌面、花瓶皆是玻璃质地,视觉上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玻璃桌面与玻璃瓶中的水,以及插着的小花,包括背景,均为一种绿灰色,其中白、蓝、粉色的点缀很是精妙。作品中运用同色系的颜色来描绘,使表现内容产生了空间关系。透过玻璃瓶看到了水的清澈与相互交错的枝条,展现的是一种生机。
李志向的《朝晖》,笔墨力度、气势弥满且充盈,将表现对象层层叠加和穿插。金黄色的芦苇密叠,墨色皴染出的山石背后的落日余晖如同火烧云般红艳。也许是红亮的天折射的光把芦苇染上金秋的颜色,也许是满带金黄的芦苇把天都映亮。画家用强烈的鲜亮黄色配搭上浓郁的红,刺激着观者的视觉神经,仿佛身处其境。
明度、色相、纯度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也使色彩具备空间造型能力与情感表现性。花鸟画中色彩的运用或朦胧,或浓厚,或淡雅,或明艳,使其与线条综合交错,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盛宴。
三、结语
花鸟画中视觉形式的塑造是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在花鸟画创作中注重视觉形式的塑造,丰富画面美感,是现当代花鸟画创意性与时代性突出的方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化,这即是视觉形式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曹晖,谷鹏飞.视觉形式概说[J].文艺评论,2006,(01):18-21.
[3]王洪义.视觉形式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