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2019-05-24邓斌许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血常规感染

邓斌 许华

[摘要]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入的16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的1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在血常规上是否出现差异,是否能够作为MP感染的检测指标。结果 感染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疑似MP感染的患儿可采取血常规检验,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可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出现MP感染,能够将其作为临床早期检测指标,并及时进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a)-01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61 bronchopneumonia children treate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another 160 healthy childr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abnormal chang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diagnosis index of MP infection. Results The neutrophil percentage, 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 monocyte percentage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infe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absolute value of lymphocyte in the infe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d blood cell count,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and blood platelet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For suspected MP children,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an timely and primarily determine whether the children have the MP infection,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early diagnosis indicators of MP infection to take the proper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prognosis.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随着临床治疗与实验室检查的不断完善,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目前本病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临床及时确诊是早期治疗的关键,通过实验室血常规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支原体还会通过免疫机制对儿童系统、器官造成肺外并发症,主要对机体进行直接侵犯。在感染早期,支原体会直接侵袭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和器官。MP在临床上也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而支原体是儿童发生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2]。在资料文献中统计发现[3],支原体感染最低为9.6%,最高则超过60%,特别是儿童,其感染率居高不下。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其中发热类型大不相同,体温高低不一,咳嗽主要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且伴有咳痰,痰液呈白色,甚至可能伴有胸部积液和呼吸困难,导致慢性咳嗽。本病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持续3~6个月,期间可能混合其他细菌、病毒,使患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困难[4]。临床早期对本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进行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6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纳入其中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其血常规情况,旨在及时为患儿进行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感染组均出现发热、持续性咳嗽,经过头孢类与青霉素治疗无明显效果;②对照组儿童健康且无影响研究疾病;③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愿意参加;④感染组患儿的MP-IgM>1∶80,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疾病者;②家属沟通障碍难以配合研究;③相关资料不够完善者。感染组中,男80例,女81例;年龄1~6岁,平均(3.20±0.54)岁;病程6~58 d,平均(29.87±4.21)d。对照组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1~6岁,平均(2.95±0.4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血常规仪器为sysmex-XS-1000i(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效公司),对两组患儿的血常规进行检验,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均根据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效公司,批号112170)的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入选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感染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由支原体引发,其发生率占获得性肺炎的10%~40%。小儿呼吸道感染支原体,会引发脑膜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多种肺外并发症[6]。小儿支气管肺炎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儿童生活质量。本病在儿童以及婴幼儿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发病隐匿,严重时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患儿其他器官,增加治疗困难[7]。近年来,MP已成为儿童感染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然而临床上,其主要与患儿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免疫紊乱有关,需要及时进行诊断[8]。

患儿在感染MP后,机体中的细胞会不断刺激细胞产生IgM和IgG抗体,从而导致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病理性免疫反应[9]。由于症状重体征轻,导致临床诊断意义并不大。MP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病原体对人体进行直接侵犯,而且肺炎支原体本身没有细胞壁结构,其通过该结构黏附在宿主细胞上,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多个器官、组织抗原存在共同性,或者当人体出现支原体感染后,支原体进行全方位感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损害机体;或者由于循环免疫中存在复合物,并且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当补体免疫反应发生时,会造成血管膜受损[10]。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P感染以肺外表现的首发症状患儿逐渐增多,且上呼吸道症状并无异常,与其他病毒所导致的症状相似[11],因此,在MP感染患儿的诊断过程中,仅仅依靠症状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儿的体征与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血常规检查属于较为可靠且简单的方式[12]。本研究将血常规检查纳入其中,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3]。支原体可通过诱导细胞激活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被局部杀伤[14]。同时,支原体的免疫黏附和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抑制淋巴细胞及活性,最终导致淋巴细胞快速凋亡,血常规的变化可用于诊断儿童是否感染MP,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相关检查[15]。当合并出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因此及时根据患儿表现确诊是否出现感染[16]。

综上所述,通过对疑似MP感染的患儿实施血常规检查,能够有效进行诊断,为患儿尽早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卓海珍.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2-73.

[2]古丽比亚·卡合曼,林磊.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患儿部分血常规指标及C反应蛋白水平[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347-1349.

[3]陆中华,殷大池,姜长安,等.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0):149-150.

[4]李海波.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10):70,49.

[5]孙璀.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1-22.

[6]冯玉梅,李思颖.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3):123-124.

[7]汪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的临床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221-222.

[8]陈花莲.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31-133.

[9]張林.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9(10):840-842.

[10]万瑜,王飞.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1例凝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06-207.

[11]王飞,万瑜.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常规测定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3-15.

[12]张爱明,郑梅.血常规、CRP和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4(2):187-188.

[13]吴长慧.血常规检测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53-54.

[14]贾胜荣.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部分元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5(10):1337-1338.

[15]曾子坤.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中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84-186.

[16]李叶静.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12):1527-1529.

(收稿日期:2018-10-29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肺炎支原体血常规感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经支气管镜注射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