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项目驱动对计算机语言教学优化的研究

2019-05-24汪婵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游戏

汪婵婵

摘要:计算机编程语言课是高校工科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然而,编程类课程对逻辑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的高要求,让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引入游戏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引入游戏项目,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项目驱动;计算机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158-02

1 引言

大部分工科專业都会开设一门或多门计算机语言的专业基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编程能力外,更重要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算法分析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

然而,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句语法、程序结构、算法设计的教学,枯燥乏味、应用性差的案例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生“被迫接受”式的学,造成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课程产生畏难情绪。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较差。

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入学生具有浓厚兴趣的“游戏”载体,将一门计算机语言(以C#为例)的大部分知识点融入一个游戏项目中,通过这个游戏项目的制作,驱动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往往会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或技能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以案例的方式来演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这些案例往往是零散、无关联的,学生做完这些案例之后,很难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制作一个完整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个项目式案例,将课程理论知识点融入这个项目案例中,它能够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该项目中融合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将整个项目进行拆分后,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层层推进完成项目的制作,从而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

但是,没有一个课程项目的设计是能够完全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学模式完全依赖于项目驱动教学,或许会遗漏部分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在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同时,用案例教学法来补充这些遗漏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用该方法来诠释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再用项目驱动法来提升和拓宽知识点的应用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 游戏项目的选择

游戏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借助游戏的趣味性、教育性、探究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将知识点融入游戏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影响项目式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是项目的选择,本人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贪吃蛇游戏”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游戏必须要规则简单、入门容易。贪吃蛇游戏是一款深受大众喜爱的游戏,其游戏角色和游戏规则简单,适合初学者学习,学生完全有能力分析出贪吃蛇游戏的游戏规则、逻辑思路和算法流程。该游戏升级版本较多,此处选择最为原始的游戏规则:用键盘方向键“上下左右”控制蛇的运动方向,通过不断吃食物来获得游戏积分,同时越吃食物蛇身越长,从而加大游戏难度。在游戏过程中,蛇不能碰障碍物,不能碰自己的身体,更不能碰墙,否则游戏结束。

(2) 制作游戏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必须要尽可能涵盖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C#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C#语法、方法、类、继承、数组、多态、接口、文件操作及异常处理等知识与技能,重点理解如何使用面向对象语言来进行程序设计。贪吃蛇游戏项目可以使用C#语言来设计实现。在贪吃蛇游戏中,用类定义“贪吃蛇”“食物”“障碍物”等,而“食物”类、“障碍物”类均可以继承于“固体”类;用方法定义“创建蛇”“产生食物”“蛇移动”“实现加分”等功能;用数组定义不同的格子属性;用多态对派生类进行复写;用接口类来定义更多类型的食物;用事件定义分值变化;用文件的读取和写入实现保存玩家记录、设置游戏音效;用异常处理游戏数据读写异常等。通过该游戏项目的开发,使得学生学会C#程序语言的编程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学生运用具体的设计模式解决软件项目的能力。

(3) 游戏项目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贪吃蛇游戏的升级版本和游戏规则非常丰富多样,学生如有兴趣,完全可以突破教学中设计的原始版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设计更完美的游戏界面和更复杂的游戏规则。而教师恰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软件编程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贪吃蛇游戏的项目驱动教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达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综合培养。

4 游戏项目的模块分解

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将项目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拆分后的子项目又根据知识点分解为多个小任务,教师根据知识的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跟随课程的教学,学生不断学习编程知识,逐步完成项目编写,逐渐完成的程序项目让学生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使得《C#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全面融入贪吃蛇游戏项目中,应当先对该游戏项目进行模块分解,再根据分解后的模块列出对应的实践任务,最后梳理出实现这些实践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贪吃蛇游戏项目模块分解、实践任务、理论知识对应表如下(表1)。

通过对贪吃蛇项目的分解,教师将课程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在一个游戏项目的开发制作中,克服了传统课堂的乏味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其内驱力,让学生在享受逐步开发游戏项目的成就感中完成学习任务。

5 游戏项目的效果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完整门课程即可完成一个贪吃蛇游戏的制作,游戏的界面效果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升级,制作出更丰富、更美观的游戏效果。

6 总结

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引入游戏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该游戏项目覆盖课程所需讲授的知识点,可以迅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编程游戏(如:AI-TANK,CodinGame等)拓展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第二课堂,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趣味有效的游戏化平台。

参考文献:

[1]邓锐,余维. 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6).

[3]陈钧,刘爱华.浅谈VB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案例的拆分与整合[J].软件工程,2014(11):61-62.

[4]邹彩云.LOGO语言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D].2013.

[5]周彬.论编程游戏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4(7):278-279.

[6]邵玉祥,陈青.“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高教论坛,2012(2):21-23.

[7]张耀民.“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57-60.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游戏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