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2019-05-24高晓波方献梅易云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高晓波 方献梅 易云飞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是转型发展的推动力。文章对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建议,为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深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132-02

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各高校也不断进行校企合作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尝试。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将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帮助学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速度非常快,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很多内容往往与技术革新不同步,普遍滞后于岗位工作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很难到岗即用,企业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学生的就业压力大。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项目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 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1.1 校企共同出资创办实验室、共同办学

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创办计算机实验室(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类新专业),企业派人进驻学校。这种模式是以企业的效益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而创建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可以为地方本科高校提供相应的实践实训基地、实践所需的硬件设施等。一般校内教师缺乏项目实战经验,项目实践课可以由企业工程师授课,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校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技能,了解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学生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需求,不需要再进行培训,可减少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地方本科高校提升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为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全新的道路。

1.2 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

这是校企合作的最常见的形式。许多高校和企业共建有实习基地,学生在高校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进入企业实习。一个实习单位往往能够安排的学生人数有限,一个专业或是一个班的学生只能以分散的形式进行实习,一个院系通常也建有多个实习基地。这种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见习与实习环节,以专业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独立承担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把毕业实习放在一个全真环境中,使学生实习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学习工作的技能技巧,实习期间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或协议。

1.3 “订单式培养”模式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即就业。学校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由学校、企业协商制订和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试,企业录用学生时与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习标准,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学生的实习实训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可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2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相关政策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激发校企合作的动力。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校企合作,但相关的政策不够细化,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激励、保障措施和约束机制,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2.2 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的现象,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很乐意与企业合作,而很多企业觉得高校不能够为自身带来一定的价值,而企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安排学生实习实训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因而不愿意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很多企业由于没有从校企合作中获得切实和长远的利益,因此削弱了它们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开始探索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但由于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比如高校计算机专业较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特别是项目实践偏少,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要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和企业可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为了突出高校的专业特色,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3 促进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建议

3.1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企业等合作方可分别派出人员组成领导小组,通过领导小组来协调、沟通各方面的关系,一起管理、监督和考核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务,双方可以签订合同,明確各方的权利义务,校企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共同出力,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的各个细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就能胜任岗位需求,校企深度合作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另外政府部门需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在职业教育上有贡献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如减税和免税鼓励,明确企业的权利,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能行之有效地开展。

3.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双师型”教师基本都要求教师具有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的实践经历。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学习,加深教师对企业工作、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同时高校也可聘任企业工程师给学生上课,或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4 结语

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地方本科高校已普遍开展,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政府部门应提供政策保障,各地方高校需根据校情、学情、专业特点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合作形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校企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 刘强,林启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深度教育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6):35-36.

[2] 程浩,刘国庆,施庆生,邵建峰.一种校企合作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8(6):28-30.

[3] 宋玲. 校企深度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8):155-15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