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框架设计研究

2019-05-24王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王腾

摘 要:智慧校园是“互联网+”背景下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形态,对其系统框架设计展开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设计及其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能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系统;框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063-02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普及应用,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校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框架设计进行了介绍。

1 当今中职教育的信息化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的理念不断出现,新型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新技术随之也不断地深入到改革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电子校园以及数字化发展时代。目前我国的校园文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校园文化创造活动中,中职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般的问题主要包含:缺乏对信息化数据自理的观念;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的系统不规范,没有统一的信息的标准的编码;校园的信息化中业务比较随意,针对内部的流程缺乏统一性的管理;领导对应用教学不够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理念相对较差。

2 建立智慧校园

当前,IoT、AIoT以及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与普及,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的跨领域理念教育也随之产生,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已经从数字化趋向于信息智慧化的校园建设。从宏观上看,中职校园的信息化教学的建立,能够不断地支撑学校的进步与校园的改革,找到一个发展的方向,积极地建设一个智慧化的校园,是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素养提升的因素,能够实现校园的创新机制,不断地加强校园的组织结构,能够对学生进行统筹教育,主要包含学习、研究、教育、服务、管理文化与科技等多个方面的要点。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使之相互匹配相互支撑,学生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相互结合。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讨论可得出,如果要实现数字化校园,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优点,从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向信息化管理理念。核心内容是“管理化的信息服务的教育”,形成一个数据治理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数据资源库以及合理的服务应用,进而能够使得数学化校园转变成智慧化校园。

3 设计智慧校园的结构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已经进行教育信息化教学,智慧化校园的设计方案,应该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智慧型的校園能够给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的技术理念和校园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中职智慧校园的结构建主要分基础设施层,资源数据层,运用层以及组织机构层、服务层等,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3.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是在智慧的校园的最低的一层,主要包含网络设施与硬件设施,网络设施的层面主要包含:计算机互联网、校园有线网络以及校园的区域之内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3G网络和4G网络,另外还有监控器,门禁的监控以及财务专用网,另外还有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以及多媒体的教室等。互联网的感知系统的层面包括Pica、GPS、RFI等相关感知方式,基础设施能够使教学与各种管理设备相连接。

3.2 资源数据层

资源数据层是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主要包含基本的教学资源,各项业务的数据系统,数字化的仿真训练资源,数字化场馆,以及办公室的教学资源,校园的核心资产。

3.3 运用层

在智慧校园的结构中,运用层是指校园的各项业务的系统管理,主要包含智慧的科研教学、管理、环境、公共服务、生活文化、社会服务、决策的支持等,多种智慧化教学应用系统。

3.4 服务层

在智慧校园的网络教学中服务层是运用层的上一个部分,运用层主要是对中职院校各部门进行业务管理,主要的支撑点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合理的服务理念。将原有的层面趋向管理的人员通过,应用二次的碎片化,进行整合管理,之后重新在服务中规范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共同的数据库,统一的身份证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进行数据的整合,将相关数据库进行整理等多个方面。

3.5 结构的层面

在智慧校园中结构是中职院校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领导的信息化,智慧校园的结构、信息化的整治规范,通过应用安全的管理体系,使得信息资源的管理体系能够平稳地运行,从而保障院校的结构体系,为学校的师生和管理人员以及校外人员提供有效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校园的公共服务的管理和校园生活文化的管理。

4 智慧校园的内容

智慧校园的设计流程思路,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4.1 推进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经过运用信息化的智慧校园安全体系,能够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校园在网络的建设中要注意对网络的安全管理,中职校园要懂得从数据、物流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内容上要具备安全性,建设安全的结构体系,校园在网络建设中可以建立多方面的安全机构框架,也可以建立一个应急的防护系统,对学校起到保护的作用。

4.2 多样化的信息教育

在信息化发展中要不断地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也要覆盖业务相对较弱的部门。中职校园不仅要加强教学还应该懂得加强科研、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以及决策等多个信息化服务管理,还有相对薄弱的服务,例如:向社会公众提供永久的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服务,向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升级新技术。

4.3 设定校园的标准整治体系

数据的整治是指将多个数据整合在一起,校园体系的标准化可以让各项业务数据相互结合,能够深层次地应用数据系统,进行数据的整治。所以制定相关数据的采集进行数据的分析以及规范,保证数据的接口具备统一性,构建数据的采集、清理、交替整理分析等决定系统,针对校园的管理方面、教学方面、研究、档案储存、人才的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体现,要加强数据的创新性,为数据建设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保障学校的社会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多个业务实现智慧化系统。

4.4 信息技术与校园的业务结合

首先应该梳理校园的业务以及校园的业务界面,流程的研究可以是跨部门探讨,业务的流程可以仅仅针对一个部门,构造一个为教学服务的规范化流程。例如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以及智慧校园管控、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决策支持,以实现创新资源的利用,全面调整校园的业务流程,促进校园的每个单元的业务与活动都能够规范合理性,不断实现校园各项流程的全局性,针对不同的业务相互交互,促进数据的交换性,实现信息技术的提升,能够不断让学校的各项业务相结合。

4.5 建立智慧校园的平台

重点打造“以人为本”的一站式、高体验服务模式。为教师提供整体化的服务理念,以管理为基本点,以服务为中心,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指挥者的理念,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智慧校园的服务体验,能够体会数据的整合性以及方便快捷的业务理念。

加快师生之间的统一性身份管理,实现校园的“一卡通”的服务理念,校园应该在业务系统上统一认证身份,实现校园师生的身份统一的系统,另外可以结合校园的统一性的身份,帮助师生之间提供单独的电子的身份证,通过身份证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识别,进行服务的管理以及消费服务,为师生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便利。

5 结束语

经过上述得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智慧校园信息体系在当今中职学校的校园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也受到领导们的重视。中职学校应该运用并且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型的教育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结构,加强校园的基础设备,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校园的管理,不斷地推动中职院校的智慧化建设,为职工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邹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探讨[J].学周刊,2018(1).

[2] 李秀敏,史海燕,王希杰.“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分析[J].计算机时代,2016(10).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