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巴代扎仪式中牛角的功能研究
2019-05-24蔡文静兰芳刘小琦
蔡文静 兰芳 刘小琦
【摘 要】湘西苗族客教“巴代扎”是苗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巴代扎仪式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神秘精辟,而牛角这一乐器在巴代扎仪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巴代扎仪式中牛角的形制与演奏方法着手,探究牛角在巴代扎仪式中的功能。
【关键词】湘西苗族;巴代扎;牛角
中图分类号:J632.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50-01
一、湘西苗族巴代扎仪式概述
巴代,是湘西苗族人民对主持仪式祭司的称谓。在苗族人民的心中,巴代就是神的傳递者与沟通者,他们将所需的愿望与寄托通过仪式活动向神表达,祈求心愿达成。巴代扎作为苗族巴代的其中一派,被称为“客教”。他们敬奉的神灵除了原始苗族的祖神还有佛教与道教的一些神灵。巴代扎在仪式活动的过程中唱词、念白都是使用汉语,因此留下了许多汉语言文献。他们也有特定的服饰,主要是红、青两色。而在举行巴代扎仪式时,其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乐器与法器就是牛角。
二、牛角的形制及演奏方法
(一)牛角的形制。巴代扎的重大仪式之中,牛角是必用的乐器之一。在巴代扎仪式中使用的牛角一般为成年的水牛角,牛角是红黑两色相间,长度大约 20 厘米,在牛角开口上有一个长度约3cm, 周长约50mm 的圆柱形木嘴,用以吹奏。
(二)牛角的演奏方法。在巴代扎仪式中吹奏牛角需很大的肺活量,牛角发出的声音穿透力强、悠扬嘹亮。巴代扎在吹奏牛角时,需右手握住牛角吹奏端的大约四分之一处,将牛角举起,使牛角大圈端口朝上,脑袋微微扬起,嘴唇并拢留一小缝,牛角的吹嘴放至嘴唇中间。吹奏前先试吹,微微送气,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可以让巴代扎在吹奏时先提前适应。正式演奏时,先吸气将气息沉入丹田,嘴唇收拢控制气息均匀吐出,将气息送入牛角。牛角发出的声音大小关键在于气息进入速度的大小,气息的充沛决定了声音持续的时间长短。若想使牛角发出不同的音高,则需要吹奏者控制气息不断地调整口型。在巴代扎的大型仪式中,各环节的仪式开始前都需要巴代扎先共同吹奏牛角,一般是三支牛角一起吹奏。牛角可以发出两个关系为纯五度的单音,并且巴代扎还可以根据仪式需要吹奏两个音的颤音。仪式中当神请到后,巴代扎可根据牛角音高、音量、节奏来与神灵进行交流。在仪式结束时牛角的吹奏意义更为重要,结束时的吹奏需要持续长达几分钟。
三、牛角在巴代扎仪式中的功能
(一)通神娱神。牛角是巴代扎仪式里至关重要的法器,在大型的巴代扎仪式里,几乎各个环节里都需用到牛角。苗族是农耕民族,他们非常重要的耕作工具就是牛。苗族人民为表现对神灵的尊敬,把生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劳动牲口用到巴代仪式当中,表达了对神灵的无上尊崇,将一切最好的献给神灵。因此,牛角作为仪式中的重要法器也是希望在仪式中能让神灵愉悦。牛角声音洪亮,穿透力极强,是仪式中请神送神与神灵交流最好的法器。依照苗族巴代扎的说法,当牛角吹起,即使神灵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够听到牛角的号角声,接受邀请去参加仪式。仪式结束将神灵送走时,号角再次响起,表达对神灵无比的感激与崇敬。
(二)舒心娱人。在巴代扎一些大型仪式中,牛角吹奏的起伏会更大,气氛也更加活跃,在场的苗族寨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在一些特定的仪式环节里,更有不少的村民在号角声中加入仪式,而当有人加入仪式中时,号角声就会更加跳跃与密集,声音也会越来越大。在仪式中牛角不仅仅只为取悦神灵,更能使苗族人们感觉到与神灵的距离拉近,获得心灵慰藉。
(三)营造氛围。在巴代扎仪式中,需要使用牛角的仪式多为大型仪式。巴代扎大型的仪式环节较多,持续时间也长,这些仪式的气氛多数都是热闹活跃的,流程变化也十分丰富。大型仪式在刚开始的时候,牛角需要巴代扎合力吹奏连续十多分钟,号角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这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向众人宣告仪式开始。在请神的环节,巴代扎停止所有的乐器,只有口念唱词辅之以牛角,向神灵吹奏出祈求的号角。等将神送走时,号角齐声响起,声动震天,这就是为了热烈欢送神的离去而营造的热烈氛围。这整个仪式中就好像是一台戏剧一样,起伏错落,情绪热烈。
参考文献:
[1]陆群,李美莲,焦丽锋,苏胜平.湘西苗族“巴岱”信仰与生态维护——以禾库村水井的变迁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
[2]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石寿贵.巴代文化及其功用[J].长沙: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5]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刘援朝.苗巫与苗族传统社会[J].贵州民族研究,1995.
[7]龙正学.苗祭司初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