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下属于中国的深度

2019-05-24李瑶

华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嘉陵海试航次

李瑶

2013年9月24日,碧波荡漾的青岛母港,载着“蛟龙”号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在历时113夭、行驶16505海里后胜利返航。在此期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展了三个航段共21个潜次的下潜作业和常规调查,圆满完成全部科考任务。

潜水器驾驶舱里,有一个年轻人神情专注,操作熟练。他,就是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首批潜航员、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唐嘉陵。

从巴蜀内陆到浩瀚汪洋

2003年高考之后,唐嘉陵和很多人一样,抱着离开家自己闯的心态,在高考志愿单上郑重地填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然后从西南到东北,从川蜀到关东,他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

他北上求学的第一站并非是录取通知书封皮上标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而是秦皇岛北戴河。当时已是八月底,海风吹过凉意袭人。“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海,因为天冷也没什么游人,我站在那儿就觉得大海特别宽阔浩瀚,也没想着今后竟然会和海洋结缘至此。”唐嘉陵动情地说。

大学期间,唐嘉陵学习努力,遇到问题肯花力气钻研,同学遇到问题,他也总是乐于帮忙。

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转瞬就接近了尾声,和所有同学一样,唐嘉陵也开始准备考研、求职。此时,学校里一则深潜试航员的招录通知吸引了他,激起了他内心对大海的向往。

潜航员唐嘉陵进舱。

唐嘉陵在操作“蛟龙”号航行。

2006年的圣诞节,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人生中一个普通的圣诞节。而对于唐嘉陵来说,却意义非凡。当天晚上八点左右,他接到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电话:“愿不愿意到我们青岛来?”

得知自己通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首批深潜试航员,唐嘉陵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时间都好像停顿了十几秒,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几经历练,终“下五洋捉鳖”

“蛟龙”号构造尖端复杂,要求驾驶员有极宽的知识面。初来乍到的唐嘉陵没有任何经验,白天接受训练学习潜水器材料等相关知识,晚上就抓紧时间钻研技术人员推荐的书。从船舶到液压再到机械组装,让原本电子信息专业的唐嘉陵下足了功夫。

“因为是第一批试航员,为深潜安全考虑,一些专家对我们的能力还是有质疑,当时就是想尽快充实自己,把知识短板补上。”唐嘉陵回忆说。

作为一名深潜驾驶员,不仅需要了解潜水器的相关知识,体能和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一开始的体能训练,唐嘉陵总是不达标。12分钟跑三千米让这个四川小伙子有些力不从心,他重新拾起大学时早起跑步锻炼的习惯,终于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测试要求。

2009年7月,经过多方面的训练,逐渐掌握了潜水器操作的唐嘉陵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试。

“‘蛟龙号设备昂贵,构造精良,凝结了很多专家的心血。它脱离母舰下潜时,交到了我手上,就是真刀真枪。担着这么大的责任和信任,还是很有压力的。”回想起最初下潜经历时,唐嘉陵说,“那时候操作很谨慎,都是在脑海中先自己过两遍,必须保证操作流程和动作准确无误。”从最开始的几十米到后来的几千米,他从一个深潜的初学者成长为有胆有识的潜航员。

近30次的海试下潜经历,7000多米的下潜深度,近300天的海上生活,这一系列代表着成就的数字背后有着另外一串数字:6年深潜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一年中11个月在海上“放逐”的坚持,单次连续下潜作业长达12小时。

“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用来为梦想而奋斗才最有价值”是唐嘉陵的坚持。作为我国首批自主选拔、培养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他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级至7000米级四次海上试验,以及2013~2015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在海上试验中,他连续3年驾驶潜水器达到海试最大深度、刷新最长水下时间,取得了大量珍贵的作业成果。在7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中,他驾驶潜水器两次分别下潜到6965米和7062米。

正是这样一种对海洋事业和深潜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下了属于中国的深度。

坚持每一次下潜都从零开始

作为第一代潜航员,唐嘉陵的成长和“蛟龙”号休戚相关。从最初的一个架子,到现在世界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唐嘉陵见证了“蛟龙”号的成长,而“蛟龙”号也见证了他的成熟。因为这样的一种特殊感情,唐嘉陵没事的时候总爱看看“蛟龍”号。一次吃过午饭,他绕着“蛟龙”号散步,碰巧它“肚子”那儿一滴温乎乎的油滴到他的脸上。异常的油温让他发现了蓄电池的短路故障,及时处置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类似的经历我的战友也有过,不算什么。可能就像我们老师说的那样,我碰巧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提起这件事,唐嘉陵言辞谦逊。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折射的却是他几年里对潜水器的构造等知识的日积月累,对突发情况的时刻警惕和果断处理。

任务圆满完成返航后,唐嘉陵仔细观察采样成果(透明海参样品一只)。

“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蛟龙”号海试团队确保每一次下潜安全返航的保障,这也是唐嘉陵坚持的原则。海试后,“蛟龙”号紧接着进入了试验性应用阶段,5年时间累计在海上500余天,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31航次、35航次、37航次和38航次任务,作业海域包括中国南海、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马里亚纳海沟及雅浦海沟区域,下潜近100次,实现了百分百安全下潜。

“下得去,上得来”是唐嘉陵对“蛟龙”号的评价,同时,在试验性应用阶段他践行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保证了装备和人员的安全,协助科学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他从不把潜水器当作工具,而是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并拼命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尝试掌握潜水器每一个细微的现象或变化,尝试掌握这个战友、这个兄弟的最新状态或者情绪。

“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说,‘蛟龙号是战友是兄弟。没有‘蛟龙号的钢筋铁骨来支撑我们走到深海,也不会有潜航员。”唐嘉陵满怀真情地说。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猜你喜欢

嘉陵海试航次
嘉陵新型桑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竹枝词
首艘国产航母或近期海试
EMP可再生能源系统将装船海试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在3759米深海感念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