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仅是生存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
2019-05-24李树梅李秀华隋吉秋
李树梅 李秀华 隋吉秋
生存的教育是追求知识,赢得生存竞争,而生命的教育是教会人们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舍本逐末,一味关注“教”的知识成果,却忽略了“育”的潜在影响,造成了“人才”知识与素养上的失衡。教育的目的是要树人,而在现实中看似“成功”的教育背后,却是“名校学生退学荒废人生,复旦才子投毒杀人……”这样惨痛的真相。
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我们都清楚。我们有的仅仅是“教”而非素养。回归2500年前孔子教导时代,“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知识的储备积累决定着生产力,而“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涵养却是我们道德的灵魂。
《亿同奇》家道智慧创始人于俊奇,著名心理学导师、国家认证家道教育导师、家文化落地系统指导师、养心学说创始人、富贵禅心创始人。他说:“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而生命应该有所坚持,教育应以育为本,以教为辅。”他结合西方心理学,发扬国学智慧,从家风、家道、家训、家庭、家族到人才、格局、境界入手,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以提升全民修养,幸福四亿家庭为使命,开设了如何经营家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及亲子教育等课程,以家族为系统成立一套教育体系。
家风正,人心正,回归到最原始状态经营家庭,这是于俊奇的教育理念。于俊奇在教育方面做了三年多的公益,引领了一批有教育使命的人。于俊奇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还要培养家长,要从文化教育、身心灵教育入手,培养人们的正知、正念、正能量,建立正思维,打碎框架,培养人们有孝心、感恩心,有责任和担当;从家庭入手,看清家庭问题,解决家庭问题,经营好家庭,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于俊奇的教育理念在于通过智慧指导我们生活的实践,分别从处世、立志、治学等诸多角度,全方位阐述家道智慧的精髓,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像古代圣贤那样“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让内心变得充实、强大起来。
在谈到亲子教育时,于俊奇给我们讲了一个他治愈孩子的真实案例。家住河北唐山的18岁少年宋井平,正值青春年华,就读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写得一手好书法,父母都引以为傲。可内向的他不喜欢与外界接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慢慢地,宋井平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总是发生冲突,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甚至还有自杀的念头。无奈之中只好辍学回家。父母多次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寻医问诊,均以无果告终。
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孩子生病,母親每天以泪洗面,也影响了夫妻间的和谐,一个家就这样被击垮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的母亲经人介绍与于俊奇结缘。在交流过程中,母亲把孩子的事情含着眼泪跟于俊奇一一道出,说只要能看好孩子的病,家里房子卖了都行。于俊奇说:“既然你们已下定决心信任我给孩子治病,从现在开始你们一家三口都要听我的,我要给你们做‘家庭疗愈,同时还要制定学习方案,做父母的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言行,然后再配合我与孩子沟通。”
于俊奇以写书法为切入点,借字炼心,让宋井平先平静自己的内心。很快,于俊奇与宋井平达成共识,为他们全家安排了一次冬令营,在冬令营里给宋井平的父母发言的机会。
一年时间,于俊奇不仅对孩子进行5次单独个案疗愈,也对他的父母进行多次身心灵沟通,宋井平最终从痛苦中走出来,重返校园,并顺利考取了大连海洋大学。
于俊奇有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感召更多的人,一同重拾老祖宗留下的圣人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影响和改变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回看教育。让现在的孩子真正明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心中应怀着爱与理想去生活,要记得爱是人生最为广泛的信仰,莫让我们的教育只“教”不“育”。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贫穷生活中失去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来自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感情。而教育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与价值。